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融面对面”投融资培训暨对接活动,投资机构与专家企业深层互动——
8月29日下午不到3时,省“千人计划”专家、四川大学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董飚提前近一个小时就来到四川省人才之家。当天,由省委组织部高端人才服务中心和省千人计划专家联谊会共同主办的“投融面对面”投融资培训暨对接活动如期举行,30余位千人计划专家代表企业和20家金融机构齐聚一堂,面对面交流。“希望以此形式搭建企业和投资机构的沟通桥梁。”省委组织部高端人才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说。
□本报记者 林凌
困惑:机构那么多 融资却比想象难
“比如血友病这样的疾病,就因为相关基因缺失,研发的就是进行补充的药物载体。”说到专业,董飚很兴奋。在国外待了10年的他决定在46岁时开始创业。“目前资金需求是3000万,主要用于生产车间建设和治疗血友病基因药物的临床安全性评价。”董飚说。董飚最近也接触过不少机构和投资人。“因为专业领域的问题,不少投资人表示有兴趣,但融资却比想象难。”董飚告诉记者,在跟投资机构接触时,对方会提出各种担心,其中被问得最多的便是“作为技术人才,你的团队运营管理水平怎样?”其实,这也是不少千人计划专家在融资时面临的考验之一。董飚坦言,如何处理好学校、个人、社会资金的关系,的确是一个亟待破解的难题。已成功融资三轮的成都虹华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有体会,公司财务总监李军表示,不论是初创期还是成长期,这种外部资金的引入对于企业发展都极具意义。作为一家科技型环保企业,公司得到了股权投资机构认可,但在债权融资方面,则不太一样。李军以公司重金属处理系统举例,贷款时这样的个性化设备就很难估值。而在实际中,更多科技型企业遇到的则是轻资产贷款难的问题。
解惑:规划要趁早 找个“懂你”的机构
“你的规划一定要趁早,不是说想融资时才去计划。”分享台上,华夏银行金融专家汤启邈开门见山。她表示,作为投资机构,银行会考虑四大因素:市场环境、财务分析、技术水平和管理团队。“这个时候,你就应该有的放矢早做规划。”汤启邈说,融资方案的设计关键,要做好时间节点的选择、实际需求的匹配、合作机构的数量和综合融资技术。以合作机构为例,初创期最好选择1—2家机构、成长期选择2—3家机构。有着相同看法的还有成都德同资本董事合伙人李农。作为成都天使投资协会理事长,他从投资机构的角度给现场专家进行了分析。“投资不是投机,而是发现价值和创造价值的过程。”李农表示,很多时候投资机构都要“带钱去打工”。在他看来,投资机构选择企业是发现价值,而企业选择创投更要选择“懂你”的机构。“因为投资有时会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如果不能达到二者的契合,就很难聚到一起,这点就像谈恋爱一样。”李农说,企业一定要做好功课、坦诚合作,在“最美丽的一刻”将自己推荐出去。分享意味着收获。当天活动结束后,到场专家都表示解惑不少。“希望能找到一个优质、长期的合作伙伴。”对此,董飚信心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