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鉴优质村庄规划经验材料_借鉴优质村庄规划经验材料_借鉴优质村庄规划经验材料

文/王钇杰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 创新与产业研究中心;余晖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 创新与产业研究中心,经济学博士

乡村振兴战略是在总结新中国农业农村发展成就与经验的基础上做出的重要决策,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关于“三农”工作论述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面推进共同富裕目标导向下的乡村振兴提供了行动纲领,是中国新的发展时期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大战略。

一、重点帮扶县是我国现阶段乡村振兴关注点

党的十九大第一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2021年初,在我国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后,国家发布了《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意见》,同年6月,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这是我国第一部以“乡村振兴”命名的基础性、综合性法律。2021和2022年连续两年,国家都发布中央一号文明确推进乡村振兴的重点工作,2022年两会,“乡村振兴”继续成为热点。随着各部门配套政策的相继颁布,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的历史性转移全面开启,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进入了新阶段。

相比于脱贫攻坚任务,乡村振兴涉及的范围更广、规模更大,而且差异大。全国有50多万个村庄(社区),地理区位、资源禀赋、经济状况、人口结构等大不相同,决定了振兴路径的复杂性、多样性。其中160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下的众多乡村,更是备受关注。这些地方脱贫摘帽时间较短、返贫风险较大,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上面临的困难较多:一是防止返贫任务重,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数量不到全国县级单位的6%,但易返贫致贫人口占到全国30%左右;二是经济基础薄弱,重点帮扶县人均GDP仅为全国人均GDP的1/3,人均耕地灌溉面积不到全国的1/12,不少地方产业弱小且同质化严重;三是叠加区位劣势,重点帮扶县分布在内蒙古、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等1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很多地方地处偏远、生态脆弱、地质灾害频发。在这样的现实条件下,重点帮扶县的乡村自我振兴动力和能力明显不足,给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带来隐患。对此,国家出台了对重点帮扶县的支持保障政策,通过东西部协作、定点帮扶等方式,明确结对关系和帮扶机制,以整合帮扶优势和资源,助力脱贫地区的乡村振兴。

二、乡村振兴产业帮扶实践探索出诸多经验

乡村振兴对口帮扶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协同发展、共同发展,缩小发展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举措,可以有效实现发达地区和被帮扶地区产业互补、人员互动、技术互学、观念互通。当前,脱贫地区乡村振兴工作的首要任务是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帮扶的重点是逐步提高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用于产业发展的比重,做好产业协作、劳务协作和消费协作,帮助农民增收。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石,近两年,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多地的乡村振兴产业帮扶实践,探索出了一些颇具特色的模式,形成了诸多经验。

1.消费帮扶实现重庆奉节“万吨脐橙进山东”

奉节县是全球八大脐橙特产生态区之一,但因交通区位、与消费市场未能形成有效对接的困境,制约了奉节脐橙产业的发展。山东省滨州市在国家低利率资金支持和政策引导下,以消费帮扶和金融支持的模式进行对口帮扶工作,对奉节脐橙产业给予资金和技术的产业援助。

帮扶工作围绕脐橙产业的“产、运、销”闭合链条展开,探索并建立对奉节有针对性的现代化的种植生产模式和电商销售模式,以资金、技术、人才、市场等重要环节给予奉节产业支持。一方面,形成了符合产品特点的电商消费模式。滨州充分改造电商公共配送中心,提升奉节脐橙商品化处理效率,借着电商直播新模式为契机,促成山东卫视等线上平台与奉节达成战略合作,形成了一套适用于奉节脐橙的电商消费模式。另一方面,搭建了企业合作商务平台。组织山东批发市场的销售商户和奉节产地市场种植经销大户“面对面”“点对点”精准对接,建立稳定的供销合作关系,并吸引多元产业到奉投资,包括精酿啤酒项目、金银花、葛根茯苓汤等健康饮品,增强了奉节自我造血功能。

