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南宁9月27日电 近年来,广西博白县将非遗保护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建立传承基地,建设编织产业园区,通过“大众化”传承、产业化保护,推动这项具有地方特色指尖非遗实现产业化发展,2021年,博白县编织工艺品产业总产值达31.35亿元。
新华网“乡村振兴在行动”调研团队走进博白,解读这个“指尖”上的非遗如何赋能乡村振兴。
在传承中保护 在保护中发展
玉林市博白县位于广西东南部,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热量丰富,阳光充足,雨量充沛,适合丹竹、芒萁草、芒竹柳藤等生长。当地人不仅以种竹为习惯,还把竹和芒作为原材料,经刮青、剖篾及去皮、剥芯、晾晒等工序,用交、压、缠绕等技法,编织成各种生活用品和艺术品,它们的制作技艺成为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白县成为中国编织工艺品之都。
在博白芒竹编织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莫承振的工作室里,各式各样的芒竹编织品琳琅满目。牙举成 摄
在博白芒竹编织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莫承振的工作室里,各式各样的芒竹编织品琳琅满目,有古朴的吊灯、精美的篮子、别致的箱包……还有许多被编织成动物形状的艺术品,这些具有乡土特色的产品受到海外市场的欢迎。
编织传承人莫承振的父亲和爷爷都是当地的编织能手,他从小耳濡目染,喜欢上了这项“指尖”艺术。
1976年,技艺精湛的莫承振成为博白镇城东村莫屋东队成立的编织工艺厂厂长;1980年,他独立承包经营城东村莫屋东队成立的编织工艺厂,并命名为“莫屋编织厂”,十年后更名为“广西博白县民族编织工艺厂”;1997年,他的工艺厂荣获自营出口贸易资格;2002年以来,莫承振荣获国家授予的产品专利权30多个……他继承了编织工艺的技术,开创了编织工艺新天地。
农民正在编织。博白县委宣传部供图
为更好传承创新芒竹编织技艺,博白县积极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申报工作,认定博白芒竹编织技艺代表性传承人4人。加大对青年传承人和创新设计人才培养;将博白芒竹编织技艺等非遗项目纳入玉林市中小学校内课后服务艺术类课程;定期举行工艺品编织比赛;支持编织企业建立传承基地、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并予以资金扶持。
同时,博白大力推进编织工业园区建设,加速编织产业化和集群发展。总投资约8900万元、总建筑面积16800多平方米的博白县客家编织产业文化展示中心建设(一期)已开工,总投资6500万元、占地50亩的博白编织展贸城正在建设。与广西艺术学院、玉林师范学院等高校合作,建立芒竹编织技艺工作站,以科研院所为依托,不断提升产品文化内涵,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我们将加快编织工艺品特色产业发展,引导编织产业集约化,推动博白编织产业园入园的31家编织及配套企业全部投产。”博白县二轻工业联合社副主任刘景生说。
“博白编织历史悠久,是博白人在独特的生产和生活环境中形成的民间工艺。”莫承振说,要想在编织行业里站稳脚跟,就得不断地进行改革创新。
创新产业模式 让编织“回归”民间
走进广西博白县凰图工艺品有限责任公司,道路两旁堆满了芒和竹等编织原料和半成品,工人们正在打包、装车,一派热火朝天的生产景象。
在广西博白县凰图工艺品有限责任公司,工人们正在打包编织品。牙举成 摄
广西博白县凰图工艺品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编织品。牙举成 摄
10年前,“人工成本高、订单少”的困境困扰着广西博白县凰图工艺品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黄连将。她下定决心为公司寻找新路子。
10年间,黄连将充分利用当地“人人都能编织”的优势,创新发展了“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结构模式,汇集农村零散劳动力进行生产,降低了生产成本,实现了农民在家中就业增收。她还充分发挥互联网优势,通过直播、开通跨境电商等,利用博白毗邻粤港澳大湾区的区位优势,让编织品“跨境出国”。同时借助阿里巴巴国际站等平台的数据,了解市场最新动态,为后续产品研发提供方向。
目前,凰图工艺公司有86个集散基地、2000多人的编织农户,其新厂房一期建设已投资2000多万元,预计十月份建成投产。
黄连将正在直播销售芒竹编工艺品。博白县委宣传部供图
非遗来自民间,日常生活才是非遗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沃土。推动非遗融入人们的生产生活,让非遗服务当代、造福人民的作用更加明显。博白县把发展编织工艺产业作为统筹城乡发展、促进企业增效、农民增收、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创新编织工艺产业发展模式,推动编织工艺产业向乡村延伸。
为做好编织工艺品的品牌保护,博白建立企业基础信息档案,开展产品标准执行、标识标注、体系认证等工作。目前,全县有58家编织工艺品企业获得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有82家编织工艺品企业获得编织工艺品安全质量认证证书。拥有“广西知名商标”6个、“中国知名产品”2件、“广西名牌产品”10件。
博白编织产品已由传统的单一性、实用性向融实用性、艺术性、观赏性于一体转变,形成10大系列5万多个品种,广泛用于家庭、宾馆、办公、旅游、节庆和艺术装饰等,远销欧美、中东、东南亚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
截至2022年5月,博白县共有编织企业425家,固定从业人员2.8万人,季节性从业人员20万人左右,每年带来十多亿的外贸收入,有效拓宽农民增收路子,助力乡村振兴。
强政策保服务 推动编织产业行稳致远
博白芒竹编织品历史悠久,早在宋代,当地的民间编织就已闻名。如今,博白编织产业发展迅速,已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之一。
博白加大扶持力度,健全发展机制,先后出台《博白县加强财源建设扶持编织工艺品出口企业财政奖励相关规定》《博白县支持广西博白新生态纺织产业园发展若干措施》等文件,对编织企业给予奖励,加大对编织工艺出口企业的扶持力度,引导编织企业大胆创新,大力开拓市场,推动编织工艺品产业行稳致远。
博白县组织编织企业参加“广交会”。博白县委宣传部供图
为拓宽宣传平台,博白组织企业参加“广交会”“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国际艺术精品博览会”“全国工艺品交易会”等国内外会展,展销优秀编织工艺品,提升博白编织工艺影响力。
“近年来,博白编织外贸出口需求增加,但因受到疫情影响,经常要延期发货,堆积了不少订单。”博白县文体广电和旅游局副局长庞剑说,针对这个难题,博白积极引导企业改进防腐技术,玉林海关采用“预约查验”“集中查验”的现场查验监管模式,尽量缩短货物放行时间。
2014年,博白芒竹编织技艺被列入第五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7年,博白县获评为“国家级出口竹木草制品质量安全示范区”;2019年,被认定为“竹木草制品外贸出口转型升级基地”,博白县已经成为编织工艺品产、供、销集散地。
家里编,厂里编,早上编,晚上编……这个“全民参与”的“乡村手工”正在沿着乡村振兴之路“出圈”,实现传承和发展两不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