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药学2王飞3009213048杨卡30092130492011一、实验目的1、通过阿司匹林的制备,了解合成实验的一般原理级操作及思维方式2、了解酰化反应的要求及应用3、进一步巩固重结晶的操作方法,学会混合溶剂重结晶4、了解相关数据哭的查阅方法,如维普、万方等,并能根据相关资料分析实验结果。二、实验原理水杨酸是一种具有双官能团的化合物,一个是酚羟基,一个是羧基,羧基和羟基都可以发生酯化,而且还可以形成分子内氢键,阻碍酰化和酯化反应的发生。阿司匹林是由水杨酸(邻羟基苯甲酸)与醋酸酐进行酯化反应而得的。水杨酸可由水杨酸甲酯,即冬青油(由冬青树提取而得)水解制得。本实验就是用邻羟基苯甲酸(水杨酸)与乙酸酐反应制备乙酰水杨酸。反应式为:OHOHOHOCOCHCOOH副反应:OHOHOHOCOCHOHOH分子量m.p.或b.p.水杨酸138158(s)102.09139.35(l)乙酰水杨酸180.17135(s)阿司匹林,又称醋柳酸。化学名称:2-乙酰氧基苯甲酸,化学式C9H8O分子结构式为:CH3COOC6H4COOH,分子量180.16,白色针状或板状结晶或结晶性粉末,无臭,微带酸味。密度1.35g/cm3。

在干燥空气中稳定,遇潮则缓慢水解成水杨酸和醋酸。微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氯仿,也溶于碱溶液,同时分解。化学性质:酸的通性、酯化反应,水解反水杨酸,化学名称:2-羟基苯甲酸,分子式C7H6O3,结构式C6H4OHCOOH,分子量138.12。CAS69-72-7,水杨酸为白色结晶性粉末,无臭,味先微苦后转辛。熔点157-159,在光照下逐渐京变色。相对密度1.44。沸点约211/2.67kPa。76升华。常压下急剧加热分解为苯酚和二氧化碳。1g水杨酸可分别溶于460ml水、15ml沸水、2.7ml乙醇、3ml丙酮、3ml乙醚、42ml氯仿、135ml苯、52ml松节油、约60ml甘油和80ml石油醚中。加入磷酸钠、硼砂等能增加水杨酸在水中的溶解度。水杨酸水溶液的pH值为2.4。水杨酸与三氯化铁水溶液生成特殊的紫色。乙酸酐,分子式:(CH3CO)2O,分子量:102有刺激气味,其蒸气为催泪毒气,溶于苯、乙醇、乙醚,常用作乙酰化剂,以及用于药物(阿司匹林)、染料、醋酸纤维制造。工业上由乙醛在醋酸钴、醋酸铜催化剂存在下,在55~65用氧气氧化制备。健康危害:吸入后对有刺激作用,引起咳嗽、胸痛、呼吸困难。

眼直接接触可致灼伤;蒸气对眼有刺激性。皮肤接触可引起灼伤。口服灼伤口腔和消化道,出现腹痛、恶心、呕吐和休克等。慢性影响:受本品蒸气慢性作用的工人,可风结膜炎、畏光、上呼吸道刺激等。防范措施:少接触,戴防毒面具理化性质:醋酸酐是一种无色透明的液体、具有刺激辛辣的嗅味,在乙醚中可以任何比例互溶,熔点-74.13沸点138.6。可以水解生成醋酸。具有乙酰化作用根据催化剂不同生成不同的化合物具有氧化作用,生成过氧化物,具有卤化作用生成氯代乙酰氯四、实验步骤称取3.0g水杨酸,加入50mL圆底烧瓶中,再加入5mL乙酸酐,摇匀后,加入5硫酸,装一球形冷凝管,见上图。待水杨酸全部溶解后,将圆底烧瓶放入80~85水浴中,恒温15~20分钟,其间不断振摇。反应结束后,稍微冷却,倒入盛有30mL冷水的烧杯中,并用10mL水洗涤圆底烧瓶,将洗涤液也倒入烧杯中,很快析出白色晶体,将烧杯置于冷水浴中,并不断搅拌,促其结晶完全。抽滤,并用少量水洗涤晶体,抽干,得粗品阿司匹林。取极少量粗品阿司匹林,溶于几滴乙醇中,加入0.1%FeCl3溶液1~2滴,现察颜色变化。将粗品阿司匹林,放入50mL圆底烧瓶中加入4~5mL无水乙醇,装上球形冷凝管,通入冷凝水,置于60~70水浴中加热片刻,若粗品还有少量未溶,可补加少量乙醇,直至其全都溶解。

