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全球最大专利数据平台IPwe的专利数据已通过数据交易网“一键上架”至国内10大主流数据交易所(中心)。IPwe成立于2018年,是一个利用区块链、预测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进行无形资产智能管理的全球性平台公司。IPwe透过拓展传统的知识产权市场,以清晰可验证的指标提高数据透明度,在实现降本增值的同时,更提高了企业的研发投资回报率。
本次采访以专利数据及专利数据价值释放为主题,邀请两位专家进行相关知识的分享与问题的解答。
数据与专利的双轮驱动
我们应该如何认识专利,它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王志涛:首先专利是一种权利,我们叫知识产权,尽管我们有时候会直接用IP这两个字母来代替知识产权,或者更准确一点叫Intellectual Property,不管字眼如何,至少最终的定位都是一种权利。
从法律层面上讲专利权是一种独占权,一般来说当我们谈到专利权的时候,假如您是发明人,申请了这项专利,您就拥有了这个专利和它背后技术的独占权,专利权的本质是用公开来换得保护,我申请专利,是把这件专利背后的核心技术和细节给公开了,同时我也用公开换到了独占权的保护,不光是法律权利角度上的独占权,它更多的是能够让你因为获得独占权,而能够使任何侵犯了我的独占专利权的人受到相应的惩罚的权利,可以是赔偿,也可以是法律的侵权诉讼路径。林肯有一句很形象的话,他讲到专利制度就是给“天才之火浇上利益之油”,首先这一制度保障与认可了发明者的投入和付出,给予他们鼓励和补偿,从而在法律层面上鼓励更多人去进行创新。同时它也意味着给发明人带来了经济利益上的收益,那也就说明专利可以被列入资产类别,因为它能够给我带来利益上的收获和补偿,成为无形资产。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专利有两个核心属性。第一它是一种法律权利,第二它是一种资产类别。到了今天这样一个数字时代,专利逐渐成为一种越来越重要的资产,它的重要性在很多行业领域已经超过了很多有形资产,那么我们不难预见,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随着人工智能、区块链等等技术的发展,无形资产的占比只会越来越高,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专利作为所有无形资产之中最具有技术含量的一种类别,无疑也会变得越来越重要。
吴大有:我从数据交易的角度来谈谈专利数据的重要意义。我们在谈数据交易的时候,谈的不是一般的数据,因为其实数据也跟专利一样,有高价值数据,也有低价值数据。我们希望在数据交易所拿到的交易数据都是高价值数据,高价值数据来自高质量的数据来源,高质量的数据来源于具有比较高质量地生成数据的过程的企业,这就关系到一个企业内部的质量管理能力了。
这跟企业专利能力就有明显的正向关系。一个企业生成专利的能力很强,就代表它内部有很稳定的进行专利生成的专业试验能力,所以它才能源源不断地产出高质量、高价值的数据。那这一企业可能在高质量管理上达成了四个非常重要的流程:质量控制,管理控制,流程控制以及持续创新控制。有这一基础的企业产出的数据是高价值数据,专利数据也会有好的表现。我也希望去帮助企业了解,当企业产出专利产品时,补强它的专利能力和数据能力,既能拥有高价值的数据产出能力,也能够去保有高质量的专利的核心竞争力,把这两者当做它的核心的双轮驱动。
专利估值的创新探索
IPwe的专利估值模式是怎样的?
