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梦婷
村庄风貌环境 洪江村村委/供图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乡村振兴战略”,进一步助力乡村振兴,广西国土资源规划设计集团联合贵州省自然资源勘测规划研究院(原贵州省国土资源勘测规划研究院)编制了《荔波县朝阳镇洪江村村庄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对文化艺术赋能乡村振兴进行了有益探索。目前,洪江村已然成为贵州省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典范。
洪江村隶属贵州省荔波县朝阳镇,距离荔波县城和AAAAA级大小七孔景区仅20公里,周边自然资源丰富,交通区位优越。洪江村是一个以布依族为主,混居水族、苗族的行政村,村域面积27.8平方公里,含9个自然寨,常住人口1530人。洪江村 “山多地少”,生态环境良好,大量人口外流,是贵州省 “一类深度贫困村”。2016年以来,在国家脱贫攻坚政策的大力扶持下,洪江村深挖传统特色文化资源,利用土地政策,盘活农村闲置用地,导入文化艺术产业,走出了一条文化艺术产业助力乡村振兴的新路子。
艺术进入乡村,让村庄发展“活”起来
“如果把整个社会当成一棵大树,城市就是这棵大树的树干和树冠,那么乡村就是这棵大树深埋在地下的树根。无论我们已经在现代化的道路上走出多远,‘乡土’的文化、观念、思维惯性等一直埋藏在各个领域。如果想要真正了解中国,就一定要了解中国的乡土。”当代艺术家李向明向洪江村规划团队说。
为了深入了解洪江村的乡土文化,绘制出极具特色的洪江村规划蓝图,在编制“多规合一”村庄规划过程中,洪江村规划团队携手村支两委、10余名艺术家对村庄展开了详细的驻村调研。艺术家们与规划团队深入交流,切实参与到规划谋篇的全过程。通过与村委、村民、艺术家深入交流,规划师了解了他们眼中未来乡村的模样,将文化艺术融入规划,共绘乡村美好蓝图。
艺术进入乡村,使村庄环境“美”起来
艺术家们的到来为这座“空心村”注入了新的生命力,一座座闲置的旧房老屋在他们手中变废为宝,成为艺术田园。近年来,艺术家们修复老旧房屋48栋,让“闲置地”变“生财地”,一栋栋居民房镶嵌在这幅美丽的山水画卷中,村庄风貌焕然一新,充满了艺术文化气息。
艺术赋能产业,带领农民“富”起来
洪江村构建了以生态农业为基础、以艺术文化教育为特色、多元化可持续发展的产业体系,取得了艺产互促共享的成效。
洪江村通过紧密结合艺术家手中的资源和品牌,打造了“非遗洪江、艺术洪江、匠人洪江、生态洪江”的洪江名片,开展研学旅游、农耕体验、户外拓展活动,吸引企业来此发展特色产业,使洪江成为“可看、可学、可体、可感”的文农旅产业融合示范点。
目前,洪江村已形成了“旅居+研学”的发展模式,并结合“村集体经济合作社+企业+农户”三方协同的方式,先后吸引了国内外120余万名游客、98批次院校师生共2.56万余人前来研学创作,带动600余人次实现就业,焕发乡村振兴新的内生动能。近年来,洪江村先后荣获全省“十县百乡千村”示范村、全省村规民约示范村、“荔波县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等称号,村集体经济从2016年的2万元增加到2021年的163万元。
艺术赋能治理,让基层组织“强”起来
洪江村坚持以“党建引领、艺术赋能”为抓手,探索党建与艺术的“跨界合作”。主要体现在:一是集聚艺术组织、艺术力量,将艺术家“新村民”与洪江“老村民”有效融合,切实解决老房房源信息梳理、产权确权、用工协调等问题,把党建优势与艺术赋能转化为社会治理效能。二是多元联动共治,在《规划》编制过程中,提出构建以村为主体,乡镇政府、艺术家、帮扶单位等多方力量共同参与的“多元联动”共治体系。近年来,村庄设立艺术村警务室,完善《洪江村村规民约》,依托洪江国际艺术村管委会、专家咨询委员会、艺术家协会,探索设立“艺术家联户长”,让艺术家积极参与基层治理,引导村民从文化自醒走向文化自信,打造了艺术赋能基层治理的新样板。
2022年1月,《规划》入选自然资源部村庄规划优秀案例,供全国各地编制村庄规划参考借鉴,为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业的村庄打开了一扇文化艺术产业助力乡村振兴的大门。
(作者单位:广西国土资源规划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本文原载于《中国建材报》10月17日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