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称“台中之肺”的中国台湾台中中央公园,历经4年多工期,全区已建成并开放。公园由法国景观大师凯瑟琳·摩斯巴赫(Catherine Mosbach)主导设计,占地面积约67.34公顷。一经建成,公园便成为居民不可或缺的,宜人、舒适且愉快的都市休闲空间。
项目利用地表纹理的结构——包括水文、地形、土壤等,结合温度、湿度及空气污染等气候因子,划分出公园内较为舒适的空间场域,并融合自然与人造设施、或紧密或松散的方式排列于11处场域中,以凸显各区不同的感知特色。
▼项目概览
座落于北回归线的台湾本岛,因着世界最大洋流之一黑潮流经,形成温暖的气候型态。在这座岛屿上,炎热潮湿的热带型气候与高冷的山岳环境并存。台中中央公园的设置目的,即在于借由地景来重塑气候环境,让居民能重新享受户外活动。
▼城市框架
台中中央公园以共通的语汇塑造出它的独特性,并满足不同层面的需求。在地理层面上,它将一个机场转变成都市景观;在都市尺度上,它将不同的文化公共设施融入广大的公共区域。
▼浮动的地景
以开发区内的尺度来看,则形成不同开发区之间提供民众各种活动的的空间。这种不同层面的重叠是非常独特的。
▼历史城区南向视野
全案利用地表纹理的结构 ——包括水文、地形、土壤等,并结合大气氛围——温度、湿度及空气污染等因子,作为设计的概念。
▼设计策略
将一系列的地景及大气氛围的分析层层套叠后,区分出公园内较为舒适的空间场域,并融合自然与人造设施、或紧密或松散的方式排列于十一处场域中,以凸显出各区不同的感知特色。地表纹理和蜿蜒有特色的步道则串连起分布于各处的休憩区、运动区及亲子区。
▼水文设计
▼岩石层设计
公园景观由北往南发展,公园地景所延伸出来的人工地盘覆盖住部分的交通路网。公园内的丘陵在辽阔的地平线上,界定出南北连续的视野。
▼中部休闲区
▼北部休息区
▼西部休闲区
站在公园内五处大型桥梁隧道的之前——北方的休息区、东边的螺旋中庭、中间的游戏区、东侧的天空穹顶顶,以及林间空地,这些地形起伏形成隐密且具安全感的空间,可作为举办文化活动或遮风避雨之用。
▼生物景观
台中中央公园不仅有各式各样的水岸、花园及广场,部份空间则以鲁道夫·史代纳的教育理论,呈现出12种感官体验空间——谈论、味觉、听觉、平衡、思考、视觉、动态、自我、触觉、温暖、嗅觉l和生活,提供台中市民在旖旎风光之中多样的感官体验,以及娱乐、聚会或散步的户外环境。
▼休闲空地
▼北部体育场
▼北部场馆
▼光伏电场
▼浮动的地景
它提供了一个独一无二的公共空间,人们可以在此享受、放松、纳凉,远离污染废气,在户外环境中尽情的与您的幼童玩耍嬉戏。
▼位于历史城区前方的北部游戏区
今日,公园已成为提供大都会民众不可或缺、宜人、舒适愉快的休闲空间。
项目图纸
▼生物圈设计示意
▼平面图
▼水池平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