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电服务是一项基础服务,虽然平凡,但是很有意义。”今年33岁的苏州供电公司市场营销部职员周磊扎根一线岗位5年来,坚持学以致用、精益求精,全力保障全市电网供需平衡,创新办法提升电力营商服务质效,简化业务流程、压减接电时间,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有序、高效、省心的电力营商环境。他曾获得江苏省文明职工等荣誉。

从书本到实践,“纸上得来终觉浅”

电,以光速飞驰于电网间,无形无影,瞬息万变。周磊的工作,是和四通八达的“电”打交道。2017年8月,博士毕业的他进入苏州供电公司营销部工作,负责有序用电管理。

入夏、入冬时节,空调等大功率电器的频繁使用会造成城市短期用电负荷骤增,导致供电的“旱涝”失衡,在“迎峰度夏”和“迎峰度冬”两个特殊时段,如果缺少合适的干预措施,就可能发生大面积停电事故,影响居民正常生活和企业生产经营。所谓“有序用电”,就是在这样的供电特殊状态下开展用电管理,以最经济的方式帮助企业有序用电,实时维持电网的供需平衡。

“相比大规模新增发电装机、新建电网基础设施的投资过高,需求侧管理是更灵活、更经济的调整方式。这是电力系统研究中相对新颖的领域,让我有了研究下去的兴趣。”在东南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周磊主攻的研究方向是电力市场、电力需求响应及其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对于需求侧管理方面的历史发展和理论知识有深入的研究,步入岗位后,他很快熟悉了自己的工作。对全市范围用电情况进行动态监测,设置优化模型、编制应急预案,在对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不断印证的同时,他也渐渐发现了自己的局限。“之前是纸上谈兵。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用电情况,比电脑模拟出的情况复杂得多,这些只有在实践中才能了解与把握。”在有序用电管理岗位的两年间,周磊在守护群众电网安全的同时,对于供电工作的理解也越来越丰富。

从做好到做精,“等电来”成了“送电来”

良好的营商环境,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2019年开始,苏州供电公司启动优化电力营商环境的品牌化发展战略,周磊转岗营业管理专职,承担起探索电力营商环境优化方法的重要任务。从平衡电网供需,跨入营商服务领域,面对新岗位新要求,他在3个月的时间里广泛阅读资料,搭建新的知识体系架构,熟悉供电营业规则、基本政策法规和办事流程中的细节,以最快速度投入新的工作。

作为主要参与者之一,周磊牵头提出“特快更省时(Speedy)、便捷更省力(Simple)、阳光更省钱(Saving)、智慧更省事(Smart)、可靠更省心(Safe)”五个维度的“舒心电力5S”品牌建设。找准目标后,他带领团队围绕企业从落户到投产的轨迹,梳理每一个可以优化的步骤,将优质服务输送到各个环节。

摸排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挖掘宏观层面的创新空间,一项项新举措在全市供电领域不断推出。“商业街、居民小区附近有不少暂未接入的集中表箱,我们对这些表箱的剩余表位开展摸排统计,形成在部分低压用电场景下可直接利用的资源,为相关接电业务提速,实现上午受理申请、下午完成接电。”周磊说,“一日业扩”服务的着眼点看似不起眼,却能实实在在为客户节省时间。考虑到疫情期间企业的特殊需求,由苏州供电公司推出的、由他负责业务涉及及推广的“全电共享”模块化租赁服务新模式,以模块预制和设备租赁的形式,进一步压降客户办电时长和接电成本。与此同时,他主导的“开门接电共享服务平台”开发上线。“原有模式下,企业需要按序完成拿地、报装、基建等手续,最后办理接电业务。我们通过对接政府部门,在企业投产前,针对地块和招商对象提前进行电网规划,为政府及时掌握区域容量情况、统筹招商引资、精准施策提供辅助支撑,第一时间给企业送电上门。”“企业等电来”变成“为企业送电来”。

在周磊和团队的努力下,“舒心电力5S”优化电力营商环境品牌的服务内涵不断充实,各项举措落地见效,品牌效应逐步显现,推动苏州“获得电力”水平不断提升。2020年,在国家发改委公布的中国营商环境评价“获得电力”指标评比中,苏州排名江苏第一、全国第六。“一日业扩”报装服务、“全电共享”服务新模式等有关做法先后入选“江苏省优化营商环境提升行动改革事项清单”“全国优化营商环境评价标杆城市典型经验做法”。

从当下向未来,不断跃上每一个“百分位”

“以租代售为项目建设节约了成本,模块化组装降低了施工难度。”周磊表示,“全电共享”服务新模式能在抗疫中发挥重要作用,超出他之前的预料。

受疫情影响,全市各处检测点等防疫基础设施建设要求及时的电力保障。在临时性设施的供电方面,模块化租赁服务模式占到60%以上,“既节约时间,又能避免资产浪费。”克服疫情下人力、物流等方面的困难,防疫设施在新模式的运用和供电团队的努力下实现按时通电。近期,周磊和团队正在积极了解企业下一阶段供电方面的需求,协助企业完成设备例行检查等工作,建设快速接电的报装用电绿色通道。

“希望接下来能在电力营商服务的精度上不断突破。”周磊表示,建立起契合实际的优质营商电力体系架构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进一步理顺运行机制,亟待更多努力。“越到后来,每一个百分位的进步,都会越来越具有挑战性。我相信一分耕耘,就会有一分收获。”(苏报记者 陆飞龙)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