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豫

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公立医院医疗服务的主体力量,要加快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去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全国两会医卫、教育界别联组会时就强调,要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坚持基本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聚焦影响人民健康的重大疾病和主要问题,加快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织牢国家公共卫生防护网,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为人民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从去年至今,国务院和国家卫健委先后印发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指导意见、促进行动、评价指标等系列文件,搭建了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四梁八柱”,为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具体行动指明了方向。

二十大报告指出,未来五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起步关键阶段,如何加快将高质量发展顶层设计转化为具体行动和落地效果至关重要。委属委管医院是公立医院的“国家队、排头兵”,要紧抓主要矛盾、主动担当作为,努力在破解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卡点瓶颈上作出新表率。

▶▶▶在提供优质高效医疗服务上见真效

二十大报告提出,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强盛的重要标志。高质量发展首先体现在更高质量的医疗服务上面。公立医院居于卫生健康链条的治疗环节,要面向影响人民群众健康的重大疾病,持续完善治疗理念和治疗手段,不断提升治愈率、降低死亡率,提升人民群众健康寿命和生活质量。《柳叶刀》发布的全球195个国家和地区在1990-2016年间医疗可及性和质量的变迁情况显示,2016年中国“医疗可及性和质量”得分排名全球第48位。虽然进步明显,但是同部分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不少提升的空间。

委属委管医院不仅是医疗技术的引领者,也是服务模式的示范者,要落实党中央“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部署,力争以最小的成本提供最优质的医疗服务。要对接“看病放心”,强化功能定位,鼓励“内修、外引”多种形式的技术创新,总结凝练重大疾病诊治质量体系,不断提升技术服务水平;对接“看病舒心”,优化智慧门诊、日间手术、快速康复、多学科诊疗等服务模式,满足社会快节奏发展需求,节约患者就医时间成本;对接“看病省心”,严格管理合理检查、合理用药/用耗,落实使用集采药品/耗材,推行临床路径管理,积极对接医保付费方式改革,控制患者就医费用。通过聚焦“看病放心”“看病舒心”“看病省心”,引领打造中国特色公立医院医疗服务模式。

▶▶▶在加速高质量医学创新上显担当

二十大报告提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要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委属委管医院是解决人民群众疑难危重症诊疗问题的主战场,处于创新链、产业链和应用链的结合点,是连接患者、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业的枢纽。在落实“四个面向”的过程中,委属委管医院要突出主导引领作用,围绕关系人民健康的全局性、长期性问题,打造医学研究高峰、成果转化高地、人才培养基地、数据汇集平台,推动解决一批药品、医疗设备、疫苗等领域“卡脖子”问题。

同时,委属委管医院要积极参与建设国家医学中心、国家临床研究中心、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级医学创新平台,加大科技攻关力度,培养创新型医学人才;要积极搭建院、校、企、政、研合作平台,团结社会资源和力量,聚焦癌症、心脑血管等严重危害人群健康的重大疾病,研究发病机制和治疗新技术、新方案,并推动建立产学研用一体化创新机制,在大型医疗设备国产化、新药研发、新型医用材料研发、智慧医疗、生物医用制剂研发等方面持续发力,将国内丰富的临床资源数量优势转变为高水平创新的质量优势;要积极改进人才评价考核方式,建立以研发能力、实际贡献、转化应用、技术服务等为导向的评价标准,不断激发创新活力;要积极加强国际交流合作,积极提出和主持大型国际科技研究项目,引进先进技术和智力资源,主动融入全球创新网络。

▶▶▶在强化系统性发展思维上出实招

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系统观念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要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要善于把握好全局和局部、当前和长远的关系。公立医院不仅是疾病诊治的前沿阵地,也是重大疫情预警的关键哨点。新冠肺炎疫情启示我们,面对重大突发传染病疫情,一旦防治不力,极易对经济社会造成深远影响。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创新医防协同、医防融合机制,健全公共卫生体系。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武汉保卫战”期间,委属委管医院第一时间委派专家团队进驻湖北武汉,勇敢担负起重症、危重症患者救治任务。新征程上,委属委管医院要把丰富的抗疫经验转化为构建防范化解重大传染病疫情的技术能力。一方面,要提升重大疫情早发现能力,加强人员培训和演练,提升医务人员对传染病的识别、上报、应急处置能力,强化医院“哨点”功能。当前,新冠病毒仍在持续变异,全球疫情仍处于流行态势,国内新发疫情不断出现。要在积极的应对实践中,不断总结优化“早发现”技术体系;另一方面,要提升重大疫情救治能力,加强感染、急诊、重症、呼吸等关键学科建设投入,健全“平急转换”硬件设施,形成重大疫情危重症患者救治“拳头”力量。要融入区域医疗协作网,融合辖区居民预防、治疗、康复、健康促进等一体化连续性医疗服务,协同构建重大疫情分层分级分流救治体系。

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中医与西医各具特色各有优势。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过程中,中医药大范围参与救治、大放异彩,充分展现了中医药独特魅力。但是,现阶段中医药在医疗服务的占比偏低。委属委管医院要做好综合医院中西医协同发展表率,进一步发挥中医药在治未病、治疫病方面的独特优势,深入推动传统中医药和现代科学相结合,鼓励中西医互学、互用,结合适宜病种总结推广中西医联合诊疗方案,扩大中医药使用范围,增强民族医药自信。

▶▶▶在坚持公立医院公益性上守初心

二十大报告强调,要深化以公益性为导向的公立医院改革。公立医院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重要阵地,是我们党服务人民群众、关心人民群众的重要窗口和纽带,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和公益性。新时期“看病难”主要体现在看大医院、看大专家难。这背后反映出我国优质医疗资源总体不足且分布不均。依托大型高水平公立医院,在医疗资源薄弱区域复制推广技术体系与模式,是短时间内实现优质医疗资源有序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的有效方式。委属委管医院应提高站位,主动对接国家战略需求,一方面可就近复制,在符合区域医疗卫生规划的前提下,探索托管、兼并、新建等多种形式的多院区建设,扩大优质医疗服务供给;另一方面可跨省输出,在外转病人较多的省份,聚焦病种需求,进行人才、管理能力输出,共建区域医疗中心。此外,要创新医联体、专科联盟、远程医疗等形式,继续落实对口帮扶任务,下沉专家资源,提升县域医院医疗服务能力,让常见病、多发病在老百姓家门口就能解决。

强化公立医院公益性,要坚持把医疗服务作为公共产品面向公众提供。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深化“三医”联动改革,先后取消药品、耗材加成政策,动态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坚决破除公立医院逐利机制。落实公立医院公益性,在推动外部环境改革的同时,还要深化医院内部经济运营改革。委属委管医院要带头行动,不断优化经济运营模式,摒弃从“扩张、创收”中索取效益的粗放模式,建立从“控本、增效”中争取效益的集约模式。深化医务人员薪酬制度改革,加快从“以业务创收为核心”转向“以品德、能力、业绩为核心”,将薪酬分配与“深化医改要求、为民服务本质”相融合,体现功能定位与行业价值。通过营造风清气正、积极向上的行业氛围,持续控制医疗服务成本,不断提升优质医疗资源的普惠性。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院长)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