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市将新建、改扩建中小学校26所,新建幼儿园155所,大力推进教育国际化、标准化,加大培训机构管理力度。这是记者从昨日召开的洛阳市2013年教育工作会议上获悉的。
缓解“上学难”“入园难”
近年来,随着城市发展,我市城镇人口不断增多,“上学难”“入园难”问题日益凸显。
为缓解这一问题,我市今年将大力发展普惠性幼儿园,完成新建幼儿园155所的任务,其中城市区23所、县(市)区132所。保证学前一年幼儿入园率达到85%,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率达到61%,并全面开展幼儿园星级管理创建工作。
今年全市将新建中小学校13所,其中城市区3所、县(市)区10所;改扩建城市区中小学校13所,其中中学12所、小学1所。小学适龄人口入学率达到100%,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达到99.8%,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0.5%,努力让学生“有学上、上好学”。
在民办教育方面,将进一步深化“一保三放开”的教育改革,激发社会力量投入教育领域的积极性,计划全年引进民办学校60所。
教育国际化
为了使教育理念和发展水平实现新突破,今年我市还将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方式,在教育国际化上下功夫。
老师、学生要“走出去”。今年,我市计划组织1至2期国际教育座谈会或研讨会,分批组织中小学校校长到教育发达国家考察学习,引导教育工作者树立教育国际化的办学理念。此外,在洛一高、洛阳外国语学校、第二外国语学校等开办国际班的基础上,鼓励和引导有条件的公办学校开办国际班(部),拓宽学生海外就学途径。
理念、机构要“引进来”。以国际友好城市为平台,鼓励优质学校与国外学校交流、合作,并与其缔结友好学校,定期开展双方师生交流。我市还将积极引进教育智囊团队和研究发展机构,对我市教育发展、区域均衡、校长和教师队伍成长给予评估分析与培训指导。
规范培训市场
在近期的《百姓问政》节目中,我市培训机构“多、乱、散、黑”的问题再次受到市民关注。
对此,我市今年将下大力气做好培训和托辅机构的管理,建立由县(市)区政府领导、教育行政部门牵头、各部门参与和社会监督的长效机制,在抓监督、抓服务、抓现有机构培育的同时,引进品牌机构,形成竞争有序、优胜劣汰的培训与托辅服务市场。
严格控制“大班额”
去年,市教育局下发文件,要求在义务教育阶段招生中,各学校坚决杜绝66人以上的“超大班额”,严格控制56人以上的“大班额”,使“大班额”数量较前年下降50%。今年,我市将继续严格控制“大班额”数量,坚决杜绝“超大班额”,使今年“大班额”数量较2012年再减少50%。
改善办学条件
去年,我市“班班通”工程完成过半,作为标准化教育建设的一部分,今年我市将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
在硬件建设方面,我市将大力推进“三通两平台”建设,完成中小学校“班班通”建设任务,基本完成城市区(伊滨区除外)中小学幼儿园降温取暖工程。在软件建设方面,我市将打造“五大课堂”,建立具有洛阳特色、符合洛阳实际的优质教育资源库,切实缩小城乡、区域、校际间的“数字差距”,促进公平教育。
加强校企合作
围绕职业教育发展,我市今年将在校企合作方面做文章,探索“前校后厂”“产学一体化”的新模式。在重点扶持洛阳职业技术学院和幼儿师范学校的基础上,围绕产业结构调整和重点产业发展,继续做好机械制造、轴承加工、有色金属加工等传统优势专业的培养,在呼叫中心、IT研发、文化创意、旅游服务等新兴专业上增加投入。
此外,我市将完成职业教育实训平台建设项目5个,完成1万人次的职业技能短期培训,加强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建设,力争创建2至4所省级示范学校,带动洛阳职业教育的整体发展。
本报见习记者 张锐鑫
通讯员 张运昌 安林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