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德州市推广农产品分销前产地内初加工的议案

案由:

据调查,我国蔬果产后损耗率在20%以上,储运损耗为11%,30%的产能过剩形成滞销,总体损耗占比高达50%以上。根据农业部有关专家测算,我国粮食、马铃薯、水果、蔬菜的产后损失率分别为7-11%、15-20%、15-20%和20-25%,远高于发达国家平均损失率;折算经济损失达3000亿元以上,相当于1亿多亩耕地的投入和产出被浪费掉。

德州,古称安德,简称德,位于山东省西北部、黄河下游冲积平原,是山东省的西北大门。北接河北省沧州市,南接省会济南市、聊城市,西邻河北省衡水市,东连滨州市,处于环渤海经济圈、京津冀经济圈、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以及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交汇区域。京杭大运河有140多公里流经境内,历史上曾是重要的漕运通道,现如今已定位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示范城市。 德州富产小麦、玉米、大棚蔬菜、西瓜、西红柿等农产品,又处于交通运输的枢纽,有天然的地理优势。对于农产品高损失率的问题,在德州地区率先推广产地初加工是否是一个针对该问题有效的解决方案呢?

案据:

一、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

1.查阅农产品相关国家政策

1.1 2002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02〕62号)提出:要加大投入力度,落实税收支持政策,给予相关金融支持。

1.2 2009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扶持农业产业化经营,鼓励发展农产品加工,让农民更多分享加工流通增值收益。

1.3 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推进乡镇企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扶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自办农产品加工企业。

1.4 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兴办农产品加工企业,研究制定支持农产品加工流通设施建设的用地政策,扶持产地农产品加工等配套设施建设,重点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初加工和贮藏设施予以补助。

1.5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对示范社兴办农产品加工业给予补助,逐步扩大农产品加工增值税进项税额核定扣除试点行业范围;适当扩大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项目试点范围。

1.6 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支持粮食主产区发展粮食加工业和推进以农产品精深加工为重点的新兴产业技术研发。

1.7 2014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提出,鼓励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涉农企业重点从事农产品加工流通和农业社会化服务,带动农户和农民合作社发展规模经营;落实和完善相关税收优惠政策,支持农民合作社发展农产品加工流通;推动供销合作社农产品流通企业、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网络终端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接,开展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服务。

1.8 2016年农业部《全国农产品加工业与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规划(2016—2020年)》,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充分发挥农产品加工业引领带动作用,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拓展农民增收渠道、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探索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实现“四化同步”、推动城乡协调发展。

1.9 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意见》基本原则,以农为本、转化增值,立足资源优势和特色,以农产品加工业为引领,着力构建全产业链和全价值链,进一步丰富品种、提升质量、创建品牌,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市场主导、政府支持。尊重企业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针对农产品加工业的薄弱环节、瓶颈制约和重点领域,强化政府服务,加大扶持力度;科技支撑、综合利用。依靠科学技术,建设全程质量控制、清洁生产和可追溯体系,生产开发安全优质、绿色生态的各类食品及加工品,促进资源循环高效利用;集聚发展、融合互动。充分发挥新型城镇化辐射带动作用,引导加工产能向农产品主产区、优势区和物流节点集聚,促进加工企业向园区集中,打造专用原料、加工转化、现代物流、便捷营销融合发展的产业集群。

2.查阅相关文献资料

[1]《农产品加工政策问答》

[2] 程郁,周群力,彭超,等.农产品产地初加工的现状、补助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农产品市场周刊,2020,26-29.

[3] 农业农村部农产品加工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北京),疫情期间农产品收贮运及产地初加工环节风险分析与防控[N].农民日报,2020.

[4] 马鞍山市政协,融合发展 做“强”农产品加工业[N].江淮日报,2019.

[5] 普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促进农产品加工业跨越发展的实施意见[N].普洱市人民政府公报,2019.

[6] 王军.农民合作社是发展农产品初加工的重要载体[J].中国农民合作社,2019,(4):45.

[7] 郑丹.农民合作社发展农产品加工大有可为[J].中国农民合作社,2019,(3):25-26.

[8] 张正周,郭奇亮,刘继,等.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及冷链物流发展现状[J].农业科学,2019,39(03):39-41.

