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信贷工作中,为什么说“风险管理创造价值”?

实践中,哪些认识问题、管理难题,阻碍了“风险管理创造价值”的实现?为什么会这样?

怎么才能持续地实现“信贷风险管理创造价值”?为此,从风险管理人的角度看,为什么要坚持、坚守;从全行的高度看,该怎么管理?

本文重点讲信贷风险管理的相关问题。但其中道理,不仅适用于信贷风险管理领域,也适用于其他具有内控、合规等风险管理职责的岗位和业务(不但指法律合规、财务、审计这样典型的内控领域,还包括销售人员),也适用于其他各行各业有风险管理职责的业务和岗位。

第一篇:信贷风险管理如何创造价值

信贷工作中,风险管理以两种方式创造价值,一是主动经营风险,二是避免潜在损失

首先须认识到的一个简单事实是,只有“做成什么业务”,才会直接地形成盈利来源,因此,这天然的是任何一个企业经营的主干。如商业银行要“主动经营风险”,如“避免潜在损失”的落脚点还是“发展”。

同时,上述过程中不能犯大的、不可挽回的错误,如颠覆性的风险会使全行人员的长期努力毁于一旦。尤其在以“经营风险”为特征的信贷类企业中,“避免潜在损失”须如生存的本能一样,获得足够重视。

心得与经验_风控经验心得_心得经验总结

主动经营风险,创造价值

即使身处高度顺宏观经济周期的行业,信贷企业中总有一些优秀分子,能逆市地在微观层面表现优秀——或能抓住某些市场机会,或能在同样的市场机会中,成本、风险可控地做成别人做不了的客户和方案(放出去,按时全额收回来),或者能同时做到这两点。从而,在业务发展中同时实现快速、安全两大方面。

市场竞争中,各信贷机构的目标客户,都是那些有信贷需求,同时还具备还款能力的很少数。问题是,如何把这些目标客户,成本、风险可控地筛选出来?进一步的,凭什么保证这些目标客户持续地和我们合作?

心得经验总结_风控经验心得_心得与经验

在同业竞争的局面下,若持僵化、消极的“不能做”风控思路,会同时导致下面两种负面结果:

一是那些既有还款能力、又有融资需求的“好客户”(目标客户),在没有调查分析和沟通谈判的“这不行,那不行”和“要这个,要那个”之下,不一定非和我们玩不可。

二是在盈利和生存的压力下,上述结果一,往往会进一步导致信贷销售人员和那些愿意付出包装成本,以期达到僵化风控条件的客户(恰是一些实质风险更高的客户),有意无意地一拍即合,付出相当代价来修饰授信形式材料和施加其他方面压力,从而形成了事实上的逆向淘汰。

也就是说,“不能做”的僵化、消极风控思路下,要么没有多少业务可以做,不进则退地走向衰落;要么,反而会获得一些实质风险更高的客户,在“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两个极端轮回。

因此,信贷风险管理工作必须和市场竞争的现实对接才有出路,避免“不能做”的风控思路,而是求战、敢战、能战,以“怎么能做”的主动管理思路来“主动经营风险,创造价值”。这就是“风险管理创造价值”的第一种方式。

拥有优秀的风险管理能力(不只是风险管理人的,而是包括销售人员在内的整个体系的),包括有通过较低成本现实可控风险方案的能力,就意味着拥有较高的风险承受能力。别人做不了而我们能做、敢做、会做,在满足客户迫切需要(为客户创造价值)的同时,就可以顺理成章地获得风险溢价。

例如,在同一市场环境中,甚至对同一客户,不同信贷机构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不同(销售与尽调),有效应用信息、形成可行方案的能力不同(内部分析和外部谈判后形成的金融服务方案与授信方案),持续有效落实计划方案的能力不同(放款与存续期管理)——这些构成了不同信贷机构之间长期效益竞争的关键差别。

风控经验心得_心得经验总结_心得与经验

事实上,观察信贷市场,不同机构面对同一风险等级的客户,往往会体现出不同的业务水平。同一个客户的同样信贷需求,有的信贷机构做不了,即使勉强做了也可能收不回来;有的则相反,想做、敢做、能做,既能合规地放款,又能按时全额地收回信贷本息。

