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日,“青春风采”杭州亚运会志愿者主题新闻发布会在杭州主媒体中心新闻发布厅A举行。
记者从发布会现场了解到,截至目前,“小青荷”累计上岗志愿服务37.8万人次,累计服务时长336万小时, “我们收到了110余封来自各国家地区代表团、技术官员、媒体记者、现场观众发来的感谢表扬信。”杭州亚组委志愿者部部长汪杰介绍说,志愿者们热情微笑、青春气息、专业细致,给参加杭州第19届亚运会的各方宾朋留下了难以忘怀的美好印象。
小青荷,沿用自2016年杭州G20峰会志愿者的雅称,取自宋代诗人杨万里的诗词: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据悉,赛会志愿者中上岗最早的是注册中心的“小青荷”,早在8月8日就已经进入赛时运行状态,截至目前已为各客户群制证近20万张;“服装”最重的是吉祥物志愿者,他们每天需要穿戴重达10余斤的特形演出服,顶着高温和闷热与现场的观众、媒体记者等群体互动;“变身”最多的要数在大莲花服务的志愿者,他们不仅需要保障亚运会、亚残运会的开闭幕式顺利举行,还要在极短的时间内迅速完成从开闭幕式演出志愿服务到田径比赛志愿服务的转换。
发布会现场,来自浙江理工大学的王灵作为志愿者代表介绍了自己的志愿服务感受,她说:“我是一名杭州奥体中心体育场志愿者,令我最难忘的就是当观众有序进场后,我们志愿者坚守在场馆外侧,当场内响起观众的欢呼声和国歌奏响的声音时,赛场外的小青荷面向场馆的方向,激动得热泪盈眶。”
“前不久,我们的志愿者在服务一位科威特记者的时候,无意中得知当天正好是他的生日,于是就和岗位上的小伙伴一起为这位记者唱了生日歌,送去生日的祝福。” 主媒体中心运行团队志愿者主任张威介绍说,志愿者们不仅能够在自己的主岗位工作上热情服务、发光发热,在换岗休整期间也默默付出,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在主媒体中心的换岗休整空间,从最初的测绘到设计,再到最后的搭建和布置,都是由“小青荷”们亲手自主完成的。角落里,每一个创意文化作品的展示,也都是“小青荷”来完成的。有的同学将吉祥物三宝之中的一些元素放在了服装设计当中设计了三件裙装,也有同学绘制了团扇、灯笼作为空间装饰。这些简单而平凡的瞬间带给了大家很多感动。
为表达对志愿者们的感谢,亚组委还准备了专属纪念品——“小青盒”。 “赛后我们将为全体赛会志愿者颁发服务证书,赠送专属纪念品‘小青盒’,进一步激励志愿者。” 汪杰介绍说,“小青盒”取自“小青荷”的谐音,里面有三样东西:带有专属编号的志愿服务证书,6 枚亚运徽章以及纪念邮票。
“爱杭城”志愿者累计252万人次参与
除了赛会志愿者以外,杭州的志愿服务也有了进一步提升。
“杭州的志愿服务已经走过了30多年发展历史,积累了深厚的底蕴和基础。我们将亚运城市志愿者统称为‘爱杭城’。” 杭州市运保指挥部全民参与亚运工作组副组长王文硕介绍说,当运动员在赛场上挑战极限、突破自我时,不仅有“小青荷”在赛场一线提供专业细致的服务,“爱杭城”的志愿者们也在各自岗位上挥洒汗水、默默奉献。
他们中除了“武林大妈”“西湖阿姐”等本土特色志愿服务队伍外,也有部分在杭外籍教师和国际友人。例如,在富阳银湖体育中心文明驿站,来自英国的“夫妻档”志愿者戴维和安妮已经在杭州工作了6年,趁着国庆假期,夫妻俩报名到文明驿站,为外籍观众提供咨询向导服务。
在西溪、良渚、大运河等景区以及四季青服装特色街区、湖滨步行街等中外游客和运动员体验城市文化的热门打卡地,也同样可以看到我们“爱杭城”志愿者的身影。比如在西湖音乐喷泉附近的龙翔桥路口,每天人流量多达5万人,志愿者们走上街头,手拉手筑成一道最美人墙,将游客与车流有序分离,共同守护出行的安全。
“截止目前,全市共有148.8万人通过‘杭州市文明帮帮码’平台注册报名参与城市志愿服务,累计共有252万人次参加了城市志愿服务活动,服务时长达到378万小时,向全世界各方来宾展现了杭州城市的文明形象,为杭州亚运会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王文硕表示,接下来“爱杭城”志愿者将继续发扬亚运城市志愿服务的经验成果,打造全民志愿之城。
(记者 郑润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