王志涛:我们IPwe做了20年的知识产权运营,其中主要是专利的资产运营,我们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主要是在欧美市场,我们用传统的方法进行专利的评估,传统的方法指的就是借助人力,也就是专利分析师,利用数据库这一工具,对专利做出价值上的评定。在2003年到2013年的十年过程中,我们完成了很多专利的评估、专利的交易以及专利的产业化。
同时我们也发现从商业模式角度上来讲根本性的问题。第一个问题就是这样传统的评估过程带有很强的主观性。不同专家检索的水平有高有低,知识结构也有区别,每一次评估时的专注度、精细度、检索式和检索结果也是有差异的,这就导致无形资产专利很难得到大众认同,对于传统方式下的评估结果,大多人也是抱有不认可的态度,或者仅仅用来参考。
从企业运营的角度来看,我们也发现这种商业模式并不好,我们做的项目越多,需要的人手也越多。边际成本没有得到任何的降低,需要人数不断增加。项目规模化变成了扩大人力规模,但是效益并没有提升,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它不是一种好的商业模式。从另一个层面上讲这一方式没有体现专利的独特性。每一件专利之所以能够获得授权,是因为这件专利有创造性,有吸引性,还有实用性,所谓专利的三性。专利本身的独特性也就意味着没有人能够熟悉每一件专利所覆盖的所有技术领域,即使它属于同一个行业,每一个专利的所覆盖的创新点与技术方向也是千差万别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没有一个技术领域的专家能够去评估和全面的了解和把握。
考虑到刚刚提到的两个因素,第一个是我们自身的经验,从商业模式的角度出发。第二个就是专利本身特性。我们就在思考怎么样才能够对全世界越来越多的专利作出一种相对客观同时兼顾专利独特性与创新性的评估呢。现有有一个办法也就是我们熟知的人工智能技术。Chat GPT 横空出世以来,大家越来越认同的人工智能技术。所以从2007年开始,我们就开始投资做人工智能技术的研发,希望通过人工智能的方式能够做到客观评估,由于它数据量不断增加,算法不断迭代,评估的精准度也能够不断地得到提高。
2013年我们就做过一个对比评估,我们将人工智能的评估结果跟美国专利商标局的专利审查员所做的稳定性评估结果做了对比,发现当时的人工智能已经可以超越人的评估准确度。在2013年,我们已经深刻地体会到了人工智能的重要功能,通过对它加以训练,它的准确度可以很容易地超越人的准确度。所以在这之后,我们又不断对人工智能算法进行迭代,围绕着专利的多个属性,得到了多个人工智能的算法。它是一个人工智能的工具集套工具。
以上就是第一个阶段,我们所用的传统的方法和我们面临的挑战以及应对挑战的一些尝试。第二个阶段就是2018年以后,我们IPwe品牌的出现,我们认识到人工智能的力量能够超越人工的能力,但是仍然有所欠缺,这就涉及了另一个新技术也就是区块链技术,人工智能大大地解放和提高了生产力,但是从生产关系上,专利作为一种资产类别,它能够起到它特有的作用。如果要让全世界这么多专利能够真正变成为一种大家所普遍认可、能够看得见摸得着的如图有形资产一样,能够被大家感知到价值的存在,区块链技术对于生产关系的改造不可或缺的。
人工智能大幅度提高了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如果不做改造、不做改革,专利仍然无法真正变为一种资产类别。所以从2018年开始,随着IPwe的这个新品牌的成立,我们围绕着区块链技术跟人工智能技术有机结合的路径做了大量的探索和实践。一直到今天,我们把区块链技术和我们长期以来研发和实践应用的人工智能技术集成到IPwe平台的底层。从生产关系的角度把专利当作一种资产。去进行改造,包括资产的确权,权利的变更,专利流动可追溯等等,从多个角度在透明的基础上,进一步借助区块链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让它在可信的前提之下流通,这就是我们所做的探索,也是我们实际自己走过的20年的历程。
专利的估值从哪几个层面展开呢?
王志涛:因为专利是一种法律权利,所以在评估专利价值时,除了考虑其经济价值之外,还需要考虑其法律属性,例如专利申请书中的权利要求部分是否真正涵盖了创新内容。因此,专利质检的评估也包括对法律层面的属性进行评估。
专利评估通常从三个维度进行:首先是专利的市场价值,即一个单一专利或专利组合的经济价值;其次是专利的稳定性,即专利是否能够抵抗抵制或诉讼;最后是专利的可实施性,即能否在实际环境中有效实施该专利。
IPwe具体的估值方法包括成本法、市场法和收益法,我们采取了多项技术和指标来展开评级。对于专利组合,我们将每件专利归入一个技术领域,进行评级,最后对专利组合进行评级。
专利+数据=核心竞争力
专利如何帮助驱动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从而达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呢?
