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寄托着每个家庭对美好教育的期盼。

近年来,前锋区坚决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通过优化调整学校布局,逐步实现学位供给与经济发展水平、学龄人口需求、辐射服务能力相匹配,切实提高集约化水平和办学效益,有效降低办学成本,不断解决“城挤乡弱村空”的问题,农村教育水平有效提升,全区基础教育公共服务更加优质高效,人民群众对教育的获得感、满意度明显提高。

为了让广大网友更深入、更系统、更全面地了解前锋区学校布局调整工作,日前,前锋区副区长李松林,前锋区委教育工委书记,区教科体局党组书记、局长宋开明做客广安市人民政府“在线访谈”直播间,围绕“优化调整学校布局、助推教育优质均衡”这一主题,与广大市民进行在线交流。

合理规划 新改扩建一批学校

“新区成立以来,我们把新建、改扩建学校作为优化学校布局的重点,编制了前锋区教育发展规划,着力对学位紧张的城区和中心镇,通过新建和改扩建的方式,增加学位供给,解决城里学校装不了的问题。目前,共计投入近10亿元资金,新建20所学校,改扩建25所学校。”宋开明从解决“入园难”“大班额”、特殊儿童入学三个问题入手,介绍了前锋区在新建、改扩建学校上的具体举措。

为解决“入园难”的问题,全区新建16所公办幼儿园,使公办幼儿园学位从不足800个增加到5000个,实现了每个镇至少有1所公办幼儿园。

为化解“大班额”的问题,该区于2021年秋季建成投用代市中学前锋校区,新增高中学位3000个、初中学位3000个,结束前锋城区无公办高完中的历史;投资近1个亿新建思源实验学校,增加城区小学学位3000个;修建占地200亩的世纪职校,新增3000个中职学位。

为解决特殊儿童入学问题,该区新建特殊教育学校,构建了以特殊教育学校为主体、以普通学校随班就读为辅助、以送教上门和远程教育为补充的特殊教育体系。

宋开明称,前锋区还投入资金2亿元,为新建学校配套了食堂设施、学生课桌椅、常规教学仪器及信息化教学设备。这些新建投用的学校,不仅增加了学位供给,还补齐了新区教育资源短板。

因地制宜 调整撤销一批学校

“部分学校存在办学层次不合理、教育质量不高的问题。”宋开明介绍,该区编制了《前锋区基础教育学校布局调整工作方案》,把调整学校办学层次和撤销学校作为优化学校布局的又一重点。

针对部分学校不适应辖区办学层次的问题,该区采取单设初中调整为九年一贯制、九年一贯制调整为完全小学的方式进行解决。比如,通过将思源实验学校由九年一贯制调整为完全小学,将龙塘学校和代市实验学校调整为九年一贯制学校,解决了区域内学位不均衡的问题。

针对部分生源急剧减少的村小或小规模法人学校,该区采取学校撤销的方式,将师生分流到中心校或城区学校。在农村学校撤并过程中,由于学校资源空间优化配置,缩小了城乡学校差距,许多学校的教学配套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截至目前,前锋区撤并法人学校3所、村小25所、附设幼儿班21个。涉及在读中小学生300人、幼儿400余人,在职中小学校教师100人、临聘幼儿教师20余名。

李松林表示,布局调整不仅改善了基础设施条件,还有利于农村学校形成适度规模,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率。从总量上说,增加了可支配教育资源。学校资源整合后,学校集中力量打造一校一品办学特色。目前,双竹连响、快板、车灯等曲艺课程在龙塘学校、代市小学等学校得到广泛传承,并纳入了兴趣课堂、大课间活动、课后服务,满足了学生多样化需求。

多措并举 推进教育优质均衡

“推动教育优质均衡,既要一手抓硬件建设,又要一手抓强课提质。”宋开明称,前锋区从五个方面推进教学提质——推动学区制治理改革;落实“双规双减”;实施学前教育“双普”、义务教育强基、高中教育提质“三大工程”;开展领导“推门听课”“半天无课日”“教师大练兵”“课堂教学大比武”四大活动;按照“作业控量、睡眠增加、手机管住、阅读提质、体质提升”的要求,抓好“五项管理”。

优化学校布局是实现学有所教向学有优教转变的重要举措。李松林称,前锋区先后出台《关于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实施意见》《广安市前锋区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工作实施意见》等政策措施10余个,从项目、资金、管理、队伍等方面着手,特别是保障新建学校规划用地、调整校点公交用车、促进学生寄宿等方面着力,加大对教育保障力度。

“同时,实行编制动态管理,先后调整全区学校教师编制5次,调剂农村学校富余编制260余个。通过公开招聘、考核招聘、特岗招聘、选聘公费师范生、高层次人才引进等方式,共补充教师700余人。”李松林说,通过重新调整,教师资源配置、教师年龄结构更加合理,中青年教师能够发挥主力作用;中小学教师学历结构持续优化,专业化程度更高。

今后,前锋区将继续加大教育投入,提升办学品位,继续调整和优化办学层次,推进“空心学校”、生源严重萎缩学校撤并整合。深入实施教育“同城融圈”战略,加大与成渝两地教育合作的深度、力度和广度,促进区内学校与成都、重庆等地学校建立校际合作机制。全域实施学区制管理,建立学区治理运行机制,推动学区内学校合作、互相联盟,建立教育教学、教育资源、安全管理等协作机制,打造“学区制”治理的前锋样板,为全市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前锋力量。(广安日报记者 卢泠氚)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