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贯彻落实《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教育部《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教高〔2019〕6号)、《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教高〔2020〕3号)和《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课程思政示范项目建设工作的通知》(教高厅函〔2021〕11号)以及《重庆市全面推进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方案》(渝教高发〔2020〕16号)文件要求和教育部全面推进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工作视频会议精神,以及《西南政法大学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行动方案》《西南政法大学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实施方案》和《西南政法大学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行动计划》等文件精神,全面推进我校课程思政建设,经2021年3月17日第5次校长办公会议审定决定设立西南政法大学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为进一步做好我校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工作,特制定本发展规划方案。

一、总体规划

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将围绕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和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任务,围绕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宪法法治意识、道德修养等重点优化课程思政内容供给,提升教师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意识和能力,建立健全课程思政教育教学实施体系和质量评价管理体系,系统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法治教育、劳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坚定学生理想信念,切实提升立德树人的成效。

二、实施计划

为贯彻落实并加快部署课程思政体系建设,系统地推动并助力课程思政综合实力的提升,我校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将从师资培训、研讨会、教学名师和团队、课程思政示范课群、教研实训平台、课程思政融媒资源库为六大抓手,联动发力,夯实做细我校思政课程建设工作。

(一)开展课程思政教师能力提升系列培训行动

1.培训目标

通过课程思政教师能力提升系列培训活动帮助高校教师明确树立课程思政意识,正确理解课程思政的理念及价值,理解课程思政在课程育人和教学质量提升中的意义;帮助教师构建课程思政的教学体系,掌握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原理与方法,提升教师课程思政建设的能力;通过课程思政典型案例分析,示范和演练课程思政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设计和实施方案,并结合学科特色分析如何挖掘专业课程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加强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师将价值引领、人文精神、职业素养等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的能力,将立德树人融入课堂教学各环节,促进专业课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变“经师”为“人师”;融“红课”入“金课”。

2.培训方式

培训活动采取“1+1+4”的培训方式,即以教师为对象、以培训周为载体,重点通过专家讲授等多元途径落实培训。

以教师为对象,就是确定教师为育人主体,加强教师思想政治教育,提高育人意识,转变教师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轻价值引领的观念。推动“经师”以培训周为路径,就是通过组织课程思政教师能力提升培训周,引导广大教师树立课程思政理念,提高教师对课程思政的理解和认识,使教师理解课程育人是在传道授业解惑中引人以大道、启人以大智,从而能够自觉开展课程思政育人工作。

多元途径,就是在课程思政教师能力提升培训周将采用“专家讲授+小组实践+现场演录+成果指导”等多种针对性、体验性、实践性强的方式进行系统线下培训,补充完善课程教学大纲,创新设计教案和实施策略,从方法理解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在实践上达成专业特色和教师个性创新。培训周以5天为一周期进行线下学习,旨在一体提升教师课程思政的意识、教学能力与实践操作水平,并连带形成典型案例、课程视频、教辅资料、共享平台等课程思政教学成果。

教师们通过小组协作、专家指导、现场演练等环节,以组为单位,在培训结束后,形成一套完整的示范课(说课、案例集、视频课)成果,邀请专家现场点评,培训合格的教师,发放证书。

3.培训成果

(1)意识提升:加强教师课程思政意识培养,帮助教师了解课程思政的理念及价值,加强理想信念教育。

(2)能力提升:培养教师掌握课程思政的教学方法设计,掌握如何挖掘专业的思政元素,将知识、能力、价值塑造有效融合到每门课程当中。

(3)课程提升:建设一批课程思政示范课(说课、案例集、视频课)。

(4)效果提升:培训期间,全程跟踪报道,将培训模式推广至市内,乃至全国;经过专家评定的内容审核优秀示范课程(说课、案例集、视频课),直接推送至新华网,向全国推广经验;培训周的举办,加速学校课程思政改革,着重教师培养、打造思政品牌,营造思政文化,同时引领全市课程思政教学新局面。培训的视频资料和手册,可留作全校的课程思政培训资料,制作的宣传片将在新华网上线,面向全国播放。