用滴管向溶液中滴加水至微浑,再加热溶解,冷却至少半小时,溶液析出白色晶体,抽滤,红外灯烘干,计算收率。取少量重结晶后的阿司匹林溶解于几滴乙醇中,并加入0.1%FeCl3溶液1~2滴,观察颜色变化。五、注意事项1.实验所用的仪器必须干燥;2.水杨酸的称量为减重称量;3.转移乙酸酐和浓硫酸均在通风橱进行,乙酸酐用移液管,浓硫酸用滴管转移;4.圆底烧瓶加入水杨酸和乙酸酐后先摇匀之后再滴加5滴用硫酸,之后装上球形冷凝管,等待水杨酸全部溶解,注:水杨酸和乙酸酐反应比较混合后即出现白色沉淀,并非是水杨酸未5.恒温水浴时应该不断振荡;6.反应结束后,要等反应物稍微冷却,之后再加入烧杯;7.抽滤粗产品时一定要将酸洗净,防止重结晶过程发生副反应:OHOHOH8.重结晶时用滴管向溶液中滴加水至微浑,浑浊短时间内不消失,且此操作应在水浴锅外滴加,待溶液微浑后应补加2ml9.关于抽滤时洗涤,抽滤粗产品用蒸馏水,而重结晶时用滤液洗涤圆底烧瓶;洗涤时,应先拨开吸滤瓶上的橡皮管,加少量水(滤液)在滤饼上,溶剂用量以使晶体刚好湿润为宜,再接上橡皮管将溶剂抽干。六、预实验、带实验及报告批改情况预实验:预实验重点在于三个方面:对合成工艺的熟悉与掌握这点很重要,通过熟悉实验仪器设备以及实验步骤等各项实验技能,为我们总结实验心得、以及做创新实验大些了良好的技能基础。

合成工艺改变的尝试方法:将粗产品用饱和NAHCO3溶液溶解,至不产生气泡为止,减压过滤,取滤液。向滤液中滴加稀盐酸使结晶析出。现象:过滤后,滤纸上的物质为粘稠固体;精制产品过少。推测:粘稠固体为副反应的脂类,但量过多,作为有机相,对阿司匹林与水杨酸有一定溶解能力。精制产品其他方式的尝试方法:在向加入合成原料后,为保证反应均匀,防止局部发生副反应,将反应混合物(水杨酸+乙酸酐+浓硫酸)在超声清洗仪内超声搅拌(常温),使混匀溶解。现象:不容物质不消反增,白色粉末逐渐转变为白色晶体。推测:一定频率的超声波,搅拌混匀反应原料,增大固液两相的反应表面积,使充分接触,从而推动反应进行。带实验实验当天出勤率:100%,无迟到早退现象。我们也遇到了一些障碍,如抽滤机只有一台,抽滤胶皮管一个连接旋蒸仪,只有一个能用,导致减压抽滤一步同学聚集,实验缓慢。后来经王老师指点,了解到通过设计可将旋蒸仪不拆卸,直接作为抽滤连通器。移液管未干燥完毕,导致酸酐的移取步骤滞后。之后经老师提醒,了解到次实验原料并不需十分精确,使用量筒量取实验药品即可。实验中遇到了一些问题:1、阿司匹林与水杨酸反应结束后,将产品倒入装有30ml水小烧杯中,有浓重异味,开始我们并没有提醒大家,后来发现后及时告诉大家此操作在通风橱下进行2、重结晶操作的加水量此步骤不易控制,因为是在水浴中进行,滴入少量水后,可能会有浑浊,但是稍加摇晃浑浊会消失。