王志涛:首先我们要认清专利的定位。这里提到技术市场的概念,它在产品市场下面,对于硬科技企业来说,它就是一个创新市场。虽然我们呼吁重视专利及其价值,但是我们不能夸大专利价值。专利并不能够代表所有的创新成果或科技成果,因为对于有些企业来说,它们可能会有选择地申请专利,它往往不一定去针对最核心的技术申请专利,而对一些比较外围的结合技术等去申请专利。而最核心的专利技术以商业秘密的形式由企业私密持有,可口可乐就是一个最典型的例子。所以我们先不要过于夸大专利的价值,它不代表所有好的科技成果。反过来看专利也确实能够去研判创新,研究竞争对手,掌握创新情报。从这个角度来看专利是最好的抓手,也是更客观的一个说明与定位。
关于专利价值的释放,我这里举两个例子。第一个是手机品牌,过去诺基亚等手机品牌代表的功能型手机市场。它们强调手机的结实耐用、防水性能、通话质量等各种特点,竞争激烈。但是以苹果为代表的智能手机的出现,让功能型手机迅速衰落,许多公司和品牌都消失了,产品类型也不复存在。现在,我们每天使用的智能手机,无论是华为还是苹果,上面拥有不少于25万件专利。智能手机产业是一个极其专利密集的行业。这也说明了如果只关注产品和市场竞争,忽略了技术市场上的创新,即使公司规模再大,市场份额再高,也可能在瞬息万变的创新中一夜之间瓦解。创新速度越来越快,周期越来越短,我们已经进入了这样一个时代。
第二个例子是来自我们的一个合作伙伴,这位创业者曾是一家纳斯达克上市公司的董事长CEO,该上市公司专注于知识产权运营,所以他每天都在评估和分析全球不同创新主体的专利和专利组合。在2014年至2015年期间,他注意到一个技术,虽然只申请了67项专利,但可能会对某个行业产生重大影响。这位企业家对技术创新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广阔的视野。他意识到这67项专利背后代表的技术创新可能会引发行业的改变和颠覆。因此,他辞去了在上市公司的职位,创立了一家初创企业,并成功说服了惠普公司的管理层,以这67项专利作为入股条件。
随后,他以这67项专利为基础,进行融资并建立了一家全新的公司。在过去的几年里,他们不仅自主进行研发并申请了更多的专利,还向IBM和惠普公司购买了各自的专利。这些举措进一步增强了他们原有的专利组合,也巩固了他们在技术创新领域的竞争优势。这家公司成功地在去年再次登陆纳斯达克上市,成为一个典型的创新企业。他们拥有真正的创新技术,通过颠覆传统市场并为各行业的发展带来更多成果和社会进步。
这家公司其实是做智能玻璃的,这家公司之前致力于创新电子设备屏幕,如手机和电脑屏幕,但这位创业者具有更广阔的视野和对专利运营的经验,他敏锐地意识到这些专利背后的技术可以广泛应用于建筑玻璃领域,包括汽车玻璃和商用写字楼的玻璃。这项技术创新不仅取代了传统的窗帘,而且通过使用太阳能技术,让玻璃能够自行储存太阳能并供电,实现了玻璃颜色的自动调整,它不仅取代了传统的窗帘还降低了玻璃改造的成本。
这个例子很典型,在产品市场上存在一些固有的问题,但这些问题往往被人们习以为常,不予重视。然而,正是这些问题所代表的广阔市场潜力,使得创新企业能够充分认识到这些问题并找到新的解决方案。在技术市场特别是专利市场上,创新企业能够找到能够打破现有产品格局的创新技术,并通过运用资本市场的力量说服专利权人以股权入股的方式进行合作。再利用资本市场融资的力量,进行快速的小试中试和概念验证。
创新企业还可以通过购买或许可他人拥有的创新技术,缩短研发周期,并迅速构建强大的专利组合。这样一来,通过专利的法律保护,创新企业能够在市场上占据制高点,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通过挖掘专利的深度和广度,创新企业能够构建强大的专利护城河,从而在原本被人们忽视的既有产品市场中抢占制高点。由于其他竞争对手很难进入这个市场,创新企业几乎可以垄断该市场。从而实现企业的巨大成功。