[9] 武春燕.《关于进一步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意见》[J].行业视角,2019, 58-59.

[10] 许为鲸.农产品贮藏加工现状和发展趋势[J].行业聚焦,2018, 44-45.

[11] 宗锦耀.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J].农村工作通讯,2017, 31-33.

[12] 韩长赋.大力推进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加快发展[N].农民日报,2017.

[13] 徐泽玮.国外农产品冷链物流行业的发展经验及对中国的启示[J].安徽农学通报,2015,21(22):113-114.

[14] 张维.借鉴国外经验发展中国农产品物流[J].世界农业,2015,8(436):204-209.

[15] 石少春,范静.国外农产品物流模式的经验与启示[J].现代物流,2017,(3):120-122.

[16] 杨阳.国外农产品电商物流模式的发展经验与借鉴[J].科技经济导刊,2018,26(26):212-213.

3.向农业农村局相关部门沟通和调研

积极、主动向德州市、临邑县农业农村局相关处室、科室进行沟通交流和调研,了解农产品的损耗与浪费产生的原因,为产地初加工问题有效的解决提供有质量的方案。

4.学习并借鉴国外发达国家和经验丰富兄弟省市的建设性经验

(1)优化农产品加工产业结构布局。培育优势特色农产品产业带、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分布,合理布局原料基地和农产品加工业,形成生产与加工、科研与产业、企业与农户相衔接配套的上下游产业格局,促进农产品加工转化、增值增效。围绕粮食、棉花、果品、蔬菜 、畜牧、渔业、中药材等优势特色产业,建设以德州等市为中心的粮食加工企业集群。

(2)加快农产品初加工发展。以粮食、油料、薯类、果品、蔬菜、菌类和中药材等为重点,支持农户、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改善储藏、保鲜、烘干、清选分级、包装等设施装备条件,促进商品化处理,减少产后损失。加快鲜活农产品保鲜物流体系建设,促进加工减损增效,提高产品附加值。通过实施相关项目和推广适用技术,推动农产品初加工水平整体提升。

(3)提升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充分利用高校科研院所人才、技术优势,扎实开展农产 品精深加工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加大生物、工程、环保、信息等技术集成应用力度,加快新型非热加工、新型杀菌、高效分离、节能干燥、清洁生产、无损和在线检测等技术升级,开展精深加工技术和信息化、智能化、工程化装备研发,挖掘农产品加工潜力,提 升增值空间。

(4)加强综合利用。选择一批重点地区、品种和环节,主攻农产品及其加工副产物循环利用、全值利用、梯次利用。  采取先进的提取、分离与制备技术,集中建立副产物收集、运输和处理渠道,加快推进秸秆、稻壳米糠、麦麸、油料饼粕、果蔬皮渣、畜禽皮毛骨血、水产品皮骨内脏等副产物综合利用,开发新能源、新材料、新产品等,不断挖掘农产品加工潜力、提升增值空间。

(5)加快农产品加工上下游产业发展。强化专用型农产品优良品种选育,支持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种业企业围绕我 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需求,强化加工专用型农产品品种资源 的引进收集和创新利用,从源头上提升农产品加工的原料质量。大力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构建以骨干优势农产品为重点、以信息化平台为依托、以冷链物流标准为支撑、以重点项目为基础的冷链物流体系,探索果蔬、肉类、水产品等从生产、加工、储藏、运输、销售到最终消费全程 “不断链”的冷链物流模式,提高全省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水平和效率。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城市快递网点和社区直接对接,开展生鲜农产品“基地+社区直供”电子商务。

二、国外农产品初加工产业发展情况

国外发达国家对农产品加工提供种类繁多的补贴,低息和贴息贷款,这些扶持措施为农产品产地初加工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保障。在日本,农业产业由国家政策实施严格保护,限制国外产品流入,以农民组织为核心组建农产品加工企业。我国虽然鼓励社会资本和民间资金投入农产品加工业,但没有专门的政府机构进行协调,现在对一些农产品初加工产业中应用的冷库、机械设备的建设和采购的补贴才刚刚实施,需要更广范围更加深度政策扶持。

