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2021年已经接近尾声,这一年里三明医改成了全国样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均补助又涨了5元,新冠疫情不时在局部反扑,基层医生们为了引导民众接种疫苗使出了18般武艺。
这一年,基层医生脚踏实地,稳步前行,收获了认可,也历经了艰辛。不妨让我一起回头看一看,今年到底有哪些事值得被记录。
01
新冠疫苗
新冠疫苗接种工作可以说贯穿了基层医生的2021年。从重点人群接种第一针,到全民开放接种,基层医生承担了宣传、接种、答疑等多重任务。
4月中旬,山西省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开展新冠疫苗“百日攻坚行动”,要求6月30日前,完成常住人口数40%约1491万人,2982万剂次新冠疫苗接种。之后,各地相继下达接种目标,基层医生工作量进入顶峰。
那段时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门口总是排着长队,基层医生平均一天要完成上百次接种,经常工作到深夜。在农村腹地,村医为了完成“应种尽种”的任务,用一根扁担挑起医药箱,在村里的小路上边走边吆喝,顶着烈日赶到到田间地头为村民接种疫苗。
00:07
在基层医生的不懈努力下,截至12月27日,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278186.9万剂次。
这份接种数据,就是基层医生2021年最光荣的功勋章。
02
编制
今年2月,国家卫健委在《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7818号建议的答复》中明确,“公立医院编制资源必不可少,公立医院编制非但不能弱化,还需进一步强化保障措施。”
国家加强编制保障的意图凸显,各地也放开手脚,增加基层编制来吸引人才。
年初,湖北省召开的两会新闻发布会上,当地政府就明确表示:“湖北省各乡镇卫生院、社区服务中心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将设置大量空编,拟招聘10000名卫生专业技术岗位人才。”
但医改研究专家徐毓才在接受媒体时表示,基层其实不缺编制,部分卫生院甚至存在空编放置不用的情况,各地真正要解决的是执行力的问题。
事实上,不管是中央还是地方,也正尝试纠正“空编”问题。
年初,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明确“按照服务人口1‰左右的比例,以县为单位每5年动态调整乡镇卫生院人员编制总量,允许编制在县域内统筹使用,用好用足空余编制。”
在地方上:
江苏省扬州市拟调剂区直公立医院的编制,建立“事业编制周转池”,来补齐基层医疗机构空编。
安徽省在《关于印发安徽省加强村医队伍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年)的通知》中,明确对村医放开编制,盘活用足乡镇卫生院存量编制,鼓励优秀村医入编。
河北省沧州市人民政府今年4月在沧州市阳光政务新闻发布会上也提出,将按照全省统一要求,按照乡镇卫生院、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编制标准要求,完成收回占编、空编补齐工作。按照“填平补齐”原则配齐配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和设备。
希望未来,想入编的医生都能通过自己的努力,顺利拿到编制,解除后顾之忧。
03
学历
8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医师法》全文正式发布,中专学历将不再作为医师资格考试依据。《医师法》规定,医师资格考试分为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和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并明确医师考试的资格条件,大专为报考的最低门槛。
而就在3月份,国家教育部发布的《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年)》中,中等职业教育医药卫生大类下的临床医学类专业被取消。据教育部回应,撤销中职农村医学专业,是为了引导有关学校进一步优化医药卫生类专业结构,加强布局婴幼儿托育、养老服务、健康管理等大健康相关专业。
中专学历的医生正面临着淘汰的风险,时代大浪真正拍下前,基层医生还要抓紧时间进行自我提升。
04
收入
基层医生的收入主要由三部分构成,公卫补助、基药补助及一般性诊疗收入。今年,国家在这三项内容上均有新政策。
1、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再提高
7月12日,国家卫健委印发《关于做好2021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的通知》,提出2021年,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补助标准为79元,并明确2021年新增5元统筹用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疫情防控工作。《通知》强调,原则上乡镇卫生院在收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资金一个月内,按照村卫生室承担任务的70%的比例预拨相应资金,根据任务完成情况,按月或按季度绩效评价后及时拨付相应资金,严禁克扣、挪用。
2、村医基药补助涨2元
6月,国家卫健委发布《关于做好2021年基本药物制度补助项目工作的通知》,提出村卫生室人均补助标准由8元提高至10元。并要求各地要严格按照标准,及时将相应资金发放到村卫生室,原则上当年执行完成,不得截留、挤占、挪用、冒领村卫生室补助资金,或者以绩效考核名义截留、扣减村卫生室补助资金。
3、三部委联合发文:提高基层待遇
5月12日,国家卫生健康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印发《关于建立保护关心爱护医务人员长效机制的指导意见》,要求落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工资政策、发放抗疫补助、保障医生休息、抗疫医生入编等。
05
晋升
8月,国家卫健委发布《关于深化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自此,医技人员职称改革有了新的国家标准。
