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Cheryl 精英说

在这个时代,教育是每个家庭逃不开的话题。家长不想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无论是普通的工薪阶层,还是社会精英,都在为如何替下一代铺好路操心,而在家长承载焦虑的同时,孩子同样深受“焦虑”情绪的困扰。

前段时间热播的电视剧《小舍得》中,三个不同家庭都在竞争的浪潮裹挟下不由自主地加紧了“鸡娃”的步伐,而她们的孩子却慢慢不堪重负。

在妈妈田雨岚的逼迫下,子悠开始闷闷不乐,奥数课上走神,遇到考试就生病,直到在奥数比赛上精神恍惚,撕掉考卷,冲出了考场。

心得育儿经验总结_育儿经验心得_心得育儿经验怎么写

图片来源自网络

南俪在田雨岚的刺激下,彻底抛弃了“佛系育儿”的想法,开始努力培养女儿欢欢,强压和斥责让欢欢难以忍受,离家出走......

“我学习好就叫我宝贝,我学习不好就逼着我背单词,逼着我做题,你根本就不爱我!”

心得育儿经验总结_育儿经验心得_心得育儿经验怎么写

育儿经验心得_心得育儿经验总结_心得育儿经验怎么写

图片来源自网络

一直以来学习名列前茅的米桃在看到不同家庭的差距后,背负着家庭阶层跨越的重担,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委屈:

“为什么就我要永远懂事?”

心得育儿经验怎么写_心得育儿经验总结_育儿经验心得

图片来源自网络

从三个孩子的身上,我们能够看到育儿的焦虑实际上来源自父母内心的恐惧。比如:田雨岚自卑于自己的原生家庭,南俪害怕自己的孩子不如自己,农村出身的米桃爸妈渴望实现“鲤鱼跳龙门”的梦想......

中国各媒体特邀心理专家、著名心理咨询师柏燕谊发现,当家长被自己内心中的恐惧逼进生命坠落的黑洞——焦虑、惶恐、迷茫、无助,这种情绪在内蚕食我们感受幸福和快乐的巨大力量,在外则是表现出了各种拧巴和病态的亲子关系。

育儿经验心得_心得育儿经验总结_心得育儿经验怎么写

儿童心理学家柏燕谊老师

那么,父母的焦虑究竟来源自哪里?大人的焦虑会传递给孩子吗?良好的、相互理解的亲子关系应该如何建立?

带着这些疑问,精英说特别采访了儿童心理学家柏燕谊老师,针对现代家庭中出现的各种亲子问题,给出了全面、专业的解答。如果您正深陷“育儿焦虑”不可自拔,那么在下面的文章中,或许你能找到答案。

育儿经验心得_心得育儿经验总结_心得育儿经验怎么写

图片来源自豆瓣

《焦虑的大人和不被看见的孩子》

育儿经验心得_心得育儿经验怎么写_心得育儿经验总结

绝大多数的“育儿焦虑”,

来源自父母内心的恐惧

在生活中我们能够看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社会竞争参与度越高的青年人和中年人,越容易感叹时间的无力感和紧迫感,引发了内心的恐惧,在外则表现为焦虑。

据《中国家长教育焦虑指数调查报告》报告显示,2018年,68%的受访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感到“比较焦虑”、“非常焦虑”,仅有6%的家长“不焦虑”。90后家长开始为孩子“未雨绸缪”,“抢跑”现象依然存在,各种培育班、兴趣课程甚嚣尘上。

育儿经验心得_心得育儿经验怎么写_心得育儿经验总结

图片来源自网络

在各类报道中,“焦虑”一直以负面的情绪状态出现,但从本质上来说,焦虑是一种生命的动力。在成长过程中,人们不断地体验焦虑感,为了缓解和消除焦虑感带来的不适,开展学习、锻炼、社交,培养各种能力。

人们出于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在工作中感受到晋升的压力,并升华为潜在的职业追求。同样,家长出于对孩子未来生活的担忧,致力于为孩子们提供优质的学习和生活资源,这种行为就成为了他们释放“内在焦虑”、获得安全感的重要途径。

因此,当焦虑适度存在时,会促进孩子的成长。

心得育儿经验总结_心得育儿经验怎么写_育儿经验心得

图片来源自网络

但是,如果家长对孩子的未来感到过分担忧和恐惧,那么他们对于孩子微小错误的容忍度和接受度就会大幅度降低,一次考试失利或者比赛失误都可能加剧焦虑感。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开始扮演“纠错机”的角色,并总能发现问题去防微杜渐。

