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0日,中国张家界(记者张虹):一片片茶园即将滴水,各加工企业全速运转,每一条“茶叶旅游路线”都风生水起.初夏,张家界市桑植县迎来了最热闹的采茶季节,茶农们穿梭茶园,采摘着无限“钱景”的茶芽。田野里,茶叶生产作坊忙碌着。
茶产业是桑植的特色产业,也是当地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桑植白茶”的培育和发展,使桑植茶业在转型和融合中蓬勃发展。农村振兴之路因为茶而越走越宽。
逐绿而行,让白茶产业旺起来
2021年5月11日,首届中国桑植白茶文化节在桑植县举行。许多学者和专家聚集在一起,以“中国桑植白茶,世界生态白茶”为主题,谈论茶和茶道。地处武陵山脉,气候温和适宜,生态环境优美,是茶叶的黄金茶带。
近年来,桑植县利用生态优势,把茶产业做大做强。自2016年以来,该县制定了建设桑植白茶品牌的构想,并通过引进新技术、改造老茶园和引进新品种来扩大茶叶生产基地。同时,为了控制桑植白茶的质量,桑植县建立了白茶生产前、生产中、生产后的地方标准体系,完成了桑植白茶的SC食品生产许可证和绿色食品认证。
自白茶被确定为主导产业以来,桑植县致力于打造桑植白茶品牌,注册湖南祥丰桑植白茶有限公司,领导桑植白茶的产品研发、销售渠道开发和品牌推广,制定桑植白茶标准加工工艺,在全县推广。
2018年,“桑植白茶”入选“多彩湖南茶”,成为湖南省委、省政府支持的五大区域性大众茶品牌之一。2019年,“桑植白茶”成功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认证商标。
“作为一种知识产权,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潜在商业价值和文化价值非常突出。只有保护和适度开发其资源,才能为工业发展提供生活用水来源。”桑植县副县长张帆表示,随着地理标志保护的实施,“桑植白茶”的品牌内涵更加丰富,市场知晓率不断提高,成为全省86种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中耀眼的“明星”。
立足资源优势,搞好茶产业。从2012年的2万亩到现在的近8万亩,桑茶产业持续做大做强,以茶富民、以茶美村的生动实践更加深刻而有活力。
mg.com/large/pgc-image/SZwP3orExNyBUq" />
打造品牌,让地标资源活起来
“采茶很有讲究,既要注意手法,还要看准芽尖。”5月20日,在桑植县五道水镇茶叶村的茶园里,茶农孙成平双手飞舞,说话间娴熟地将茶芽采摘下来装入身后的茶篓中。
6亩茶园,每年收入3余万元,孙成平说:“这几年,县里为我们提供技术培训和销售指导,我们只要严格按标准种植和管理,就能种出好茶、卖上好价钱。”
地理标志不仅让“桑植白茶”身价倍增,也让茶农的腰包鼓起来。孙成平只是桑植白茶产业链上7.45万从业者、受益者之一。
“让茶企和农户充分认识地理标志,是用好、护好地理标志的前提。”桑植县茶业协会会长伍孝冬介绍,桑植县实行“统一包装,统一标准,统一价格,统一核算”,从培育、申报、运用、监管等方面服务地理标志产品,持续提升产业质效和品牌溢价。
目前,地理标志品牌辐射桑植县7.9万亩茶园和23个乡镇,开发出“风花雪月”茶产品系列,年产茶2100余吨,涌现出56家茶叶企业,呈现出全产业链高速运转、创新发展的强劲势头。
注重提升,让地标品牌强起来
连日来,在桑植县湘丰桑植白茶有限公司鲜叶收购区,前来交售茶叶的茶农络绎不绝,验茶、称重、搬运、摊凉,各个环节紧张有序。“我卖了20多天春茶,有4000多元,收益还不错。”现场拿到钱,官地坪镇金山坪村茶农谷红英笑呵呵地说。
作为用标企业,湘丰桑植白茶有限公司有一套完善规范的生产标准和技术标准,每一款茶产品包装上都贴有地理标志专用标志、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只要扫一扫包装上的二维码,就可以实现商品溯源。
“我们对茶农实行统一管理,统一技术指导,统一茶叶收购,采摘时也统一了标准,只采单芽头或一芽一叶的茶叶。”公司负责人黄骁说,做大擦亮产业品牌,企业就要确保生产加工各个环节的高标准、高质量。
在桑植县,像这样经核准使用地理标志专用标志的企业已有5家,正在申请授权使用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企业2家,“地理标志”的运用日渐广泛,品牌带动效能更加凸显。
2019年,“桑植白茶”成功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严格执行品牌、质量、标准、包装、宣传“五统一”管理机制,通过标准化管理、动态化监管,着力打造特色“金字招牌”。
“品质提升的每一个环节都跟上了,产业发展才能实现正循环。”桑植县农业农村局局长朱晓春介绍,随着保护力度的加强,茶叶年产值不断提升,占全县农业综合产值比重达20%左右,销售的“触角”遍布全国各地。
如今,桑植以茶为媒吸引八方来客,不断延伸产业链,走出了一条茶旅融合的好路子,一幅产业优、茶农富、生态美的幸福画卷正沿着绿水青山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