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7致富经视频_cctv7致富经视频_cctv7致富经视频

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区奕同家庭农场位于红色革命老区溧水区白马镇,成立于2013年,经过多年建设与经营,目前已集蓝莓等林果种植、种苗繁育、农技推广、创业孵化、休闲观光于一体。2021年,农场共生产、销售蓝莓 35吨,年综合收入500多万元,净利润40多万元。农场先后被评为江苏省示范家庭农场、南京市最美家庭农场、市农业科技产学研示范基地、省高素质农民培育实训基地、市农业农村创业创新示范基地、省农业产业体系蓝莓示范基地等。

一、机缘巧合,与乡村结下不解之缘

陈奕同是一位80后新农人,和大多数同龄独生子女一样未体验过农村生活。中山大学毕业后,他曾在媒体、企业、事业单位工作,2007年和同学一起开办工厂,事业做得如火如荼、蒸蒸日上。然而,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危机传导到各个行业,陈奕同所在公司的很多订单与项目被长期搁置,运营陷入僵局,于是开始寻找新的发展机遇。

由于长期关注环保问题以及对农业拥有浓厚兴趣,向往乡村生活的陈奕同决定投身农业,加入乡村振兴的队伍中。当时,他对农业的了解主要来自CCTV-7《致富经》栏目。2008年底,凭着年轻人的闯劲,陈奕同说干就干,一方面了解各地农业信息,另一方面下乡走访农场与种植户,了解各地的风土人情和产业状况。通过半年多的考察和学习,陈奕同认为农村很多产业值得去做,更加坚定了下乡创业的信念。

二、创办农场,示范带动产业升级

(一)产业升级,示范先行

蓝莓产业是溧水区白马镇的主导产业,种植面积超过1.5万亩,是当地农户的主要收入来源。陈奕同通过调查发现,市场上优质蓝莓供不应求,但销售难题常年困扰种植户。在市场竞争环境下,蓝莓的口感和品质决定了它的售价。当地主要种植的是20世纪80年代引进的兔眼系列蓝莓,在果型、口感、上市时间方面均不具备优势,长期以来贱卖伤农,打击了农户种植积极性。

当时,果型大、口感香甜多汁的高丛蓝莓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市场供不应求。这些新品种是否适合当地的水土与气候条件?产量、口感如何?诸多难题让大部分种植户望而却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陈奕同决定创办家庭农场,实验种植新品种,做好示范带头的榜样。

(二)艰苦创业,开拓创新

2013年,陈奕同承包荒山300余亩,筹资上千万元,建设新品种蓝莓示范园,引进蓝莓新品种10余个。

由于缺乏种植经验,白天他带领工人一起下地干活,晚上学习专业知识;遇到难题就去请教科研院所专家;每年通过参加农广校组织的培训班,结识各领域专家学者,很多技术难题迎刃而解。经过近10年的建设与运营,当年的荒山已经变成一座五彩斑斓的四季果园,也成为当地蓝莓产业示范种植基地。

三、市场导向,科技确保产品品质

“以消费者为核心,以市场为导向”是陈奕同坚持的理念。农场采用标准化种植,产品统一包装与物流;对接商超、社群、产业链下游渠道,统一使用“蜜百乐”果蔬品牌。

在技术方面,农场与江苏省农业院校及金陵科技学院等单位开展产学研合作,加大新品种繁育、高产高效栽培方面科技应用力度。目前,农场种植推广蓝莓、草莓、柑橘等新品种12个,集成示范应用蓝莓水肥一体智能化管理、蓝莓树盘管理、蓝莓避雨设施栽培、草莓架式无土栽培等技术。

农场注重软硬件投入,60%以上种植区域实现了物联网监测和网络覆盖,使用水肥一体化配方施肥技术,在信息化的基础上实现了集约化、机械化、流程化管理。家庭农场建有冷库、浆果预处理设施,蓝莓的采摘、预处理、包装、发货等环节实现全程冷链;日常田间管理使用农耕机、割草机等现代化耕作机械,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生产力升级,向市场提供优质农产品。

四、华丽转型,门外汉成职业农民

陈奕同返乡创业时,分不清水稻和小麦,也分不清山芋和空心菜。如今,他已经是远近知名的蓝莓种植专家,每年都有不少来自全国各地的相关从业人员到农场参观学习,向他取经,他也毫无保留地向他们传授种植经验与经营理念。

家庭农场经营看似简单,实则蕴含着丰富的管理哲学。为了经营好农场,陈奕同每日工作学习10多个小时,十几年如一日,全面学习了种植、企业管理、物联网技术、网络营销、金融法律、创新项目开发、规划设计等领域知识,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新型职业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

五、产业融合,促进乡村产业转型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农村人口外流日趋严重,第一产业从业人口逐年减少,推进农业科技化、规模化、设施化迫在眉睫。同时,产业融合已成为促进乡村全面振兴、促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永续发展的重要路径。

为此,陈奕同为农场的下一步发展制定了三产融合规划,计划将种植基地建设成集蓝莓种植、新技术新模式推广、蓝莓初深加工、农业观光于一体的六次产业特色农场,通过发展二三产业,吸引年轻人加入,带动邻里共同致富。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