这种无意识的“指责”和“挑错”过程,很容易让孩子出现消极的自我评价,因为得不到欣赏和赞美而变得不自信。

心得育儿经验怎么写_育儿经验心得_心得育儿经验总结

图片来源自网络

然而,绝大多数的育儿焦虑,都来源自低自尊父母内在的不安全感。

孩子作为父母生命的延续,是被给予厚望的遗憾修复着,他们让没能实现的目标有了实现的可能。人们会发现,在亲子关系中总是能够感受到很多的生命力量;并且孩子从胎儿到降生后真正独立成人,有将近20年的时间是需要依赖父母的,这种不对等的关系会诱发一部分为人父母的贪婪——从孩子的人生中攫取生命力量,这也可以解释“控制型父母”的诞生。

心得育儿经验怎么写_育儿经验心得_心得育儿经验总结

图片来源自网络

电视剧中,小男孩子悠从幼儿园就开始“努力学习”,本能中就有对成为父母的骄傲的渴望。他的每一次好成绩,都能换得妈妈的喜爱和夸奖,于是他拼命地学习,希望自己的价值能被妈妈看见。

子悠希望用自己的好成绩,来疗愈、安慰妈妈,但实际上,妈妈田雨岚原生家庭的缺陷和婚姻关系中的不确定与不安全感,才是她侵占儿子力量感的深层次原因。因此,无论子悠如何努力,也只是对妈妈暂时的安慰,而无法真正消除妈妈心中的恐惧与焦虑。

相反,小小的子悠在被妈妈的焦虑“塑造”的过程中,成为了弥补妈妈内在价值感的对象,同时也消磨掉了自己与生俱来的智慧与活力。

育儿经验心得_心得育儿经验总结_心得育儿经验怎么写

图片来源自网络

在错误的认知和自我期待之下,孩子会一边质疑来自父母的爱,一边深陷自我怀疑的迷惘之中,因为丧失了正确认识自己内在力量和现实的机会,也无法很好地应对挫折和焦虑。

心得育儿经验怎么写_育儿经验心得_心得育儿经验总结

活在恐惧中的大人,

是无法看见孩子的

20世纪80年代初,波士顿有一群心理学家和精神分析师合作,开始持续地研究母亲和襁褓中的婴儿是如何互动的。他们要求母亲在与孩子互动的中途,突然停止做出任何面部表情,来看看婴儿会有怎样的反应。

这些忽然失去母亲表情互动的婴儿,一开始会努力放大他们的声音和动作,然后更加努力地尖叫抗议,如果母亲还是继续保持着没有表情的状态,那么这时婴儿开始发出哭嚎,充满了绝望。

心得育儿经验总结_育儿经验心得_心得育儿经验怎么写

图片来源自网络

这时候,如果婴儿发现母亲重新又对他充满关注,你就可以看到他还是有几秒钟的犹豫,然后才慢慢恢复原来的愉悦笑容,开始和母亲继续十分亲密的互动。

英国心理学家兼精神分析师约翰·鲍比(John Bobby)表示:失去母亲关注的孩子,他们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进入不同的心理阶段——放大动作、抗议、绝望,如果这个婴儿还是看不到母亲的回应,或是这种不被注视的状态持续一年,那么他就会逐渐变得疏离,甚至自闭。

育儿经验心得_心得育儿经验总结_心得育儿经验怎么写

图片来源自网络

在家庭中,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在亲子关系中看到自己,并以自己的视角去认识自己、解读世界。比如一个孩子就会通过爸爸妈妈是不是很爱我、很重视我、很欣赏我,来完成“我是不是一个有价值的好孩子”的确认。

但沉浸在恐惧情绪中的成年人,是没有力量看见孩子的存在的,即便是看见,更多的也是看见自己希望看见的、能够阻挡自己内心恐惧的那部分孩子的价值。这时候,孩子对于自己的认识就会是片面的、碎片化的。

心得育儿经验总结_育儿经验心得_心得育儿经验怎么写

图片来源自网络

一个女孩在读小学的时候,父母离婚,她跟着妈妈生活。因为从小体弱多病,妈妈就永远把家里打扫得一尘不染。对女儿的照顾无微不至,衣食住行一手包办,从上学到参加工作,女儿从来没吃过一口剩菜。走到哪里都有妈妈的陪伴和安排。

这让女孩感到窒息,童年像是在重症监护室里度过,没有外面的世界,也没有小伙伴。长大之后,因为妈妈事无巨细的爱护,让女孩和丈夫、孩子之间矛盾不断,她只能选择和母亲断绝关系。