新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放宽基层人员职称评审的其他条件,除外语成绩外,基层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论文、科研也不作要求,重点评价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
凡在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的医师、护师,可提前一年参加相应专业的中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
该文件出台其实是给基层医生晋升“开绿灯”,基层有了自己的评价体系,就不需要再跟大医院医生拼科研,能够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为民众服务中来。
06
今年医保政策有了许多大的调整,检查力度也在逐步加大。
1、医保目录调整
3月,新版医保目录正式实施,在新版医保目录中,一批药基层医疗机构不能用了或使用将受到限制。还有50种中药注射剂、92种口服中成药使用受限以及36种中药饮片医保不给予报销。
2、普通门诊加入医保报销行列,扩大慢特病门诊支付范围
4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建立健全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门诊共济保障机制的指导意见》发布。国家将增强门诊共济保障功能,单位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费不再进入个人账户,全部计入统筹基金;同时,在做好高血压、糖尿病等群众负担较重的门诊慢性病、特殊疾病(以下统称门诊慢特病)医疗保障工作的基础上,逐步将多发病、常见病的普通门诊费用纳入统筹基金支付范围。
3、《医疗保障基金使用监督管理条例》正式实施
5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第735号令——《医疗保障基金使用监督管理条例》正式施行。条例规定,定点医药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应当执行实名就医和购药管理规定,核验参保人员医疗保障凭证,按照诊疗规范提供合理、必要的医药服务,向参保人员如实出具费用单据和相关资料,不得分解住院、挂床住院,不得违反诊疗规范过度诊疗、过度检查、分解处方、超量开药、重复开药,不得重复收费、超标准收费、分解项目收费,不得串换药品、医用耗材、诊疗项目和服务设施,不得诱导、协助他人冒名或者虚假就医、购药。
07
医共体与人才队伍建设
3月,2021年全国基层卫生健康工作会在京召开,会议强调要深入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全面推进“乡村一体化管理”工作;规范村医队伍,严格乡村医生执业准入;继续推进“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不断扩充基层适宜卫生人才队伍,提升人才素质;努力提升家庭医生签约和公卫服务质量。
4月,国家卫健委下发《关于加强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监测工作的通知》,提出要防止县级医院对基层卫生资源的“虹吸”,防止医药费用不合理上涨,防止减少适宜技术、廉价项目,防止只强化医疗而弱化预防和公共卫生服务的倾向。
6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21年重点工作任务的通知》正式发布。医共体建设与分级诊疗制度被列为今年改革的重点,在基层人才培养上,要求加强全科医生等紧缺人才培养,实施医学专业高校毕业生免试申请乡村医生执业注册政策等。
08
三明医改
今年2月,《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秘书处关于认定福建省三明市为全国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经验推广基地的函》正式发布,三明医改成了全国医改当之无愧的模板。
到10月份,三明市政府发布的《三明市实施“六大工程”推进医改再出发行动方案》,进一步加强医共体建设,提出了医共体内部“一体化运营,同质化管理、均等化服务”的口号。并要求总医院将管理、病种、人才“三下沉”以实现基层医疗机构的标准化。
同时,三明市政府还要求落实基层首诊制度,建立总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之间的双向转诊、县级医院转诊上级医院的连续性服务制度;同时,总医院(医联体)建立县、乡康复联合病房,用于收治总医院(医联体)下转的慢性病和康复期患者。加大村卫生所数字化医疗设备投入,通过开展远程会诊、线上家庭医生签约、慢病管理等服务,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延伸,实现对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实时动态管理,降低县域内参保人群总发病率和就医总成本。
在公立医疗机构薪酬制度改革上,三明也有了大胆探索,明确县、乡、村公立医疗机构实现年薪制全覆盖,村所人员年薪高达10万。
09
医疗废物
12月,《医疗废物分类目录》迎来了18年里的第一次修订,《目录》延续了原有的五个类别和特征,增加了分类的管理要求、收集方式、满足相应条件下的豁免管理等内容。并规定,非传染病区使用或者未用于传染病患者、疑似传染病患者以及采取隔离措施的其他患者的输液瓶(袋),盛装消毒剂、透析液的空容器,一次性医用外包装物,废弃的中草药与中草药煎制后的残渣,盛装药物的药杯,尿杯,纸巾、湿巾、尿不湿、卫生巾、护理垫等一次性卫生用品,医用织物以及使用后的大、小便器等。居民日常生活中废弃的一次性口罩不属于医疗废物。
10
新冠疫情
新冠疫情实际上已经贯穿了整个2020年和2021年,今年多轮局部疫情反扑,将基层医生送上了抗疫一线。而今,年关将至,返乡潮即将来临,基层医生疫情防控的压力又再度上涨。
幸运的是,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先前发表了对疫情最新的研判。经过对国内多个科研团队新冠疫苗研发成果及国家“动态清零”政策的综合分析,他表示,这个冬季和春节我们将和国际社会一起度过最后一个寒冷的冬季,我们终会“拨开云雾见天日,守得云开见月明”。
希望一切能如张医生所说,来年基层医生不用再为新冠疫情防控的压力苦恼。
@全体村医,福利来了!!!
精美挂历免费领
1、点击下方名片,关注“乡村白大褂”
2、后台对话框回复“2022”,生成专属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