2.共建合资实体公司助力内蒙察右前旗农牧业发展

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察右前旗的农牧自然生态环境恶劣,产业发展停滞不前。北京市大兴区与察右前旗两地政府,共同成立了内蒙古兴蒙源实业有限公司,并以此为主体展开以农牧业为核心的对口帮扶工作,探索在当地能长久运行的农牧业帮扶机制,激发以产业为核的振兴模式。

除年度统一采购的消费帮扶外,兴蒙源实业有限公司从生产和销售各环节为当地农牧民打通产销环节的瓶颈。在具体做法上,一是通过“订单式农业”增强农牧民产业信心。实体公司创新发展“订单式农业”,与察右前旗下辖的各镇和村集体经济签订溢价包销协议,收购价格略高于当前市场行情,以激励农牧民生产。二是打造察右前旗农牧业品牌以拓展市场。公司通过市场化运作对接当地优质涉农企业,并与涉农企业签订代加工协议,设计并应用“帮扶成果、优选监制”产品标准体系,打消了采购企业的质量保障和服务的顾虑,助力产品进入北京市场。

3.全产业链帮扶协助广西大化建立市场化特色产业

广西大化瑶族自治县水资源严重匮乏,土地石漠化问题突出不宜耕种,因而曾为国家扶贫重点督战的贫困县之一。深圳市宝安区围绕东西部协作的要求,围绕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创出“筑载体、引企业、促发展、帮销售”全产业链帮扶模式,在大化持续发展一批乡村特色产业。

宝安区专门出台了支持大化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围绕大化现有的农业基础,着眼于将其生产、运输、销售等环节跟高质量发展要求相接轨,重点突出市场导向,使大化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一方面,以消费帮扶将大化农产品推向粤港澳大湾区。宝安通过多维度补贴的形式,鼓励深圳等地社会主体积极采购大化农副产品,搭建统一的消费扶贫展销中心,促使鑫荣懋、盒马生鲜等企业与大化形成深度供销对接。另一方面,建设帮扶产业园支持产业落地。宝安区在大化投资建设了1个粤桂帮扶协作产业园和20多个帮扶车间,并组织企业考察投资大化,为企业在大化的投资、租金、运输、融资、采购等提供补贴,吸引众多宝安企业扎根大化,实实在在促进了大化农产品加工产业链的配套发展。

上述案例结合各地的特点形成了特色化对口产业帮扶模式,相比于政府采购及资金扶持的传统模式,现阶段乡村振兴帮扶模式更注重通过产业振兴为被帮扶地区培育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强调市场导向增强产业自我可持续发展能力,同时,在政府的引导下广泛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是乡村建设和运营。然而,乡村振兴对口帮扶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仍需要在实践过程不断探索并完善顶层设计和机制,的不断完善和引导,逐渐形成更多可推广的经验。

三、乡村振兴产业帮扶需从五维度精准发力

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等被帮扶地区,由于自然条件差、历史欠账多,自我发展能力还比较弱,仍然是全国区域发展中的突出短板,强化对这些地区产业的人才、技术帮扶,促进产业的内生性发展是关键。从目前的乡村振兴产业帮扶实践来看,还存在着统筹规划缺位、产业形态单一、农民利益与产业联结不充分、社会力量参与不够、乡村人才缺失等问题,乡村振兴产业帮扶需要从五个维度精准发力,让我们的乡村振兴行稳致远。

1.乡村发展不能各自为政,需要县域统筹规划

当前我国乡村振兴推进过程中,普遍缺乏县域级别的顶层设计进行统筹规划,在不少地方存在各村庄各自为政谋求建设发展的现象,造成重复建设和资源分散等问题。建议以县为单位,对区域内的乡村发展战略整体把控,围绕乡村特色产业,按照“一县一业”的思路,明确各县目标,以及资金的整合,产业的布局,项目的安排等。并在县域总体规划下有序推进各村庄规划建设,促使村庄充分利用区域资源禀赋,实现区域协同发展,抱团增强县域发展能级。经济发达地区重点对结对帮扶县的规划,进行技术指导,并引入专家参与编制,提高规划的科学性、有效性。

