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
重点品种
主要任务
中原产区
南阳牛、鲁西牛等地方优良品种,西门塔尔牛、夏南牛等培育品种
适度发展母牛繁育,加强肉牛育肥基地建设,着重发展阶段育肥和屠宰加工,加强冷链物流配送体系建设。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养殖大户或家庭农(牧)场”的经营模式和种养结合、农牧循环的养殖模式,大力提升肉牛产业的组织化程度。
东北产区
延边牛、草原红牛等地方品种和辽育白牛、延黄牛等培育品种
加快地方品种改良和培育品种推广。牧区要积极发展舍饲半舍饲养殖、围栏育肥,完善配套设备,提高母牛养殖规模和繁殖成活率。农区要推进“龙头企业+合作社+养殖大户或家庭农(牧)场”经营模式,加快推进肉牛标准化屠宰和冷链配送。
西部产区
秦川牛、牦牛等地方品种
牧区要重点发展天然草地改良、人工放牧场建植,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实现草畜平衡。半农半牧区要实现由自由放牧向轮牧与圈养结合模式转变,推广“牧繁农育”模式,提高适度规模化养殖水平。农区要重点扶持合作社和养殖大户等经营主体,提高饲料资源利用效率,提升产业一体化发展水平。
南方产区
云岭牛等培育品种,专门地方肉牛、水牛等特色品种
推行“龙头企业+合作社和家庭农(牧)场”为主的发展模式,大力发展肉牛舍饲半舍饲低成本育肥和标准化屠宰。推广人工授精、阶段育肥、甘蔗梢等副产品利用、农闲田种草、青绿饲草青贮、天然草地恢复、草山草坡改良等技术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