有的组可能并没有摇晃就认为已经浑浊了,导致加水过少,最后的产物很少。关于加水量我们之后创新部分有探讨3、黄色油状物的出现关于此现象我们遇见了很多次了,尤其是重结晶之后冷水浴后出现。而实验中发现黄色油状物出现的很少,比较带实验与我们实验的不同,应该是重结晶之后不应直接放去冰水混 合物中,而是待其冷却至室温后在放去冰水中。 4、同学们所制得粗产品普遍检查水杨酸,未出现显色反应,见创新部分。 实验报告批改情况 实验报告是两人分别批改总数的一半,之后由王东华老师批改的。 在实验报告中大家一般都对实验现象就行了比较深入与细致的讨论,至于创新部分的讨 论则略显不足。 总体来说女生的实验报告水平是高于男生的。 实验报告中大家提出的一些创新:柳静和冯鹤静提出了准确测量反应液的温度;耿殊和 杨爽提出在圆底烧杯和冷凝管的连接处放一纸片;贾诗阳提出加保鲜膜....... 七、创新实验 关于反应机理的探究——酯化?酰化? 首先,阿司匹林被命名为乙酰水杨酸,具有O-乙酰基。 李远军、陈丽指出该反应为O-乙酰化反应。 ——李远军、陈丽,乙酰水杨酸合成方法改进,西昌学院学报,2010,24(4),38~41 我们从百度文库里找到的一篇名为《阿司匹林的合成工艺改进之理论知识》的文章中对 酯化反应进行如下定义:在醇或酚的羟基氧原子上引入酰基制取酯的化学过程,称为酯化反 应,也可称为氧酰化反应。

ROH HZ式中:ROH 可以是醇或酚,R1COZ 是酰化剂。 酯化的两种方式: 直接酯化(羧酸法):该法羧酸和醇直接酯化,是合成酯的最重要的方法。工业上己 生产甲酸甲酯、甲酸乙酯、乙酸甲酸、乙酸乙酯等。 直接酯化法是双分子的可逆反应。首先氢质子加到羧酸中羧基的氧原子上,然后,醇分 子对羰基碳原子发生亲核进攻,这一步是整个反应中速度最慢的. 乙酰化法(酸酐法):酸酐为较强的酰化剂,适用于直接酯化法难以反应的酚羟基或 空间位阻较大的羟基化合物。其反应通式为: 反应生成的羧酸不会使酯发生水解,所以这种酯化反应可以进行很完全。(此点与书中 对以上知识的处理,我们可基本判定阿司匹林的合成为后者,为此我们也对前者进行实验,并对后者的可逆性进行探讨: 对直接酯化法合成阿司匹林的探究 1.5g 水杨酸+5ml 冰乙酸+3 滴浓硫酸,在80水浴反应20min,减压抽滤得粗产品,不 做重结晶等精制 结果:使用TLC 法检验,未能检视处阿司匹林的斑点。(TLC 照片遗失) 结论:直接酯化法,在此反应条件下几乎不反应。 对乙酸酐酰化水杨酸合成阿司匹林进行“逆反应”探究 2g 阿司匹林+5ml 冰乙酸+3 滴浓硫酸,在80水浴反应20min,减压抽滤得粗产品,不 做重结晶等精制 使用三氯化铁检验 阿司匹林纯品与产品均使三氯化铁颜色放生变化。

在 0.1%浓度的显色液下,下其颜色 变化程度基本一致。 TLC 检验: 左:水杨酸 中:产品 右:阿司匹林 紫外检视后,滴以0.1%FeCL3 溶液,未检出产品中有水杨酸. 结论:阿司匹林合成“逆反应”在此条件下几乎不进行。袋装阿司匹林中含有少量水杨酸。 关于反应机理我们也有些其他想法:可参考贝诺酯及其类似物的制备,改变酰化反应路 径,先制备乙酰氯,再用酰氯对水杨酸进行 O-乙酰化。但考虑到脂肪酰氯活泼型较大,其 合成方法的实验安全性未知,故未实行。 关于检查水杨酸的探究 起因:正式实验过程时,许多组检测粗产品时,均无紫色反应。我们猜测FeCL3 溶液出 现了问题,当场使用水杨酸的乙醇溶液进行检验,显紫色反应。于是在创新实验阶段,将水 杨酸的检查作为第一个探究项目。 三氯化铁检测法 首先我们想到一个问题“0.1%的FeCl3 溶液怎么配?” 刚开始我们存在一定的误区,认为: 0.1%=0.001mol/L 后来查询药典: m/V100%=0.1% 配置0.1%水杨酸乙醇溶液做待检标准溶液, 配置1%、0.1%、0.01%、0.001%FeCl3 显色 0.1%已有较好的显色效果1%显色过浓,未知其影响 0.01%与0.001%显色较差 其中0.001%几乎不显色 颜色深度随浓度升高而变深;但使用0.1%已较为合适,若浓度降低恐影响显色质量。 方法灵敏,可检出1μg 水杨酸。 ——刘文英,《药物分析》,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于是我们对0.01%的三氯化铁试液的检测限量进行实验探究。 配置0.0103g/100ml 的水杨酸乙醇溶液,即103μg/ml。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