吴大有:在国内,很多人对专利和数据交易还不太理解,尤其是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2022年,更需要人们深入思考、学习和了解这些新型交易形态和经济形态。那些能够优先掌握这些核心竞争要素的人或企业,往往能够改变市场格局并创造伟大的企业。一个例子是索尼公司的故事,当时索尼的CEO井深大非常敏锐地关注全球的专利趋势。在收音机时代,所有的收音机都使用真空管技术,但美国贝尔实验室率先将真空管缩小为晶体管,并取得了相关的专利。井深大及时获取了这个专利,并将其应用于随身听等产品的创新中,取得了巨大成功。
这个故事以及其他类似的故事都证明了关注并获取前沿优势的重要性,将其转化为企业竞争的护城河。同样,当谈到专利和数据的关系时,如果将数据视为核心竞争力,并结合专利保护,也可能取得类似的结果。因此,对于企业和个人来说,深入了解专利和数据市场的运作机制,并将其作为战略的一部分,有助于提升竞争力并在市场上取得成功。
企业在购买专利等之后,如何有效去应用专利呢?
王志涛:第一个从IPwe这个新品牌成立之后,我们从实践中发现,专利价值不能过分夸大,它是有缺陷的,专利制度本身是存在漏洞的,只是现在没有更多更好的保护创新与奖励创新的支付来代替它。制度是有缺陷的,同时专利本身作为一种无形资产它也是有缺陷的。
第一专利本身是非常抽象的。尽管专利申请和公开了专利文本,但从专利文本本身来看,并不能直接理解和实施该专利的内容。第二专利往往不是一个单一的创新点或技术,而是由一个研发团队在创新过程中逐步取得成果,并在不同的研发里程碑阶段发表论文和申请专利。科技创新往往不是单一的一件专利,而是由多个专利组合而成。这个专利组合可能包含基础专利、核心专利和外围专利等不同类型的专利。所以我们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往往需要考虑是不是应该形成特定的专利组合,以便专利更好地发挥作用。
第三即使企业拿到了专利也不见得能顺利生产产品。我们现在讲应用主要是科技产品的转让和转化,以及产业化。我们在实际生产产品的过程中最好能够有专利研发人员来参与,以便更好地理解专利的功能与应用。从专利的法律权利属性来讲,它能帮助企业去狙击竞争对手,利用专利的攻防属性,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扩大竞争市场。
现在中国的专利数据、数字经济发展迅速,企业的领导者也更需要加强对专利数据的认知和重视,不然很可能在市场的洪流中崩坏瓦解,这样的例子屡见不鲜。
专利的上游是研发市场,包括研发技术、研发人才等,下游是产品市场,这两者之间正在形成一个越来越大的专利市场,专利在逐渐成为一个产品,这里也就涉及了专利的买卖。自己研发专利当然是最有保障的,但是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精力,而外购专利会更加省时省力,或者通过渠道去寻找相关的研究人员或技术,借助这些人员或技术的帮助,简化企业内部专利研发的流程,降低成本,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总的来说企业有很多种途径去研发专利、购买专利、优化专利和使用专利,将专利转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从而进一步发展企业经济,丰富企业资产,实现企业成功。
专家介绍
研究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