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圣唐乳业拥有的澳尼克牧场。陕西日报记者 姚志伟摄
5月26日下午,任俊玲满面笑容地走进了位于富平县高新区的陕西圣唐乳业有限公司的大门。
任俊玲是富平县美原镇联友村的一名贫困群众,她是来参加奶山羊产业扶贫分红大会的。当天,包括她在内的769名贫困群众每人都得到了1000元分红。“自从养羊以来,政府和企业都给了我很多帮助,我家的日子也越过越好了。”任俊玲笑着说。
近年来,富平县抢抓陕西省“培育千亿级奶山羊全产业链”的战略机遇,加快建设世界奶山羊产业发展示范区、陕西关中奶山羊产业带东部核心示范区、奶山羊全产业链示范县,全力培育奶山羊全产业链集群。目前,全县奶山羊存栏达65万只,年产羊乳18.6万吨,约占全省奶山羊存栏和羊乳产量的30%。奶山羊产业已成为富平县优势特色产业和广大群众脱贫致富的一项主导产业。
政府念“羊经”,搭建大舞台
富平县是我国“奶山羊之乡”,也是业界公认的奶山羊繁衍生息黄金区,养殖奶山羊已有上百年的历史。早在20世纪50年代,富平奶山羊就有了名气,当时的富平炼乳厂生产出了我国最早的羊奶炼乳。20世纪70年代,富平炼乳厂又生产出了我国第一款羊奶粉。
“奶山羊是我县的传统优势产业,老百姓对奶山羊产业有感情、有经验、有技术。”5月26日,富平县副县长杨稳山说,“以前奶山羊养殖大多以散户为主,主要是维持家庭日常开支,没有形成产业规模,经济效益不高。近年来,县委县政府成立了奶山羊全产业链建设领导小组并下设办公室,从良种繁育、龙头企业引领、资金支持和组织保障等方面打造奶山羊全产业链发展。”
据杨稳山介绍,2018年以来,富平县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奶山羊全产业链建设的决定》,通过实施规模扩张、品牌提升等产业提升工程,按照园区引领、规模养殖场示范、家庭牧场和养殖专业户为基础的思路,推进规模化养殖,逐步形成了“一核两区”(县域中部为核心,南部为重点发展区、北部为辐射带动区)的产业格局;创建了统一使用的“富平羊乳”区域公用品牌标志,并鼓励羊乳加工企业设立品牌店、专营店,加强与京东、阿里巴巴等著名电商合作,推进“互联网+”线上线下融合的新业态发展。
另外,富平县还印发了《奶山羊全产业链建设扶持办法(试行)》,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对企业和养殖户进行项目支持和直接补助。项目支持包括奶山羊种业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基地、奶源冷链体系建设等。直接补助包括购置机械设备、种植饲草饲料基地、开展品牌化建设、奶山羊保险、县内羊乳加工企业上市挂牌奖励等。
不仅如此,富平县还与科研院所合作,积极搭建奶山羊技术服务体系,以科技助力产业发展。其中,针对奶源安全,成立了陕西省唯一的羊乳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配备了奶源质量安全流动监测车,建立了168个机械化挤奶站;针对良种繁育,从澳大利亚、新西兰引进了阿尔卑斯、莎能、吐根堡等多个品种的奶山羊,可以有效解决品种退化问题。
目前,富平县已有现代化奶山羊产业园区4个、100只以上规模养殖场及家庭农场516个、5万只以上养羊大镇2个、省级奶山羊良种繁育示范村20个,建成了陕西红星美羚乳业股份有限公司、陕西圣唐乳业有限公司等6个规模以上羊乳加工企业,年可加工乳制品3.5万吨,奶山羊全产业链产值达到60亿元,并先后荣获“中国羊乳之都”和“世界奶山羊产业发展示范区”等称号。
“下一步,我们计划利用5年至10年时间,努力打造一个以富平为核心、辐射周边县(市、区),奶山羊存栏150万只、羊乳年产量50万吨、全产业链产值300亿元的奶山羊产业集群。”杨稳山说。
企业兴羊业,迸发新活力
专业质检设备、智能生产线、全自动包装线……5月27日,站在陕西红星美羚乳业股份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参观通道上,10多名游客连连称赞。
红星美羚公司监事会主席张帆告诉记者,公司成立于1998年,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经成长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陕西省高新技术企业,目前正准备上市。
据了解,红星美羚公司一直坚持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以科技引领产业创新。特别是公司总结出的“适度规模养殖、集中机械化挤奶、冷链贮运、奶款直付奶农”的源头质量安全管理模式,确保了奶源的质量安全。2018年,红星美羚羊奶酪及羊乳清粉项目投产,一举打破了国产婴幼儿配方羊奶粉对进口羊乳清粉的依赖。今年,具有提升免疫功能的美羚低聚果糖羊乳粉又获得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批准注册,成为羊乳行业中首个获批的保健羊奶粉。
此外,红星美羚公司精选世界优质奶山羊进行活体进口。从2018年10月初开始,来自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阿尔卑斯、莎能等品种的奶山羊就不断进入该公司的良种繁育基地。目前已有700余只进口奶山羊,其中种公羊达300多只。“我们将最大程度发挥这些良种奶山羊的作用,利用现代生物扩繁技术,对富平县及周边地区的奶山羊群体进行优化改良,提升产能及免疫力,从源头上促进奶山羊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张帆说。
