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主题为“践行‘双减’政策 问道‘增效’课堂”的教研活动在福州市晋安区举办。活动旨在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将“双减”政策落实到学科课堂教学和课后服务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本次教研活动,希望通过聚焦小学数学学科如何落实“双减”“考试管理”政策,围绕教学实现提质增效、课堂构建反馈机制、作业实现减量增效、课后科学培优补短等内容,有效解决教育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和难点,实现课堂教学提质增效、作业设计减量增效、课后服务管理增效、学情诊断精准增效。活动采用线下交流与线上直播的方式进行。
海峡教育报直播截图
主题沙龙精彩纷呈
一起来感受现场~
沙龙主题:
小学数学践行“双减”政策的困境及其破解
沙龙成员:
陈坚(主持人):福州实验小学校长,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
林碧珍:福州金山小学副校长,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
游利瑛:福州教育研究院小学数学教研员;
陈传兴:台江区教师进修学校教研员。
研讨过程:
陈坚:“双减”是习近平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具体体现:“双减”的实质是促进教育公平,尤其是促进边远地区和家庭社会处境不利子女获得更加公平的教育机会;“双减”也是避免因过度教育而导致人才选拔失真、失准的举措,是防止“高分低能”的有效方式之一。我们必须清晰地意识到,“双减”不能以牺牲教育教学质量、牺牲学生发展为代价。我们既要“减负担”,也要“保质量”,必须在理性思维的指引下将“双减”落实到学科教育教学中。然而,“双减”实施以来,我们在学科教学过程中碰到了一些问题和困境。如,有些家长反映,一二年级没有书面家庭作业了,数学学科不知道该让孩子干啥,因此要求教师适当布置一些书面家庭作业。我们该如何解决为好呢?
游利瑛:关于这个问题,有两点需要强调:第一,书面作业还是要的,但应该在校内完成,要用好课后服务时间,避免加重课外负担;第二,强调“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不是说不能布置作业,而是要改变传统以书面家庭作业为主的方式,创设形式多样、活泼有趣的非书面作业。为了跟传统的书面作业区分开来,我们不妨把这种新型作业成为活动性练习。
陈传兴:实施活动性练习,应该考虑哪些因素?
游利瑛:实施活动性练习时,要考虑教材相关知识的生活背景,更要考虑学生的成长规律。教育家怀特海提出“个体成长三段论”,认为人的成长要经历浪漫化阶段、精确化阶段和综合应用化阶段。一二年级的学生年龄小,正处于人生的“浪漫阶段”。他们的言行多受感性支配,缺乏理性力量,我们不应对其进行过度智力开发,如上海晋安区一些一二年级学生就只有数学活动课。我们要改变应试思维,更多地遵循小学生思维发展的规律,让自然、艺术、科学成为童年最浪漫的珍藏。我们还要唤醒学生内心的自觉、自立、自主,让学生走出被动式的“作业状态”,进入主动式的“学习状态”,更要引导学生保持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也就是说,不做书面家庭作业,可以做素质家庭作业。
陈传兴:林碧珍长期坚持在一线教学,除了游老师提到的素质家庭作业类型,您平时会给学生布置哪些非书面家庭作业。
林碧珍:我觉得,可以布置一些绘本阅读、数学游戏、综合实践活动等。如,学习了长度单位的认识,就可以布置孩子回家后进行一些测量和估测活动,找找身上的尺子,(动作1厘米,一分米、一米)并用身上的尺子估一估、量一量身边的物体;学了加减乘除的计算,可以回去利用扑克牌,跟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一起玩钓鱼游戏,即每人各出一张牌,谁先算出结果,就钓到鱼,扑克牌归谁,最后谁手上剩的扑克牌多,就算谁赢。这样的游戏能既巩固所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培养学生的专注力,提升学生与人交往合作的能力。
游利瑛:多数老师感觉“双减”对一二年级的影响更大些,不仅不能布置书面家庭作业,还不能组织“纸笔考试”。不能进行纸笔考试,一二年级小学数学该如何评价?