国外还建立了用于促进产业发展的全面的金融服务组织,国家层面和民间资本都对科研给予大力支持。2009年,美国农业部70%的技术经费用于扶持农产品加工环节。加拿大基于国家层面设立了国家谷物研究中心和国家谷物局,用于加工的粮食原料必须先经过上述两家专设机构测试证明适于加工后才能用于加工产品,其粮食品种是否合格则由市场、加工决定,而我国恰恰相反,先经过育种,品种的产量质量合格后再推向市场,进而确定是否适合加工以及适合加工成什么产品。

发达国家农产品初加工产业的发达不仅体现在具有先进的管理经验和设备,更重要的是制定了众多种类的农产品加工标准和规范的操作步骤,相关的服务体系也非常完善,我国在发展农产品初加工过程中可以借鉴国外的经验结合国情制定相应的发展策略。美国的农产品初加工以农场主为主, 一般农场主负责加工装备的购买和基础设施的修建,国家提供贷款补贴或部分购置资金。印第安纳州的Hoekstra马铃薯农场种植了马铃薯约600hm,马铃薯采后初加工所需要的自动化清洗、分级初加工等设备设施均为农场自建,与前期的马铃薯收获设备相互配合,具有高度自动化的特点,马铃薯贮藏周期可达8~10个月。农产品加工中心 (APC) 是承担韩国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设施建设的主要部门,农协负责具体建设及运营管理,为用户提供农产品初加工技术、设备租用信息、产品交易信息等,很好地承担了信息交流平台的任务。

三、我国农产品产地初加工的现状与问题

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在农产品产业中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向上延伸至采收、种植甚至育种,向下则为精深加工、贮运销售,是产业中的重要环节,是城市与农村的连接纽带。农产品初加工产业发展两极分化极其严重,益海嘉里、中粮集团、光明乳业、新希望集团等外资公司、上市公司等大型企业拥有先进技术和装备,其初加工及深加工均已与国际接轨;我国农产品初加工产业从整体来说还处于相对落后的水平,产地初加工的意识还并不强烈,缺乏初加工设备或者设备非常陈旧,场地简陋,处理方法落后。发达国家粮食产后仅损失约1%,而我国损失达到7%~10%,由此可知,我国仅粮食损失每年就超过500亿元。2015年,四川省的果蔬产后腐损率约18%, 远高于发达国家5%的水平,由此测算,我国仅果蔬损失每年就1000亿元以上。因此,我国农产品初加工还有众多问题需要面对。

1、粮食贮藏

目前,以国家储备粮库为首的大型粮库的粮食初加工设备和技术较为完善,具有干燥、清选、脱壳、贮藏等初加工工序的设备设施,还具有相对先进的初加工技术,与发达国家相比,几无差距。但民间或者农户的粮食初加工水平仍停留在低效阶段。有关调查表明,每年我国粮食因虫鼠灾害、存储不当造成的霉变等引起的损失约120~190亿kg,经济价值约300亿元。马铃薯为第四大粮食作物,马铃薯的贮藏60%由农户自行完成,贮藏方法多为土埋、地头堆放、装袋后庭院存放、简单窖藏等原始方法,此类方法无法有效避免贮藏时失水、腐烂、发芽等问题,采后损失率仍然达 15%以上。

2、果蔬贮藏与保鲜

蔬菜和水果均为含水量高、产后呼吸代谢旺盛、极易腐烂变质,大部分果蔬采后的最初一段时间均是由农户自行进行初加工或者贮藏,其方法方式相对落后,设备设施简陋,为后期的贮藏运输、精深加工造成了大量损失。我国蔬菜损失率一直居高不下,约为20%~25%,主要是因为产地初加工水平不足;虽然我国苹果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占世界总量的40% 以上,但采后损失率同样居高不下。目前黄土高原地区苹果产后有近50%由农户进行贮存, 平均损失率为15%。渤海湾地区苹果产后有70%由农户进行贮存,损失率在15%~20%之间。因缺少适宜初加工及贮藏方法,贮藏窖库年久失修设计不合理,冷藏设备简陋甚至是缺乏,导致苹果腐烂、绵化的问题屡见不鲜。