和红星美羚公司相比,2018年才正式投产的陕西圣唐乳业有限公司算是一个“晚辈”。不过,它的实力不容小觑。去年该公司共生产羊奶粉2800多吨,产值近3亿元。
“我们投产时间比较晚,所以工艺相对更先进。整个生产过程实现了从鲜奶收购、标准化配料、蒸发、干燥、无菌包装、出入库等全自动化控制、全自动化全线检测,在国内外具有领先的技术水平。”陕西圣唐乳业有限公司总裁武壮田说,“我们配备有高速液相色谱仪、气相色谱仪、原子荧光光谱仪等许多专业检测设备,可以进行包含微生物、重金属等在内的120多项检测。”
“对于羊乳而言,由于不耐高温,不适合超高温灭菌,所以生产液态奶一直存在技术瓶颈。不过,我们通过与高校合作,已经初步解决了这个难题,并投入3.6亿元正在进行工厂的二期建设。建成后,每天能生产300吨的液态奶,可使富平县再增加近20万只奶山羊的养殖规模,带动更多群众养羊致富。”武壮田说。
除了这两家公司外,富平县还拥有金牛乳业、秦源乳业、样样祥乳业、美可高特乳业等4家羊乳加工企业。在这些企业的带动下,富平县的奶山羊产业正在不断迸发新的活力。
群众发“羊财”,脱贫奔小康
这几年,张建斌两口子一门心思地扑在他们的家庭农场里,喂草、喂水、清理羊舍,忙得不亦乐乎。“去年挤羊奶、卖羊羔,挣了近30万元呢。”5月27日,张建斌高兴地说。
张建斌是齐村镇董南村村民,2014年前一直和爱人在外地打工,每年能挣个七八万元。2015年,得知政府大力提倡发展奶山羊产业,张建斌拿出家里所有积蓄,在政府的帮助下,建起了可养殖200只羊的家庭农场,并一次性买回70多只羊羔。2016年春天,他又买回50只羊羔,加上上一年产下的羊羔,共计存栏150多只,当年就挣了13万元。2018年,张建斌将羊舍又进行了扩建,养殖规模达到400多只。
“一开始建羊舍政府就给我补助了10万元,扩建的时候又给我补助了10万元。后来,我购买机械挤奶器和饲草加工设备的时候,政府又按市场价给我补助了50%。”张建斌说,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他家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2018年在县城买了楼房,去年又添置了一辆价值10多万元的私家车。
在富平,除了像张建斌这样的养殖大户,许多贫困群众也在政府的帮助下,赶着羊群走上了致富大道。
47岁的徒金民是到贤镇西仁村村民,以前主要靠种地和打零工维持生活。由于母亲患病、女儿上学,2016年,他家被评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为了摆脱贫困,在驻村工作队的引导下,徒金民产生了养羊致富的想法。2017年,他建起了羊舍,借钱买回20只羊羔,再加上帮扶单位赠送的4只羊羔,迈出了养殖奶山羊的第一步。
“第二年我就挣了7万多元,不仅把借的钱都还了,还顺利脱了贫。现在我有90多只羊,去年和我哥一起成立了一个家庭农场。我们准备继续扩大规模,好好养羊,争取把日子过得更好!”徒金民说。
据了解,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富平县就牢牢扭住奶山羊产业发展这个牛鼻子,出台了产业扶贫扶持办法,对新建养殖规模100只的专业大户、200只的家庭农场、500只的规模养殖场、1000只的规模养殖场、3000只以上的规模养殖园区,一次性分别补助5万元、10万元、30万元、50万元和100万元。尤其是贫困户,只要养殖奶山羊,每只就能获得补助400元。
同时,富平县积极探索扶贫工作新路子,联合羊乳加工企业推行产业托管模式,先后建立了5个奶山羊托管代养基地,托管183户贫困户474只奶山羊,贫困户每年每只羊可获得分红500元至1000元。另外,富平县探索推行“新型经营主体+贫困户”模式,遴选了32家有实力、有意愿的新型经营主体,依托扶贫资金,引导他们对贫困户扶贫资金进行代管,定期为贫困户发放固定收益金,目前已连续3年为3275户11186名贫困群众每人每年发放固定收益金1200元。
记者手记
羊乳产业大有可为
田锡超
富平县一家羊乳加工企业的负责人告诉记者,10多年前,羊奶粉市场很小,但现在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尤其是近几年,人们对羊奶的营养价值逐渐认可,对羊奶粉的需求越来越旺盛,这也让奶山羊产业吸引了越来越多资本进入。目前,仅在富平县,就拥有6家规模以上羊乳加工企业。
事实上,早在2018年,中国社会科学院食品药品产业发展与监管研究中心就发布《中国羊奶粉产业发展研究》。其中显示,2008年全国羊奶粉的市场销售额仅3亿元左右,到2015年羊奶粉的销售额就已经突破50亿元,预计2020年能达到100亿元。
不过,跟牛乳产业相比,目前羊乳产业的发展还存在许多不足。比如,由于羊奶的蛋白不耐高温,经过高温灭菌以后会出现絮状物,所以液态纯羊奶产品还很少见,这就导致市场上存在羊乳产品单一、同质化严重的问题。
但记者也了解到,目前陕西红星美羚乳业股份有限公司已经试生产出一款液态纯羊奶产品,陕西圣唐乳业有限公司也初步解决了液态纯羊奶的生产技术难题,并投资建设专门生产液态纯羊奶的工厂。这就预示着,不久的将来,等到液态纯羊奶的生产技术成熟以后,羊乳产业将会迎来一个大发展时期。而这对富平乃至陕西的奶山羊产业来说,将是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陕西日报 记者 姚志伟 田锡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