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尉犁县兴平镇达西村,在宽阔整齐的道路旁是一行接一行醒目的标语,“变山变水先变人 变人先变带头人”“口袋里鼓囊囊 精神上亮堂堂”“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曾经是盐碱严重、人烟稀少的贫瘠之地,如今,在县、镇、村三级党委的带领下,达西村的村民用自己勤劳的双手让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当年白花花的盐碱地,变成现在人来车往的3A红色旅游景区。

红色资源带动旅游经济

致富经2016_致富2023年短视频_致富2014年

讲解员热孜曼古丽在达西村展览馆为游客讲解。(杨晓龙 摄)

2013年,尉犁县在达西陈列馆的基础上,新建达西展览馆,建筑总面积3614平方米。走进宽敞明亮的展览馆,映入眼帘的第一件物品是2014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给达西村全体村民的复信。这封信不仅寄托着总书记的殷切希望,更是激励着达西村村民不断前行的精神动力。2016年,达西村创建了国家3A级旅游景区,借助达西展览馆、达西科普馆、文化大院、农家书屋、达西文艺小分队等文化阵地和文艺力量,达西村还深入发掘本地文化,持续开展梨花节、星光夜市、丰收节、红色观影等群众喜闻乐见的节庆文化活动,达西村入选全疆10条红色旅游精品路线,吸引着全国各地的游客前来观光、研学。

旅游路线上的庭院经济

“村里搞美丽乡村建设,我们把空房子腾出来打造成了民宿,在房前屋后的空地里种了水果、蔬菜,游客来我家不仅能品尝到各种特色美食,还可以住农家院、看农家风景,现在游客多了,生意越来越好,收入也越来越高了。”桃园农家乐老板热孜完·卡哈说。

致富2023年短视频_致富经2016_致富2014年

“桃园农家”民宿采摘园。(任全 摄)

从2018年桃园农家建立以来,热孜完·卡哈扩大自己的经营范围,从民宿扩展到餐饮,又先后建立了两个蔬菜水果采摘园,把园子里的“闲置地”打造成增加民宿住户体验的“黄金地”。“在民宿开始修建的时候,村党委给了我们很大的帮助,包括院子里的整个的设计和墙上的大幅的壁画,都是他们来帮我完成的,还有那条连接前后院的走廊,开始是家里的羊圈,现在改成了孩子们玩耍的沙地。”热孜完·卡哈说。

在达西村像热孜完·卡哈一样开农家乐的还有很多。2017年以来,尉犁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打造了达西村风情园一条街,鼓励乡亲们利用自家庭院开风情园、民宿,目前村里有风情园36家、民宿9家、采摘园16家,每家都绿树成荫、瓜果飘香。可同时承接5000余名游客观光旅游,在旅游季,吃上旅游饭的村民每户平均每个月收入2万余元。

创业带来新经济

除了庭院经济,达西村还有自己的自创产业,村民阿依古丽·艾木尔就是达西村自主创业的带头人之一。她与丈夫结婚后,在达西村创建起县里第一家手工酸奶加工厂。

阿依俗酸奶厂员工给酸奶贴标签。(黄吉春 摄)

“资金不足、技术限制,创业之初困难重重,在村党委的扶持和家人的支持下,我还是坚持了下来。”阿依古丽·艾木尔坚定的说。

现在的“阿依俗酸奶加工厂”已经走上正轨,主要销售酸奶、奶皮、奶酪、馕、肉饼、卡通馍馍等食品,平均每天纯收入达到4000元左右。

阿依古丽·艾木尔俨然成了村里人的青年榜样,而她心里的梦想也更大了。今年,阿依古丽·艾木尔的主要目标是扩大厂房面积,增大生产规模,让更多的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就业,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近年来,达西村为农产品加工、经营管理、市场营销、旅游规划等方面人才提供创业扶持,鼓励企业家回乡投资兴业,建设了面粉厂、砖厂等,随着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的开展,如今的达西村又被赋予了新内涵,焕发着新活力。

各民族团结是经济发展的保障

“民族团结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是达西村村民艾沙·吾守尔老人家门口的对联,同时也是整个达西村各族村民的共识。“中国共产党好,党的政策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现在的达西村,就没有我们的好生活”艾沙·吾守尔说。

艾沙·吾守尔老人在读自己写的诗。(姚薛飞 摄)

艾沙·吾守尔是村里的老党员,有着47年党龄,也是致力于民族团结的模范,在艾沙·吾守尔的“同心小院”里,时常有游客前来参观学习,听老人讲达西村的发展历程。像艾沙·吾守尔这样的民族团结模范在达西村还有很多,正是这种各民族心连心的良好氛围,为达西村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推动达西村不断前行。

(通讯员:彭卫刚、田明辉、鲁萍、王一茗;审核:刘佳)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