2.产业发展不能仅靠帮扶资产,需要增加“造血细胞”

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在被扶贫和帮扶过程中虽形成了一些帮扶资产,但由于运营管理长效机制不健全,资产实际运营效益低下,而且依托这类资产形成的产业通常也是单一的,且多集中在种植方面,有同质化和低端化发展的趋向。因此,产业振兴帮扶要注重补足产业发展所需基础设施、延伸产业链、引入新业态,以增加各地的“造血细胞”。一是要协助被帮扶地区建立政策清单,论证设计帮扶产业园或帮扶车间等项目,争取政策变成项目。二是引导乡村承载部分城市服务功能,将会议、养老、团建、研学、培训、众创空间等服务业态作为乡村发展的新产业,将城市需求转化为乡村发展动能。三是通过现代商业技术和平台,建立有效的电商富民协同机制,完善物流等电商服务体系,让乡村的“好产品”变成消费者的“好商品”。

3.资金投入不能仅靠政府输血,需要调动社会力量

从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结对帮扶主体来看,政府部门是主要力量,资金主要来源于财政资金,通过先输血、后赋能的方式,确实可以解决乡村某些问题,但产业发展庞大的资金需求很难通过财政资金来满足,需要政府之外的力量发挥重要作用。而目前,因为农业投资回报收益低、投资风险高等因素制束了社会资本投资的积极性,现有的资本下乡方式也较单一,普遍采用土地等乡村资源流转的方式,农民主要只是获得租金收入。因此,在产业振兴中如何调动社会力量积极性,吸引更多社会资本投入非常关键,尤其是如何鼓励市场主体和社会资源的进入,以及如何发挥金融工具作用。政府应出台鼓励社会资本参与乡村产业振兴的激励机制,细化市场主体、社会主体参与乡村产业振兴的方式路径,从政策和金融等方面提供明确配套优惠,有序引导资本下乡。

4.经营组织模式不能僵化,需要充分联结农民利益

当前我国乡村振兴实践中的一个普遍现象是,产业发展与农民的利益联结不够紧密,以农业规模生产经营为例,虽形成了专业大户、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多种新型经营主体,但在这些模式下,广大农民的收益仍主要靠土地的租金,农民并未成为真正的生产经营主体,农民并没有充分参与并分享产业收益。乡村振兴产业帮扶中,要创新经营组织模式,让广大农民成为乡村振兴的主体,以形成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一方面,在乡村建设运营过程中,要通过与社会资本的结合,探索“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路径,实现农民共建共享。另一方面,要将乡村产业链更多留在县域,并建立收益分享机制,将产业增值收益更多留给农民。

5.破人才困境不能局限人口返乡,还需重视人才下乡

乡村振兴目前面临的更大挑战是人才不足,尤其是重点帮扶县地区,更是面临人才短缺、人口空心化、人口老龄化、年青干部队伍稳定性较差等问题,而乡村振兴战略的可持续,不仅需要乡村能留住本地人口,还需要能吸引并留住能人。但当前政策更多聚焦于人才返乡,而忽视了人才下乡,乡村引才需要同步吸引人才返乡、人才下乡。但吸引人才不能仅靠情怀,需要政策激励,除通过落户、住房、财政、公共服务等方式吸引人才外,还要注重机制引才、资源引才,如:实施乡村CEO计划,聘请能人才来经营乡村资产;建设帮扶创客中心,聚集农特产品的加工生产、农村电商等,吸引年轻人入乡就业创业;通过帮扶协作培养或引进农村生产能手、乡村旅游人才、乡村电商专业人员等农村产业人才,为乡村持续注入新活力。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