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关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局性、历史性任务。新时代新征程,要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新起点,做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补上“三农”短板,夯实“三农”基础,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这是农业农村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也是“三农”工作新的历史使命。近年来,东兰县粤桂协作工作围绕县委县人民政府中心工作,按照“红色东兰、绿色崛起”发展战略,借鉴“数字龙华、都市核心”创新理念,聚焦建设武篆镇巴学村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示范点,发挥先行示范作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一、巴学村基本情况
据了解,巴学红军村辖14个村民小组589户2483人,是中国早期农民运动先驱、中国工农红七军21师参谋长黄大权烈士的故里,农民运动的摇篮,全村共有39名烈士,红色资源丰富,有各类革命遗址多达10余处,是广西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列宁岩所在地。邓小平同志在武篆镇开展革命工作期间,曾到巴学红七军野战医院旧址视察,革命历史底蕴深厚。2020年12月,巴学村被中共河池市党史研究室授予“红军村”称号,是河池市首批“红军村”命名试点村。
二、粤桂协作打造“五个一批”
“同饮一江水、两广一家亲”。近年来,东兰县深入推进粤桂协作工作,以武篆镇巴学村与龙华区松元夏社区结对帮扶为契机,多次安排武篆镇党政主要领导、巴学村村“两委”成员到深圳市学习培训,学习广东省乡村振兴先进经验,着力建设巴学村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示范点。粤桂协作工作按照县委县政府“红色东兰、绿色崛起”的发展战略,以“赓续红色血脉、助推乡村振兴”为目标,牢记使命担当,充分激发红色土地发展潜能,努力探索“红色+”的综合发展模式,进一步赋能建设乡村振兴示范点,积极打造“五个一批”即发展一批乡村特色产业、改善一批乡村基础设施、提升一批乡村公共服务、塑造一批美丽乡村样板和开展一批数字乡村试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2021年,东兰县将该县594万元广东帮扶广西财政帮扶资金建设景观路灯系统、体育基础设施、景观绿化提升、农耕文化矮墙、红军亭、旅游服务中心、文化活动中心、红军石拱桥修复、河道整治、休闲步道及观光长廊等内容,以实施村庄环境整治、农房特色风貌塑造、完善基础设施、典型示范带动为抓手,着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借鉴龙华区平安建设工作,利用粤桂协作资金58.78万元建设数字乡村综治系统和农家书屋。2021年9月15日,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观湖街道松元厦社区与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东兰县武篆镇巴学村签订结对帮扶框架协议。深圳市龙华区观湖街道募集广东帮扶广西社会帮扶资金52万元建设道路等。2022年,东兰县将该县25.24万元广东帮扶广西财政帮扶资金升级改造巴学村巴学屯篮球场和文化长廊等。2022年11月3日至5日,观湖街道党工委书记陈伟文带队到东兰县开展结对调研活动,到巴学村脱贫户黄语亮家中聊家常并送上米、油等生活物资及慰问金;调研组一行来到位于巴学村的列宁岩参观学习,了解广西农民运动红色历史;调研组一行来到巴学村,在红七军军械库旧址、善学夜校旧址、红七军野战医院旧址参观学习;在巴学村党群服务中心,陈伟文听取并肯定了两地结对帮扶工作开展情况,他指出,要加强两地交流,利用数字化会议设备,定期开展云党课互动交流,进一步加深两地友谊,提升结对帮扶效果。11月24日至25日,观湖街道党工委委员刘文威带队一行26人到东兰县开展结对调研活动。
三、聚焦高位规划带动产业振兴
在县粤桂协作办统筹安排下,2022年5月,武篆镇2名镇干部和武篆镇巴学村2名村干部到深圳市参加“簕杜鹃”助农行动暨“耕耘者”振兴计划培训,在深圳市学习培训期间了解到,广东省乡村振兴工作“以点带面”,且均有专业性规划。在巴学村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示范点建设过程中,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坚持高位规划“多规合一”,聘请专业团队针对示范点做出专业性规划,将巴学村村庄规划、巴学红军村建设规划和“红色甜源田园综合体总体规划”结合起来,围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目标,按照农村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同步”、一二三产业“三产融合”、农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的总体要求,从“七大工程”着手建设巴学村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示范点。从民生民情、带动效果、示范作用等角度出发,聚群众之智、集社会之力规划项目。从全局出发,将巴学村产业布局、景区景点通盘考虑,串点成线,连线成面,形成“列宁岩-墨米体验馆-巴学红军村-特色墨米示范点”的红色生态经济带,实现全局性发展。以长远目光、高质量规划引领示范点建设。经过武篆体镇和县粤桂协作办等相关部门通力协作,在巴学村建成优质墨米示范点400余亩通过科技生产、培育现代农民、打造加工企业等方式,初步形成年产值320万元的墨米产业,墨米体验馆融合旅游集散、展销、旅游、住宿等功能,带动示范点旅游,进一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实现“三产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