3、发展模化

农产品产地初加工产业的发展水平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人口多耕地少,经营体制限制等问题制约了生产规模,形成了季节性强,生产分散,设备利用率低等问题。此外,农产品初加工的宣传不到位,民众对初加工认同感低,不了解行业属性的客户认为“初加工”技术含量低,投资大、风险高,因此对农产品产地初加工的重视程度不够;产地初加工设施应定义为农业基础设施, 应当更多注重于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而非经济效益,因此政府应当出台更多的鼓励政策,并给予更大力度的扶持。

方案:

产地初加工大大延长了农产品销售时间,有利于保持价格稳定,使农民可以主动选择销售时机错峰销售,有效确保了群众的切身利益。近年来,我国农产品精深加工发展迅速,有效推动了农产品加工转化增值,但总体上由于发展时间短,创新发展能力不足,政策扶持不到位,工作机制不完善,产业链条短,上下游环节不匹配,增值空间有限,迫切需要提高政策的指向性、精准性和可操作性,促进农产品精深加工增品种、提质量、创品牌,加快转型升级发展,提高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根据2018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的“实施农产品加工业提升行动”要求和国务院领导批示精神,为了促进产地农产品初加工高质量发展为此我提出如下相关提议或建议:

一、优化产业结构

统筹推动农产品精深加工与初加工、综合利用加工协调发展,与专用原料生产、仓储物流(含冷链物流)、市场消费等上下游产业有机衔接,与营养健康、休闲旅游、教育文化、健康养生和电子商务等农村产业有机结合、深度融合,优化产业链布局。加大果品、蔬菜、茶叶、菌类、中药材、畜产品和水产品等营养功能成分提取开发力度,以满足需求为导向,不断增加营养均衡、养生保健、食药同源的加工食品和质优价廉、物美实用的非食用加工产品的市场供应。探索多主体参与、多层次联动的农产品和加工产品市场化收购制度,建立健全农产品市场化收购调运、仓储物流和应急供应体系。

二、加快布局调整

农产品初加工产能要向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现代农业示范区和现代农业产业园布局,推动农产品就地就近转化增值;依托现有加工园区、物流园区、产业集聚区等,建设一批产业发展规模大、科技创新能力强、精深加工程度深、示范带动机制好、政策保障环境优的农产品精深加工示范基地,遴选推介一批农产品精深加工发展典型企业和综合利用典型模式,引导其对接国际市场,打造国际化品牌,形成国家竞争力。依托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化手段,加快形成品种专用、生产定制、产销对路的精深加工引领生产发展的新模式。

三、积极培育精深加工企业

把培育精深加工企业作为一项重要措施,支持加工企业加快技术改造、装备升级和模式创新,向产业链中高端延伸,向研发设计和品牌营销这两端延伸,不断提升企业加工转化增值能力,促进加工企业由小到大、加工层次由粗(初)到精(深)、加工业态由少到多、加工布局由散到聚。引导加工企业与农民合作社和农民构建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着力扶持一批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利益共同体,让农民更多地分享精深加工带来的增值收益,促进就地就近就业增收。

四、提升技术装备水平

实施科技创新驱动战略,加快建设一批农产品精深加工装备研发机构和生产创制企业,推动高等学校设立农产品加工装备相关专业,提升我国农产品精深加工技术装备研发能力。采取先进的提取、分离与制备技术,加快推进秸秆、稻壳米糠、麦麸、油料饼粕、果蔬皮渣、畜禽皮毛骨血、水产品皮骨内脏等副产物综合利用,开发新能源、新材料、新产品等。建立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加工技术装备目录,支持和鼓励企业和单位攻破关键核心技术。

五、加强人才培养

组织实施好农产品加工业人才培训行动。以科技创新与推广、经营管理、企业家和职业技能人才为重点开展专题培训。推动国家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体系、农产品加工科技创新联盟和农产品加工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建设。逐步建立涉农专业毕业生到农业企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实习的培养制度,缓解毕业生实践能力不足和企业用工难等问题。

六、加大财政支持力度

鼓励各地综合运用贴息、奖补等政策,按规定统筹相关资金支持精深加工企业发展。逐步将农业企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纳入培训机构范围,依托其开展农业技术、经营管理等培训,既满足培训学员的实际操作需求,也能补贴新型经营主体,拓宽其经营范围。落实农产品加工企业可以凭收购发票按规定抵扣增值税政策。