这里的区别,显然不是谁更“傻大胆”和“无知者无畏”,不是拼谁敢“踩红线”“没底线”,不是赌博和侥幸,而是看真实的业务水平,能否同时做到“艺高人胆大”和“胆大心细”——这里有宽阔的舞台,给优秀的风险管理人展示如何主动成就业务,如何“主动经营风险,创造价值”。在这个意义上,市场上的这种认识有其深刻之处:信贷类业务的风险总监,是事实上的销售总监。

因此,围绕风险管理和风险定价,通过包括风险管理在内的优秀金融服务能力获取溢价(包括效率溢价,还包括更宝贵的“主动经营风险”形成的风险溢价),是每个信贷类企业长期追求的核心竞争力,非常值得珍视、保护和鼓励。

风控经验心得_心得经验总结_心得与经验

避免潜在损失,创造价值

存在相对专职的风险管理人,在下述两个层面避免了潜在的信贷资产损失:

一是形成了一支战略性的风险控制力量,塑造了内、外部的博弈规则,使各方从最初动机时即开始严肃考虑风险控制问题。于是,“历史方向被改变了,本来可能发生的一些问题和灾难再也没有发生”。

二是把控(包括拒绝)了一些超出本机构风险承受能力的具体客户或方案。正常地完善一项授信方案后(包括否决/退出),(在本机构)波澜不惊的,什么风险事件也没有发生。但是,这会自然地产生一个疑问:后来没有现实的发生点什么,怎么能说当初的风险判断是对的,不是“麻烦”“多事”?此时可能会有这样的答案:没有出现过什么了不得的风险事件,岁月静好,没什么风险好管理的。

(1)改变条件和预期,塑造了博弈规则

如同国防常备军一样,即使很少投入一场真实的战斗或不是那么出类拔萃,相对专职的信贷风险管理人自带的威慑效应,也形成了博弈规则的不可或缺一环,使所属机构在以下两个方面避免潜在损失:

一是在内部,站在销售人员(信贷客户经理)的角度,考虑到业务经过风险管理人时的可能情况,在自身风险控制意识的基础上,客户经理会倾向于进一步筛选客户和完善方案,将资源投入到风险收益相对平衡的业务中,主动避开高风险客户;同时,这也避免了在不靠谱的项目上浪费有限资源(也是损失的一种)。

二是从外部,站在客户的角度,在意识到除了其熟悉和可以直接影响的销售人员以外,银行中还存在其不能掌控和难以影响的专职风险管理人时,会评估成本收益,选择尽量不违约或不通过在信用业务上给银行“找麻烦”来获得不当利益。同理,从调查和谈判的角度,存在相对专职的信贷风险管理人,使信贷销售人员天然地有了一定优势——风险管理人自然地扮演着“黑脸”和“更高权威”的角色——优秀的销售人员会懂得利用这一点来和客户沟通。

设想,没有相对专职的风险管理人时(如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销售、风险一手抓的“信贷员”时期),会发生什么?国外也好,国内也好,设立相对专职的信贷风险管理人,都是总结惨痛教训后形成的。

(2)调整超出本机构风险承受能力的客户或方案

上述“改变条件和预期,塑造了风险博弈规则”,需要在实践中通过具体的业务来体现和支撑。而我们优秀的风险管理人,也不会满足于上述威慑作用,会在一项项日常业务中控制潜在损失。

常见的,风险管理人和销售人员可能就某些客户、方案多次磋商,种种条件下,使销售人员不能轻易地(需要付出更多资源和成本地)与客户达成一致,甚至使一些客户被否决或既定方案无法落地——这期间不可避免地会发生各种形式的争执、碰撞、冲突等“麻烦”。最后,这样也许(仅是也许)避免了后期的违约、不良、损失和期间种种资源浪费(不必要地耗费资源),或者说,这样避免了潜在的(仅是潜在的)损失。

这些信贷风险管理中出现的“麻烦”,这些或大或小的业务冲突,会使得某些业务没有做成、(眼前的)收益没有拿到——这是再明显不过的事情;而且进一步的,就某个具体客户和方案而言,其风险是否后续一定会现实的爆发,由于各种各样的机缘巧合,则不一定。

因此,“避免潜在的损失”,甚至可能潜在地挽救了有的人、有的机构(一批人)的命运,在理论分析上一般会被承认,但在业务实践中,难以时常得到发自内心的认同。最主要的原因是,与前文“主动经营风险,创造价值”不同,“避免潜在损失,创造价值”仅是“没有发生什么”,是难以证明和量化的;而不加区分、没有边界的统统承认,可能又会产生新的重大问题。

(关注中金投集团头条号,继续阅读本主题第二篇)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