自吴力芝的豆腐坊开张以来,每天都能卖出100多斤豆腐。
红网时刻衡阳 通讯员罗洁 记者 石珊 衡阳 报道
“选豆子、泡豆子、磨豆子、过滤、烧火熬豆浆、过滤、压制成型,这几个步骤一个都不能少。”“打豆浆第一遍要打细一点,浓度高;烧锅一定要烧开,如果烧不开,豆腐就容易变质;点豆腐要点合适,点老了豆腐不好吃,点嫩了容易粘包……”南岳区黄竹村贫困户吴力芝一边忙碌着,一边告诉记者,“自豆腐坊开张以来,每天都能卖出100多斤豆腐,虽然很累,但一家人在一起,感觉很踏实,而且收入也提高了、稳定了,这样生活才有奔头。”
2014年,郑建彬一家陷入了入不敷出的窘境,母亲和儿子生病欠下许多外债,自己手臂残疾、腰间盘病变无法干重体力活,无奈只身前往广东帮人看仓库,月收入仅2000元,妻子吴力芝在共和酒店当服务员的同时要照顾长期生病的两个儿子和年迈的父母。经本人申请和村组评议等,他们一家纳入了建档立卡贫困户名册。
2017年,根据扶贫工作队的安排,由南岳区第一中学校长谢小才作为郑建彬的帮扶责任人。谢小才在黄竹村扶贫工作队第一书记郭峰的陪同下来到郑建彬家中,与他结对子、交朋友,询问了解家庭情况,帮助他分析原因,出主意想办法。
经过仔细分析研判,收入来源单一、耕地面积少、发展资金缺乏成为郑建彬脱贫致富的主要制约因素,而夫妻二人具有一定劳动力、父辈有制作豆腐技术正是他们脱贫致富的优势资源。大家一致认为,要想脱贫致富,还得从发展产业上想办法—创办豆腐作坊。
没有资金,扶贫工作队帮他申请了产业扶持资金,并一起筹划厂房建设和设配采购。2019年春节过后,经工商登记,郑建彬家的“南岳区建彬豆制品作坊”正式挂牌生产。
要打开市场,就要与众不同。郑建彬夫妇早起晚睡,在坚持传统工艺生产的基础上,创新豆腐生产工艺,他几次到有着悠久豆腐制作历史的衡山福田铺学习豆腐生产方法。他说,一定要用传统的方法、优质的原料,制作最好的豆腐。渐渐的,他的纯豆、无添加制作的“土豆腐”逐渐得到了周边群众的喜欢。
尝到了勤劳致富甜头的郑建彬夫妇,干劲越发大。做豆腐每天要产生几十斤的豆渣,是优良的有机饲料,郑建彬又动起了“脑筋”,他跟扶贫工作队的同志说,“下一步等市场打开后,我打算再扩大生产,除了豆腐,豆腐皮、豆腐干等豆制品也都可以制作,豆腐渣就用来喂猪,我还打算建个小型养猪场,到那个时候,我要把我们村在外打工的一些贫困户劳动力请到我这里来帮忙,大家就在家门口挣钱。”
如今的郑建彬,在脱贫致富路上越走越宽,日子也越过越红火,豆腐作坊的火炉边,父亲烧着火,妻子磨着豆浆,郑建彬一脸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