七、强化金融服务

鼓励金融机构综合考虑自身发展战略、企业状况和市场定位等因素,加大对重点精深加工企业、综合利用加工短缺产能和重要特色农产品原料收购的信贷支持力度,合理提高授信额度,允许符合条件的企业流动资金贷款周转使用,满足企业对差异化金融服务的有效需求。不断创新产品和服务,加大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信贷支持,引导担保机构在企业贷款、发行债券等进行担保增信,建立多层次风险缓释措施和风险分担机制。建立偿还意外风险保障制度,拓宽精深加工企业融资渠道。支持符合条件的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申请发行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专项债券,申请上市、新三板等挂牌融资。

八、落实用地政策

各地应细化用地用途分类,增加农产品精深加工、综合利用加工和仓储流通设施用地规划空间。对农产品精深加工、综合利用加工和仓储流通设施建设用地,在年度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安排上予以倾斜支持。优先考虑现代农业示范区、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产品精深加工示范基地、加工园区、产业集聚区建设用地,引导加工企业入驻加工园区、产业集聚区集中发展。支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依法办理审批手续后,以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入股、联营等形式与其他单位、个人共同兴办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支持精深加工企业将企业总部和加工产能向县城和中心镇转移。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的用地指标要重点支持农产品精深加工发展。市、县农业农村和自然资源等部门应加强在农产品精深加工、综合利用加工用地落实方面的沟通协作,切实做好用地保障。

九、建立工作机制应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意见》要求,发挥牵头作用,履行规划、指导、管理、服务等职能,督促各项政策措施落实。支持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农业各类产业联盟、行业组织加强科普宣传,引导广大消费者科学消费、健康消费,共同推动农产品精深加工发展,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关于德州市推广农产品分销前产地内初加工的议案的答复

类别【A】

德州市财政局文件

德财函[2021]20号 签发人:王健

经验丰富平台优质_经验丰富知乎_优秀的经验

对市十八届人大五次会议代表第430号建议的答复

沈连忠等9位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德州市推广农产品分销前产地内初加工的议案》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支持创建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现代农业产业园、产业强镇

市财政局高度重视产业集群、园区等创建工作,密切关注研究上级政策,主动对接省厅业务处室,最大限度做好争取工作。一是陵城区、夏津县、禹城市入围的沿黄优质小麦产业集群入选2021年国家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名单。该项目争取中央财政奖补资金总额2亿元,我市三个县预计将获得中央补助资金1.2亿元。二是齐河县成功创建2021年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预计获得中央补助资金1亿元。三是平原县王杲铺镇成功创建2021年国家农业产业强镇,争取中央补助资金1000万元。三个农业产业项目的顺利创建,将助推我市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促进农业高质高效,进一步推动农产品精深加工发展。

二、积极推动农业信贷担保业务发展壮大

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建设作为转变财政支农方式、构建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多元投入机制、缓解农业农村融资难题的重要手段,全市各级财政部门多措并举、主动作为,积极帮助农担公司协调有关单位,并通过财政资金安排风险保障金3960万元,有效降低农担公司信贷风险,全力推动农担工作不断发展壮大,持续提升农担政策影响力,进一步提高对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的支持力度,为助推全市乡村振兴贡献积极力量。

三、加大农技培训拓展支持力度

2021年,在受经济下行叠加疫情防控影响,财政收入回落幅度大,减税降费力度大,刚性支出增长快,各级财政收支矛盾更为尖锐的情况下,按照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市级财政安排资金420万元,专项用于农机服务体系培训和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发展工作,进一步提升农产品初加工技能和供销服务能力,有力促进产地农产品初加工高质量发展。

下一步,我们将根据您的建议,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措施,综合运用各种政策工具,统筹各类资金资源,加大农产品加工支持力度,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作出积极贡献。

感谢您对政府工作的关心,还请您对我们的工作继续予以关注和监督。

2021年5月20日

联系单位:德州市财政局,电话:2381888,联系人:吴蓉

抄送:市委督查室、市人大常委会人代室、市政府督查室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