(二)举办课程思政教学研讨会

1.会议目标

课程思政教学研讨会为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通过会议研讨与交流,集思广益,求真务实,帮助教师充分挖掘各类课程的思想政治资源,充分发挥教师作为课程思政建设“主力军”的作用,以助力提升教师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意识和能力为出发点,以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水平提升为目标。

2.会议方式

课程思政教学研讨会由西南政法大学教学研究中心为支持平台发起,设年度会议与专题会议类型,面向全国和重庆市高校,鼓励以文与会、以案与会,采取“主题讲授+分组研讨+专家与谈+案例分享+思政论著”的模式,在我校举办全国和重庆市课程思政教学研讨交流会。

3.会议成果

按照“以会促建”的精神,推出会议优秀论文集和典型案例集,视具体情况决定出版事宜。以会议成果为基础,持续帮助我校和其他高校教师提高课程思政建设的意识和能力,进一步提升课程思政的教学质量;交流分享课程思政教学成果,扩大学校的影响力、话语权和美誉度,同时提升学校课程思政在市内、全国的示范效应。

(三)打造一批课程思政名师团队

1.建设目标

课程思政要紧紧抓住教师队伍“主力军”、课程建设“主战场”、课堂教学“主渠道”,让所有高校、 所有教师、所有课程都承担好育人责任。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关键在教师,进一步提高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认识和能力,打造一批名师领衔,合理科学和持续优化的课程思政名师团队。

2.建设思路

通过以赛促评,以评促建,以建孵育的思路打造一批课程思政名师团队。学校以现有的各层级的名师团队为基础,面向全校教师,开展院级和校级的课程思政比赛,通过比赛形成合理的课程思政评价标准体系;以评价标准为指挥棒促进课程思政的具体建设;在全校全员参与课程思政的厚实基础上,培育、遴选和储备院级、校级的课程思政名师团队。以校级课程思政名师团队为基础,进一步培育和建设重庆市、国家级名师团队,形成我校层次多元、梯队完善的课程思政名师团队。增强教师参与课程思政建设的积极主动性,使思政教育从“专人”转向“人人”,为所有课程“同向同行、协同育人”提供保障。

3.建设成果

通过各类媒体的全国系列直播、研讨活动、全国培训等方式为我校推出一批课程思政名师团体,分享关于课程思政的经验和成果,分享如何建设课程思政工作体系,推动各高校课程建设的互学互鉴。通过课程思政名师的传播影响力,形成名师思政的积极效应,带动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成果的输出,塑造“西政思政”的全国独特品牌和影响力。

(四)打造课程思政示范课群

1.建设目标

依托西南政法大学雄厚的师资力量,联合新华网专家智库,共同建设课程思政示范课课程群。形成以特色系列课程、综合素养课程、哲学社会科学课程为支撑,以专业课程为辐射的课程体系,形成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圈层效应”,建立一批课程思政的示范课程群,对所有院系、所有专业、所有课程进行“全覆盖”,补足并巩固课程思政的育人效果。

2.建设思路

立足西政特色,以特色学科课程思政为龙头,带动课程思政示范课群的建设。我校将按照“全面发动、分批建设、示范引领、特色优先”的建设思路,首先打造特色学科系列示范课,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增强学校课程思政的针对性、实效性,推进课程挖掘拓展思政元素,把价值观培育与塑造“基因式”地融入所有课程,让所有课程都上出“思政味”。特色学科系列的课程思政示范课既是龙头,牵引我校课程思政示范课群的后续建设,在全校范围内加速推广、全面推动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进行课程思政专题研究,探索课程思政评价改革等工作,营造课程思政文化氛围;也是名片,形成全国范围内具有特色的课程思政独特品牌。

3.建设成果

特色学科系列的课程思政示范课,从文化视角出发,把学科背景、特色和文化融汇贯穿其中。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教学的各个环节,充分体现了办学传统和学科特色,以扎实理念、丰富素材、特色学科专业、先进教学方式与创新融媒体教学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实现思想启迪和价值引导,促进课程思政的教学成效。这一课程的开设,是学校课程思政建设的有益实践,也是学校打造精品课程和育人的重要环节。