心得育儿经验总结_育儿经验心得_心得育儿经验怎么写

图片来源自网络

而当我们仔细审视这个故事就会发现,在婚姻上有挫败感的妈妈为了弥补内心的缺憾,只能在其他角色上获得更大的价值体现,以迅速弥补内在价值感的缺失。

这位妈妈认为一位好妈妈是任劳任怨、无微不至、勇于牺牲奉献的,能给女儿提供一个没有伤害的成长环境。而女儿为了配合妈妈做“完美好妈妈”的价值需求,充当那个身体不好、总是生病、独立能力很差、和小伙伴无法好好相处的脆弱女儿。

焦虑的妈妈完全沉浸在自己的焦虑中,不仅看不见孩子真实的模样,还用这种符合妈妈焦虑需求的方式对待孩子,最终让孩子对于自己的认知扭曲。

心得育儿经验总结_育儿经验心得_心得育儿经验怎么写

每个孩子都需要完全的接纳

在我们养育过程中,父母竭尽全力扮演孩子眼中的“好父母”,但所谓的“超级父母”或者“完美父母”是不存在的。

老虎也有打盹儿的时候,孩子也不是在真空无菌环境里成长,给予孩子精心和无微不至的照顾固然是尽职尽责的父母的美好祈愿,但是孩子的生命成长中有很多重要的品质必须在挫折中习得。

如果一味追求完美和“真空无菌”,反而会让孩子丧失接受挫折教育的机会,从孩子长远的一生来看,这可是非常重大的损失。

育儿经验心得_心得育儿经验怎么写_心得育儿经验总结

图片来源自网络

就像大人无法扮演一对“完美”的父母一样,孩子也无法成为一个“完美”的孩子。

内心自卑的父母,对孩子的优点、成绩和孩子对父母的体贴熟视无睹,而当孩子犯错的时候就非常严厉、苛刻地批评。

这样的孩子长大之后,要么非常懦弱不自信,活成了父母镜子中呈现的那个只会犯错的孩子;要么极为出色,极力避免活成父母镜子里那个“不好”的自己,但实际上敏感紧张,像是一只随时准备战斗的刺猬。

心得育儿经验总结_心得育儿经验怎么写_育儿经验心得

图片来源自网络

在书中提到这样一个案例,一位成功的企业女高管,性格强势,事业成功,唯一的缺点是“没有过硬的高学历”,这让她一直耿耿于怀,时常感到自卑。

她有一个7岁的女儿,为了培养女儿,她费尽心力送女儿去上最好的学校,找最好的学习机构,然而女儿却让她极其失望。

在她看来,女儿非常脆弱,不爱表达,一说重话就只会哭;学东西非常吃力,自卑,注意力不集中,贪吃导致有些肥胖。她不明白为什么女儿会这么不争气,难道真的是因为自己其实很平庸,孩子的状态是自己的基因导致的?

当她用这些话语描述自己的女儿时,实际上她是在描述自己内心那个悲伤、脆弱、自卑的小姑娘。女儿今天呈现出来的所有状态,是她内心一直深深隐藏、感到羞耻的自己。

育儿经验心得_心得育儿经验总结_心得育儿经验怎么写

图片来源自网络

孩子总是能穿透父母光鲜亮丽的外表,看到父母内在那个他们自己都不敢正视的小孩,并且忠诚地呈现父母内在小孩的状态。

往往是作为父母的大人,无法接纳自己的内在小孩,他们越是对其打压拒绝,孩子就越容易把内心那个恐惧逃离的内在小孩呈现出现。

心得育儿经验总结_育儿经验心得_心得育儿经验怎么写

图片来源自网络

每个孩子都需要完全的接纳,无条件被爱是与生俱来的理想化期待,因此他们希望自己成长的过程同样是被爸爸妈妈认可的,而不仅仅是结果。当父母的目光只盯着结果,过程中没有肯定的回应,那么这就会给孩子造成一种错觉:“只有完美的自己才能被接纳。”

这种情绪传递会让孩子感受到压力,陷入到“不被爱、不被接纳”的困境之中。

当父母迷失在过度的焦虑中,往往就会在追寻安全感的错误道路上疲于奔命,以至于越来越远离自己的内心。人们沉浸在一场逃避恐惧的游戏里,看不见自己,也看不见孩子。

如果大人无法直视内心的恐惧,那么焦虑就会传递给孩子,异化为扭曲的亲子关系。

发掘焦虑的存在,不是让我们去声讨父母,或是被孩子声讨,而是通过父母的镜子看到那个被忽略的孩子,从而建构对亲子关系更真实的认知。只有正视自我,向内探寻,才能源源不断地获得建设自我的力量。

对教育升学感兴趣的读者

可以扫描以下二维码,备注关键词“家长”

进入精英说读者专属社群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