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林徽因的儿子梁从诫问她:“妈妈,要是日本人打过来,我们该怎么办?”可没想到,林徽因一脸淡定地回答他:“咱中国的文人,总归是有一条后路的,家门口不就是扬子江嘛。”
【喜欢小编写的文章的小伙伴,可以点一个赞赞,点一个关注,评论一句,这都是对小编的莫大支持,小编也会继续努力创作更好的优质作品的】
其实在抗战之初,林徽因就曾接到过外国友人的来信,希望他和梁思成可以去国外生活。
这样既可以保证生命安全,还可以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
确实如此,凭借林徽因和梁思成的学问,无论他们去往哪个国家,都会得到重用。
但林徽因非常坚定地回绝了朋友的邀请,她回信说:
“祖国正处于危难之中,自己是绝不会离开她的。如果真有那么一天,即使死也要死在祖国的土地上!”
而彼时,林徽因的儿子才只有8岁,正是上小学的年纪。
梁从诫已经8岁,他也已经从课本上知道屈原、文天祥等人的事迹,他也明白妈妈林徽因所指的“后路”其实就是投江自尽以身殉国。
梁从诫深知妈妈的性格,接着问:“妈妈,那我和姐姐呢?你就不顾我们了吗?”
林徽因回头看了看儿子梁从诫抚摸着他的头叹息了一口气,说道:“到时候我可真就顾不上你们了。”
梁从诫当时才真正认识自己的妈妈,在妈妈林徽因瘦弱的身体里,竟然有如此铮铮铁骨。
说起林徽因,大家只知道她是一个作家、文人,其实在其他领域上,她也是大师水准,林徽因不仅是一位作家诗人,也是一位杰出的建筑大师,她的人生经历波澜壮阔,充满传奇色彩。
1931年至1937年间,林徽因与梁思成一道,对国内许多地方的古代建筑进行了实地考察与测量。
许多珍贵的古代建筑物,都被掩埋在了深山老林中。但是,他们不怕辛苦,千里迢迢跋山涉水,就是为了要保住这些古代的文化遗产。
为了考察中国古建筑,他们端着单反相机,走遍15个省份,100多个县城,绘制了2000多处古建筑实测图。在汗牛充栋的工作之余,林徽因还患上了重病。
但即便卧床不起,她还是和梁思成一起合著了11万字的《中国建筑史》,为中国建筑理论研究奠定了基础。
抗战彻底爆发到抗战结束,梁思成和林徽因也一直到处走访,身体力行地走访着各个地方,为中国的建筑学添砖加瓦。
可以说,没有林徽因,就没有梁思成的成功。她是梁思成工作中的“眼睛”,对梁思成的建筑设计思想贡献巨大。
作为一名女性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林徽因不仅在建筑设计上独树一帜,在建筑理论研究上也有独到建树。
林徽因的成就也很大,她参与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的设计,她主持设计了人民英雄纪念碑。她和丈夫梁思成开创了清华大学建筑系。
由于长时间的奔波,林徽因的身体越来越差,最后,57年的“拆城墙”运动,让她眼睁睁看着城墙被大面积拆除,导致身心俱疲,身体愈加低下。
最终,林徽因因病去世。
一代才女、建筑学者就此去世,可她留下的建筑学著作、诗作都留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