(五)建立课程思政教育实践教学平台

1.建设目标

围绕课程思政建设内容,基于云计算技术、运用大数据思维,平台支持混合式教学服务,满足不同场景下的教学需求,提供多样化教学资源融合、多层次学习管理服务,多维度数据管理分析,注重学习者的体验和交互,将丰富的融媒体思政学习资源融入到教学应用中。建设一个集成果展示、对外交流、培训研讨、示范课制作于一体的思政教育实践教学平台。

2.建设思路

课程思政教育实践教学平台分学习区、交流区、展示区、宣教区,从而构建教学新模式、教学新内容、教学新服务的三大建设体系,助力学校打造创新型思政教学平台。

(1)教学新模式—智能学习空间、混合教学模式

通过智慧环境、智慧教学、智慧运维实现混合式教学的应用,让课堂更具思想性、亲和力及针对性。

(2)教学新服务—在线学习平台、权威学习资源

基于云计算技术、运用大数据思维,注重学习者的体验和交互,提供多样化教学资源融合、多层次学习管理服务,多维度数据管理分析,将丰富的融媒体资源融入到课程思政教学应用中。

(3)教学新服务—多维教学服务、多场景应用

课程思政教育实践教学中心可以用于教学实践、思政师资培训与教学交流、远程教学、教学成果可视化展示等。

3.建设成果

通过课程思政教学服务平台的搭建,将有利于推广课程思政建设先进经验做法,全面形成广泛开展课程思政教学的良好氛围,助力学校开启创新型“思政+”教育新模式。全面提升教师信息化能力素养,为增强思政性、理论性提供了多角度学术支持。促进学校有效开展课程思政教育工作,开辟新思路,提出新举措,使用先进信息化手段,使课程思政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具体为以下三方面:

为学生提供丰富、权威、生动的学习内容;全新的实践课程体验;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

为教师提供权威及时的教辅内容资源;创新教学模式,多角度提升教师学术素养;课堂教学形态生动有趣。

帮助学校打造课程思政教育的信息枢纽;全面提升高校课程思政学科建设与教学水平;积极拓展课程思政建设的新格局。

(六)建立课程思政融媒资源库

1.建设目的

运用新媒体新技术推动思想政治工作,把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依托新华网丰富的融媒资源和热点主题搭建时效性强、权威性强、代入感强的课程思政融媒体资源库,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同时为广大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资源进行及时、丰富、多元的补充。

2.建设思路

具体工作思路:丰富性、时效性、权威性

将丰富的融媒体思政学习资源融入到教学应用中,助力高校开启创新型“思政+”教育新模式。以音频、图片、视频、微视频、微课、图文、问答、公开课、文档等多种教学素材,多种教学资源的展现形式,满足不同场景下的教学需求。

3.建设成果

融媒资源库将涵盖人文、社科、理科、工科、医科等学科,涉及理想信念、家国情怀、文化素养、德法兼修、使命担当等方向。依托新华网优质的专家资源库和权威媒体素材库,第一时间解读国内外最新的方针政策,内容丰富多元、形式多样新颖、信息及时权威,助力课程思政教育涵盖教育教学全过程。

三、具体措施

中心拟通过三年建设规划作为一个周期,实现中心建设的上述目标。根据三年建设的行动计划,2021年作为规划启动年,完成中心建设的启动工作,主要解决“搭台子、立项目、签合作、设栏目”的问题。2022年作为全面提升年,全面跟进、督促、评价、总结各课程思政项目的建设、实施与成效。2023年作为成效显现年,列示成绩,提炼精品,凝练品牌,推优评奖,形成一批课程思政建设成果。

2021-2023年三年行动计划推进表

提炼优质校项目建设经验_创建新优质学校经验介绍_优质学校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四、费用预算

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费用根据实际需求制定推进计划及实施预算所需要投入的经费。项目模块费用预算如下:

西南政法大学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费用预算(2021-2023)

提炼优质校项目建设经验_创建新优质学校经验介绍_优质学校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