饱蘸“农”墨,潜心书写乡村振兴新答卷

——乡村振兴先进单位典型材料

兴化市全域面积2393平方公里,总人口158万人,是全国闻名的农业大市、“国家粮食生产功能区划定试点县”、“中国河蟹养殖第一县”,连续12年被表彰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或标兵市,淡水产品总产量连续30多年位居全省首位,兴化同时也是江苏省生猪和优质地方家禽优势生产区、畜禽生产和调出大市。今年初,兴化市6个原农口部门组建成农业农村局,作为践行乡村振兴战略的主力军,近年来,兴化市农业农村部门持续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努力将农业资源优势转化为商品优势、经济优势,加快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的转变,用实干和担当在广袤的田野上潜心书写乡村振兴的新答卷,多次荣获全国农业先进集体、省和泰州市先进基层党组织、江苏省人民满意公务员机关等荣誉称号,行业中涌现出一批全国劳模、先进工作者等先进典型。

一、质量兴农,高质量农业书写精彩答卷,实现由“愿景”向“实景”的升级。围绕本地特色,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优势,积极发展规模化、标准化的现代农业产业基地,促进农业结构的持续优化。全市共划定粮食生产功能区175个、面积近110万亩,计划整合资金22亿元,推进高标准农田整市建设,打造百万亩国家粮食生产功能区,创造在全国范围内可复制、易推广的“兴化经验”;创成省级“味稻小镇”3个,全市优质稻米种植率达89.6%,连续刷新稻麦两熟条件下机插水稻百亩示范方单产全国纪录。全市新增高效设施农业面积3.2万亩,建成高效规模设施园艺基地28个、特色农业基地32个,淡水产品总量连续30多年位居全省首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稳步壮大,新增家庭农场389家,发展土地适度规模经营面积4.9万亩,家庭农场规模经营比重达47%,安丰镇创建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镇。农村产权交易量、交易额全省领先,统一设立村级集体“现金池”账户,提高村级资金的使用效率的做法,被泰州市委、市政府发文。农业产业化取得重大进展,脱水蔬菜行业由传统单一的烘干食品、配料产品延伸到冻干食品和冷速冻食品、终端产品、保健食品,3家企业入围“2019全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00强”,数量位于泰州前列,被认定为省级农业对外开放合作试验区,入围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创建。

二、品牌强农,品牌建设书写崭新答卷,实现由“本土化”向“国际化”的跃升。围绕“培育品牌、做活产业、实现增效”的工作思路,兴化市农业农村部门全力打好品牌农业这张“牌”,努力实现从偏重规模和数量的“大众农业”向注重质量和效益的“品牌农业”转变。成功举办第一届东亚地区农业文化遗产学术研讨会和“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中国)工作交流会,承办由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与农业部共同举办的“粮食安全特别计划”框架下“南南合作”项目第一届、第三届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高级别培训班以及“一带一路”国家农业文化遗产管理与保护研修班;与墨西哥墨西哥城政府管理部签订《农业文化遗产谅解备忘录》,推动农业、旅游、文化和经济领域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在北京举办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地品牌价值发布会暨特色农产品分享会,评估出兴化垛田传统农业系统综合价值约达687亿元的结论,其中,载体价值约363亿元,服务价值约324亿元。成功举办2018兴化大米品牌推介会,兴化大米位列“中国十大大米区域公用品牌”第二位,市场售价由过去平均每斤2.2元提高到每斤3.7元以上,可为全市农民增收15亿元左右;放大兴化龙香芋在央视的宣传效应,龙香芋市场售价由前几年每斤1元提高到5元多,每亩收益达2万元,可带动农民增收10亿元;垛田油菜从单纯的菜籽种植,发展到加工、旅游,核心区亩均产值达8000元,被国务院研究室誉为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典范。兴化大米、兴化龙香芋、兴化荷藕被评为全国最具魅力农产品,兴化大闸蟹获得“中国十大名蟹”称号,泓膏品牌创建为中国驰名商标,2017年兴化香葱品牌价值达38.15亿元。千垛菜花风景区获批“国家水利风景区”,入选全国100个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景点线路。制定实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与央视、京东、天猫开展战略合作,成功举办第二届电商产销对接大会,全年农村电子商务销售额突破44亿元。

