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引导广大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印发《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提出培育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共3个层次优质中小企业梯队,制定了公平公正的评价与认定程序,建立优质中小企业动态管理和培育扶持工作机制。

统一规范培育体系

优质中小企业创新能力强、成长性好,是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的基础力量。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副院长杨建军认为,一方面,超六成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从事产业基础领域,是创新重要策源地,有力推动核心技术攻关和产业化应用;另一方面,大量优质中小企业以其长期深耕专业领域、细作配套能力优势,与龙头企业共同构成相对完备的产业体系,有效保障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稳定。

经过多年培育,目前已有的4762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正逐步成长为专注细分市场、创新能力强、市场占有率高、质量效益优的排头兵。同时,各地行业主管部门也纷纷开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工作,但对于“专精特新”定义、重点领域、优质中小企业指标设定及指标值限定比例等,各地都在探索,在概念认识上存在一定差异,梯度培育界限不分明。此外,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标准由各地自行制定、各成体系,不利于培育工作持续开展。

“《办法》的出台,正是要在全国层面形成一套统一规范的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体系,不仅可以更好引导社会各方精准定位优质中小企业,规范培育工作,也为广大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可参考的阶梯式目标,引导企业不断增强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逐步迈向国内国际知名企业。”杨建军说。

中国中小企业协会副会长朱玉告诉记者,《办法》明确定义了什么是“优质中小企业”,即在产品、技术、管理、模式等方面创新能力强、专注细分市场、成长性好的中小企业。“3个梯度层次分明、相互衔接,有利于企业看清差距和不足,明确努力方向。同时,规范评价认定工作,对培育管理提出系统性要求,有助于各级中小企业主管部门提高服务的针对性和精准度。”

在朱玉看来,经认定的优质中小企业更容易获得资金补贴、金融支持等。具体而言,2021年1月,财政部、工信部联合印发的《关于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提出,2021年至2025年,中央财政累计安排100亿元以上奖补资金,引导地方完善扶持政策和公共服务体系,分三批(每批不超过三年)重点支持1000余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高质量发展,促进这些企业发挥示范作用。此外,国有银行均对“专精特新”企业制定具有吸引力的银行授信和贷款优惠条件。

创新是重中之重

创新是中小企业发展的动力之源,是优质中小企业不可或缺的核心能力。培育企业创新能力不仅要关注结果,也应注重过程。杨建军介绍,《办法》从创新投入与创新产出两个维度加强对企业引导,重点考虑研发经费和研发人员投入情况、高水平研发机构建设情况、自主知识产权拥有情况和关键基础产品的产业化突破或商业化应用情况等。特别是在研发投入指标设置时,兼顾规模较大的企业和规模较小的“潜力股”,设置三类差异化要求。

值得注意的是,《办法》首次提出了“创新直通条件”,对创新能力、产业链作用非常突出但其他条件略有欠缺的企业给予适度倾斜。

专业化是优质中小企业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企业资源相对有限,精准定位和长期专注主导产品是中小企业的生命线,也是提升企业收入、打造“配套专家”的重要途径。

“《办法》明确了从事特定细分市场时间、主营业务收入占比、主导产品市场占有率、主导产品所属领域、为重点龙头企业提供配套产品和服务等专业化重点培育方向。”杨建军解释。

此外,《办法》将企业成长性、资金链健康度、质量管理与品牌运营作为中小企业经营管理的重点,引导中小企业围绕企业财务、品牌建设、质量管理体系等运营情况开展PDCA(计划—实施—检查—改进)循环提升,不断优化经营管理模式,激发管理效能。

杨建军告诉记者,为确保梯度指标设置科学性,《办法》充分考虑新冠肺炎疫情等对中小企业的影响,将主营收入增长率等指标考察区间放宽到近两年,并根据不同梯度的企业设置了差异化的要求,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指标中近两年的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达到10%即为满分,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则将“近两年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指标的最低门槛值设定为5%。

普惠与精准结合

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离不开政策工具的持续扶持,《办法》明确要求,应提高政策精准性和有效性。杨建军建议,国家及各省智库应充分发挥“智囊参谋”作用,持续深化中央与地方协作,推动政企合作,深入开展战略与政策研究,支撑政府制定一揽子惠企政策,形成多维度政策“组合拳”。同时,深入开展优质中小企业培育和扶持政策解读宣贯工作,推动政策精准惠及优质企业。

数字化是提升企业管理水平的“倍增器”,应深入研究优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需求,鼓励优质中小企业依据两化融合、智能制造成熟度、数据管理能力成熟度等标准开展对标,抓住重点场景应用,提升产品创新、业务优化、管理变革能力。引导数字化服务提供商为中小企业开展数字化“问诊把脉”,挖掘数字化提升潜力,分行业、分领域为中小企业遴选和推广一批便捷、成本低廉的场景数字化解决方案,助力中小企业通过数字化手段提升企业运营能力与精细化管理水平。

优质中小企业培育工作,重点在“培育”二字,培育功夫下准了、下足了,优质中小企业自然会更多涌现出来。《办法》提出,通过普惠服务与精准服务相结合,着力提升服务的广度、深度、精准度和响应速度。

朱玉认为,应引导各类服务机构加大对优质中小企业的服务帮扶力度,通过搭建创新成果对接、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创新创业大赛等平台,汇聚服务资源,创新服务方式,为中小企业提供全周期、全方位、多层次的服务。

杨建军则给出更具体的建议:各类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应加强自身能力建设,提高平台服务能力、服务质量与响应速度,为不同阶段、不同发展水平的优质中小企业量身定制专属服务包。有条件的地方政府可与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合作,通过发行服务券、举办服务月活动等形式,开展公益服务或为优质中小企业减免部分服务费用。

“充分发挥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作用,为优质中小企业提供更多更好标准验证、计量检测、认证认可等基础关键技术研究服务,以及政策研究、产业运行分析与预测等信息服务。”杨建军说。(记者 李芃达)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