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背景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也是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关键途径。”我省以之江汇教育广场为主要平台,全面汇聚优质教育资源、创新变革教育供给方式,着力破解均衡、公平、个性化等教育发展难题,为浙江教育持续走在前列提供了有力保障,为全国教育信息化发展贡献了浙江经验。
2018年,之江汇教育广场被列为省政府首批数字化转型重大项目。自实施以来,通过建设互联网学校、教师发展网络学校、家长网络学校等方式,有效扩大优质资源覆盖面,促进了区域和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切实优化教育供给方式,满足了多样化和个性化学习需求;不断创新教师专业发展模式,提升了教师队伍整体水平;广泛传播先进教育理念,普及了科学的育人方法;互联互通各级教育资源平台,推动了优质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
之江汇教育广场是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首个省域试点,日均访问量最大、互联互通覆盖面最广、师生应用最活跃,充分发挥了引领、示范和样本作用。2018年,入选教育部教育政务新媒体年度案例和全国基础教育改革创新工作案例。2019年,入选中央网信办网络扶贫典型案例,并被教育部推荐参评201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哈马德国王奖。
实施情况
之江汇教育广场总访问量突破18.7亿人次,日均访问量突破200万人次,辐射全国所有省(区、市)。20个国家和地区的1376万人次共享平台资源。
一、建设互联网学校,汇聚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面向在校学生和社会全体学习者,提供涵盖学科教学、能力培养、升学指导、生涯规划、老年教育等优质课程资源。整合部门和社会力量,汇聚各类优质资源超过500万件,建成普通高中选修课网络课程1436门、微课程视频43000余个,共享2960节部级优课和6866节省级优课,创建500个主题学习社区,推出12个系列在线直播教学,形成“精品课程+特色应用+学习社区”的全学科全学段的优质资源体系。开展“互联网+义务教育”城乡中小学结对帮扶,1458所结对学校实时共享课程信资源。为新疆、西藏、青海等地教师开通账号6357个,援建地区106万人次访问平台资源或参与网络研修。
二、开通教师发展网络学校,构建教师研修共同体 面向全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开展教学成果分享、主题研修、名师直播、名师送教等线上线下研修活动。采用“1位名师+10位学科带头人+N位青年教师”模式,汇聚名师网络工作室820个。266个省级名师网络工作室培养学科带头人3728人,其中30%来自农村和偏远地区;招收网络学员36万余人,教师参与率超过50%。工作室平均拥有网络学员400人,最高达1.25万人;访问总次数1.9亿次,日均访问量达10万人次;最高达88万次/天,平均每隔0.5秒有1次用户访问,构建了全国最活跃、最具影响力的网络研修共同体。
三、推出全国首个家长网络学校,创新家校共育模式 面向全省家长和学校,普及先进教育理念和科学育人方法。邀请近百名省内家庭教育专家、名师、名校长、名班主任,重点打造《家庭教育百日谈》系列微视频节目,建成覆盖学前到高中的家长学校课程资源库。围绕家长应知应会和热门话题,推出数字资源694个,创建数字家校空间10个、家庭教育名师空间4个,开展线上线下结合的公益巡讲活动3场,全省家长注册数132万余人,受到家长和学校普遍欢迎和好评。
四、实现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满足个性化多样化学习需求 面向全体学校和广大师生,在全国率先实现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共享教学理念、课程资源,并跨校跨区域开展同步课程教学。2019年,全省教师开设网络同步课程697门,全省师生共享教学视频7505个、教学材料9000余件,在线学习人数超过20万,极大丰富了学生课程学习资源,提升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推出寒假和暑假“公益课堂”,参与师生超过5000万人次。
主要创新点
之江汇教育广场基于“开放、共享、跨界、众筹”的互联网思维和互联网技术,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优化了教育供给方式,创新了教师专业发展,推动了教与学的变革。
一、优化了教育供给方式
1.从单一供给走向多方供给:实现了国家、省、市、县、校的互联互通,全面汇聚和共享各类优质教育资源,打破了传统的教育资源单一供给方式,实现教育资源的全面开放和共享。
2.从标准化供给走向个性化供给:为各级各类学校和全体学习者提供海量、适切的学习资源支持和服务,满足学习者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和学习选择,从而实现为每一个学习者提供公平而合适的教育服务。
二、创新了教师专业发展
1.构建网络研修共同体:名师网络工作室破解了传统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师带徒培训路径,实现教师梯队式的跨时空网络教研,以教师网络研修共同体创新教师专业发展方式。
2.助推农村教师队伍培养:名师网络工作室要求在学科带头人遴选中一定比例面向农村中小学校,为农村教师队伍的培养和教师资源的优化配置创新了路径。
三、推动了教与学的变革
1.从以教为中心转向以学为中心:突破了传统班级授课制的一对多的标准化、规模化教学,学生可以根据自身需求和实际自主选择名师课程资源、网络课程、微课等开展自主选课、自主学习。
2.撬动传统的固定班级教学方式:依托网络教学空间和“名师带你学”,实现教师跨班跨校跨区域组班教学。如玉环县环山小学校长林艳依托之江汇教育广场,面向全省开设《一起学古文》网络同步课程,带领92个市、县(市、区)的4000余名学生完成在线学习,被称为“又办了一所学校”。
3.拓展虚实结合的教学活动:利用平台资源、空间、专题社区,教师可以开展翻转课堂、基于移动终端的教学等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如浦江县杭坪镇中心小学作为省非遗传承教学基地,开设网上剪纸教学吧,实现社团教学空间的虚实结合。
4.探索多元和过程性教学评价:依托网络学习空间汇聚、交流和展示学生的日常学习成果,记录学生学习行为,为多元、精准和过程性评价提供路径,打破了僵化的考试评价模式。如龙游华茂中学教师黄顼,针对音乐课课时相对较少、学生成果展示较为单一的情况,利用个人教学空间为学生提供作品展示和交流机会,学生、家长纷纷“点赞+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