三、装备助农,农业生产书写时代答卷,实现由“农耕文明”向“智慧时代”的引领。树立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先行的理念,坚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与农业经济结构调整相结合、与现代农业发展相结合、与智慧农业和互联网农业发展相结合,超前规划,统筹推进,推动农业基础设施向纵深发展。加快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和粮食生产功能区划定试点两个“国字号”项目,有序推进农机装备能力提升和农村防洪排涝能力提升两个“四年行动计划”,新建高标准农田16.5万亩,建成为农服务综合体10个,入围2018年度全省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整体推进示范市创建,全面完成川东港、泰东河整治工程,修建圩口闸120座、排涝站57座,圩口闸电启闭改造300座,建成达标圩堤650公里。深入推进智慧农业建设,新增农业物联网应用基地8个,新建江苏大学(兴化)无人农业系统研究院、扬州大学(兴化)乡村振兴研究院,启动全国首轮农业全过程无人作业试验。中国蟹库网承担创建农业部大闸蟹单品大数据库和全国农产品电子商务标准化示范区。

四、共享富农,特色田园乡村建设书写示范答卷,实现由“新村”向“景点”的演变。致力于“护好生态”“种好风景”,兴化农业农村部门积极履行职能,以春季千垛菜花旅游节、夏季万亩荷塘旅游季、秋季品蟹赏菊旅游季为载体,大力推进国家田园综合体和省市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加快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形成“生态越美丽—发展越兴旺—百姓越幸福”的良性循环,实现农业与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截至目前,兴化市共获批国家田园综合体1个,省级特色田园乡村6个、市级4个,实现试点数量、上争资金、覆盖户数、建设体量四个泰州第一;沙沟镇被农业部认定为全国最美渔村,现代渔业产业园区被认定为全国农村创新创业园区。按照“快出形象、做好示范、走在前列”的目标要求,积极探索公司运营、委托运营、合作运营、集体运营等多种运营模式,初步趟出一条具有兴化特色的试点路子。“万科+政府平台+村集体”公司化运营的“东罗模式”,打造成全省乡村振兴的“示范”和“样本”,获得省和泰州市领导的充分肯定,央视、《新华日报》等多家媒体多次对其作专题报道,首届“江苏泰州·兴化碧水东罗农民丰收节”亮相央视《新闻联播》。

五、生态立农,人居环境书写绿色答卷,实现由“田园”向“公园”的转化。对标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放大生态文化资源优势,加强湿地保护和生态修复工程建设,用实际行动践行“绿水青就是金山银山”的时代理念,用实际行动描绘“全省大公园,人文梦水乡”的美丽画卷。强力推进“263“专项行动,关闭禁养区畜禽养殖场所;全面完成覆盖拉网式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试点,建成并投入运行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项目171个。大力推进生态保护修复与综合治理工程,完成成片造林面积2.25万亩,启动建设里下河国家湿地公园。全面建立河(湖)长制工作体系,完成“五水共治”规划编制,有序推进平旺湖、陈堡草荡、洋汊荡等退圩还湖工程。完成饮用水源地达标建设,横泾河、兴姜河水源地完成整治任务,通榆河、下官河、卤汀河水源地通过省级验收,创成省级节水型社会示范区。

六、政策助农,产业脱贫书写满意答卷,实现由“输血式”向“造血式”的转变。紧紧围绕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和经济薄弱村脱贫两大任务,务实推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把产业扶贫作为推进脱贫攻坚最直接、最有效的衔接点,在注重外部帮扶的同时,注重激发内部潜能,想方设法为困难户提供就业岗位,拓宽他们的增收渠道和路径。截至2018年底,全市累计脱贫29965户、49343人、207个经济薄弱村,分别占建档立卡总数的89.8%、88.3%、77%。投入8095万元培植99个产业扶贫项目,覆盖118个经济薄弱村。及时研究部署建档立卡贫困户住房条件改善工作,在3个乡镇的6个村开展试点,全年共实施低收入农户危房改造631户,发放家庭困难学生资助金1533万元、困难群众医疗补助金7565万元,实现城乡低保标准一体化。同时,大力实施农村基层党建“红色领航”行动,农村基层党组织功能不断提升,乡村治理体系进一步完善,乡村社会文明程度持续提高,农村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