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晚报讯 (记者 江跃中 通讯员 王靓文)今天,由上海市帮困互助基金会编著的《爱心传递:大学生志愿者义务家教心得集》一书,在静安区举行首发式。这本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的新书,讲述了50余位曾经得到过社会各类助学帮扶的中小学生考入大学后,自愿成为志愿者,在为同样是困难家庭的中小学生进行义务家教的过程中,自己与被辅导的中小学生共同成长的故事。
图说:《爱心传递:大学生志愿者义务家教心得集》今首发。杨建正 摄
“爱心传递”义务家教活动是以大学生志愿者和被辅导的中小学生一对一或者一对多的方式结合(对),提供包含功课辅导、心理疏导和课外活动等在内的志愿服务。在结对开展义务家教服务期间,大学生志愿者每学年提供的结对志愿服务不少于30次,每次结对志愿服务的时间不少于90分钟。通过项目活动,被辅导的中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感谢妈妈对我的鼓励和支持”
“随着成绩的提升以及中考的逼近,摆在我和小琴面前突破学习瓶颈的压力也越来越大,这也会‘占用’我更多的宝贵时间。这个时候我有些犹豫了,因为当时正值小语种专业和英语专业的等级考试,我自己每天忙得焦头烂额,恨不得时时都泡在图书馆复习,周末也不回家,每一分钟于我而言,都是那么宝贵……”上外的大学生志愿者夏青在文章里这样写道,她的文章回忆了3年辅导中犹豫与坚持的过程,在妈妈的鼓励和支持下,成功地帮助了一名成绩在及格线下上徘徊的初中学生进入了市重点高中的故事。
当她在权衡自己学业与给小琴辅导补课时间的安排,或者说是否坚持按常规辅导下去的时候,同是社区志愿者的妈妈看出了女儿的心思,与她进行了交谈,并鼓励她要坚持。“我很感激妈妈对我从事义务家教志愿服务活动的鼓励和支持,是她让我体会了‘坚持’两字的涵义。而且,我在付出的同时也收获了友情和快乐,在辅导的过程中也使自己的基础知识得到了充实和巩固。我想,人生最为快乐之事也不过如此吧”。
图说:《爱心传递》选编了50余位大学生志愿者的文章。杨建正 摄
“我是他的第八位家教老师”
“没想到的是,我们第一次的见面,小瑜就给了我一个下马威:曾经‘气走’过7位有偿的家教老师,学习成绩极差。初次上辅导课时,他不愿意叫老师,也不愿意听课,反复地在凳子上爬上爬下,张口闭口爷爷奶奶粘人得很。”上海师范大学的大学生志愿者姚瑶在文章中说,通过一年来的家教辅导,姚瑶最终得到了小瑜的信任并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学习成绩得到提高,并成为他所依赖的第8位家教老师。“虽然将面临大三更加忙碌的学习和准备考研的压力,但我依旧和小瑜达成协议,在他需要的时候随时为他提供帮助。”
《爱心传递:大学生志愿者义务家教心得集》在众多的征文来稿中,选编了50余位大学生志愿者的文章,从不同角度描述了作者在义务家教过程中的经历,语言虽然质朴,文字虽然稚嫩,却可以从中看到大学生志愿者们用自己的知识和奉献,来促进社会和谐的精神,强烈地感受到那一颗颗闪耀着友爱、互助、进步的拳拳之心,让人领略到大学生志愿者在义务家教过程中带来的精彩与感动。“编著、出版本书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总结,更重要的是为当前和今后参与义务家教的大学生志愿者们提供一些借鉴。”上海市帮困互助基金会理事长靳东立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