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是有很多维度的,我们首先要做的是识别出关键特征,这些特征是我们根据经验,确定的可能影响到研究结论的因素,宗旨是找到典型用户,每一个用户的背后其实都是一类用户。
#最大差异化原则
在关注典型性的同时,还要遵循最大差异化原则,尽可能保证样本多样性,我们需要考虑以下两方面:
人口学特征要与我们的研究目标相适配,比如在校园用户调研中,我们聚焦于学生用户,那么有哪些条件是可能影响学生的生活状态和消费行为呢?
我们分析到影响因素可能有性别、学历、院校类型、城市级别、月均花费、专业类型等。
研究购买决策行为时,需要考虑到线上购买用户和线下购买用户,而产品测试可能是iOS系统和安卓系统。
之后,为每一类型的样本设定配额,根据过往经验来看,每类1-3个样本就能得到较为充分的信息,最后加总得到定性样本量。
站内招募时就涉及到设计招募问卷,招募问卷的题目通常包括样本关键行为条件(甄别部分)、人口学特征、参加访谈的意愿以及用户联系方式,基于经验值,题目数量建议在15题之内,在题目设计和选项设置上与定量调研问卷是共通的,其中值得注意的是以下几点:
#为什么要设置干扰项?
在甄别题目中,我们需要设定目标条件之外的选项,在此称之为“干扰项”,达到模糊研究目的,避免用户猜测到筛选条件的效果,为我们招募到真实用户上了一道保险。
#为什么要设置开放题?
开放题用于前置性评估用户的表达能力与配合意愿,如果用户没有填答/填答内容过少/内容表述逻辑混乱,那么大概率这位用户也是无法胜任好访谈的。通过开放题的回答,评估用户对于事实和观点的表达能力是否清晰,对相关领域是否有一定思考或经验。
开放题的设置是与访谈目标相关联的,比如我们在访谈中,需要让用户还原到他的家装经历,那开放题就可以是“您认为装修的哪些环节最费力”等,在开放题中获取到的信息,我们还会在访谈中深入挖掘。
#为什么说不只是行为条件?
在招募问卷中,除必须满足的样本配额和行为条件外,还可以增设关于“用户的观念态度/在该领域的浸润程度等”问题,这样我们不只是能招募到恰好符合条件的样本,还能招募到一些更优质的样本。整体问卷设计上,通常将核心筛选题目放在前面,态度/浸润度题目放在后面,遵循重要问题靠前的原则。
比如我们计划招募装修用户,我们就问到 “对于这次装修您有什么样的家装理念/想法”等,以此判断用户的装修经验,因为经验丰富的用户往往能给到更大的信息量。同理,研究数码品类时,一位数码爱好者可能要比小白用户,给到我们更大的启发。
当然也需要注意产品也并非是给经验丰富/理念超前的用户定向使用的,要合理分配普通用户和经验丰富用户的配额。
招募问卷回收后,需要注意的是站内投放的情况下,为了避免用户受访谈奖励诱导等原因,要确保用户在我们事先精准圈定的范围内。
03高效电话复核
电话复核也是招募环节中的重要一环,因为电话复核中我们与样本用户真实产生沟通,也是我们筛选样本的最后一道门槛。在刚接触用户招募时,结果经常是打N 个电话才能约到1位用户,还有便是答应参与访谈的用户后来爽约,因此我开始思考说除了一些客观原因外,如何才能让电话复核更高效/不再那么机械呢?
#如何避免用户挂掉电话?
——提供访谈事项说明,快速建立信任感
我们要意识到,用户并不清楚访谈的目的是什么,甚至对访谈也无太多概念。在我们拨通电话后,先不要开门见山地问我们的问题/核对用户基本信息,而是先消除掉用户的戒备心。
我们在快速表明自己的身份后,可以先去介绍访谈主题会是什么,访谈时长有多久,以及说明清楚访谈可以当成是一次聊天/交流,而不会评判用户的观点表达,也不会将访谈内容公开等,取得用户的基本信任,这样能够更容易获取信息。而关于访谈奖励的说明可以等到了解到用户情况之后再去提及,靠后的时机能一定程度上避免用户因为报酬而伪饰自己。
另外,需要告知用户参与访谈需要做哪些准备,如访谈过程需要屏幕共享/需下载相应软件等。如果是用户的实际行为可能已经发生一段时间了,也可以提前为用户布置一个访谈前期小作业,用“类日志”的方式帮助用户回忆,以便我们访谈中能够更有支点,得到更饱满的信息。
#多角度验证样本条件
——从多侧面评估用户是否符合条件
无论是站内招募或是借助第三方招募,都存在着用户因记忆偏差或本身就是“假样本”的情况,因此在正面确认过用户符合条件后,也可尝试从其他角度再次验证样本是否是目标用户。
比如招募数码爱好者,那么这类用户可能是关注了许多该领域的kol/经常浏览垂类平台/观看新品发布会/甚至本身就是该领域kol等,为保证样本真实性,可以询问用户:平时常在哪个平台浏览信息、浏览信息的频率如何、关注的博主有哪些、近期该领域有什么动态可以分享一下等,灵活验证用户对该领域的了解程度。
更加严谨的话,如果我们想进一步确认样本真实性,在保证用户隐私且用户同意的情况下,可以让用户提供电商平台下单截图/(校园用户)学生证照片等证明,保证样本尽可能的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