陈坚:传统的评价体系对低段孩子的评价显得过于单一,无法鲜活地呈现孩子们的学习情况。在“双减”政策之下,无纸化测评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的方法,更关注学生的综合素养,更有利于孩子长期发展的特质。教师要树立全面发展的质量观和科学的教育评价观,有目的的加强学生学习过程性评价、鼓励实践性评价和强化养成性评价等三类评价。其中,养成性评价对孩子的一生都有影响,尤其要高度重视。
陈传兴:养成性评价,是一个很好的视角,请您简要的介绍一下如何实施养成性评价。
陈坚: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是什么?就简单方面讲,只须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养成性评价,就是从低年级开始培养良好的习惯的同时开展实时的跟进评价来有效促进学生养成好习惯。因此,每一位教师都要注重对学生从小处细节入手,逐项落实、逐项固定、逐项进行评价,以期待产生联动效应,逐步形成良好的习惯。如,简单的项目养成有举手提问、有序排队、整理书包、书写姿势、认真读书、认真倾听等。抓好了细节,就抓好了学生成长的钥匙,就能有效促进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林碧珍:游利瑛老师,您作为市级教研员能不能给大家介绍一些我市在无纸化评价方面的典型经验供大家学习借鉴?
游利瑛:我市不少学校“双减”后在进行无纸化评价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如,仓山区教师进修学校附属第三小学就在研究“趣味乐考积能量,多元评价促成长”,学校运用班级优化大师APP对学生进行日常的过程性学习态度评价。运用希沃课堂反馈器学生的即时学习技能进行评价,组织“趣味游园”活动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鼓二小进行的实践作业“期末创意测试”“项目化测试”等,效果都很好。
游利瑛:大家都关注一二年级的评价,也谈的比较多。有些老师认为,一二年级考不考本就无所谓,但三到六年级不考不行。现在每个学期只能考一次,心里也很没底。三到六年级,该如何评价学生,把握学情呢?
陈传兴:一个学期就进行一次纸笔测试,当然不能以一份卷子的成绩给孩子定性。我们对纸笔测试结果要科学对待,不唯分数,而应针对不同孩子知识的薄弱和突出部分进行具体分析,发挥评价的诊断、导向功能。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命题研究,处理好过程和结果的关系,关注数学思想,以核心素养测评为命题导向,激发学生的学,改进教师的教。特别要强调的是,不能将考试尤其是纸笔测试等同于评价,因此降低纸笔测试频次,评价的机会并不因此减少。具体来说,评价必须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体现在学习的方方面面。除了某个时间段的纸笔测试,更多应该是对整个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如课堂观测、课后作业完成情况、实践活动参与情况等综合评价,对孩子的整体学习情况作出评估,精准诊断孩子的学业水平。
陈坚:不同教师对评价的理解不同,采用的方法不同,得到的结论就可能不同。部分教师反映,“学生双减”后的一些数学能力明显减弱,如计算不像以前那样算得准、算得块,会影响后续数学学习。这个问题,可以怎样解决?
林碧珍:首先要明确什么是能力,通过千锤百炼练出来的算得快、算得对就说明运算能力强吗?通过大量刷题能正确地解决问题,难道就能说明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吗?一定不是这样的。运算能力主要指能够根据法则和运算律正确地进行运算的能力,培养运算能力有助于学生理解运算的算理,寻求合理简洁的运算途径来解决问题。简单地说,运算能力有三个主要表现特征:正确运算、理解算理、掌握算法,算得合理、简洁。因此,判断学生运算能力强不强,不仅要看是否算得对、算得快,更重要的指标是能否根据算理和算法以及定律算得合理算得简洁,运算能力强的孩子一定会根据数据的特点进行简洁合理的计算。因此,评判一个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强不强,不是看他是否会解决见过、练过的问题,而是看他在面对新问题时能否调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思想方法,自己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从而获得问题的解决。学生的能力不是靠刷题刷出来的,要靠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结合数学知识的教学适当及时地渗透数学思想,引导学生领悟学习数学的门道,帮助学生积累活动的经验,引导学生学会自我学习、主动解决问题,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提升学生能力的目标。
陈坚:各位老师,本次活动的主题是“践行‘双减’政策,问道‘增效’课堂”,各位教育界的同仁们,已经将“双减”落实也落地,减负提质是个永恒的课题,请现场的3位嘉宾用一句话来表达对实施“双减”政策的思考。
林碧珍:只有提高课堂教学和习题设计的质量,才能落实“双减”政策精神。我们应该以考查学生的核心素养为目标,设计出分层次、开放性、能体现思维过程的习题,以此来检测学生的收获和困惑,反馈教学中的问题,并及时调整我们的教学。
游利瑛:课堂低效,作业就是负担;课堂高效,作业就是锦上添花。医生的功夫在病床,教师的功夫在课堂。每个人都有自己成长的节奏,我们要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权,从生命的高度看生活,从终点的角度看起点,向课堂要质量。
陈传兴:减负不减质,需要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知识靠讲是讲不完的,培养学生的学习力,才是双减最好的保障。
陈坚:“双减”的路很长,其成功与否最终取决于课堂教育教学效率,取决于每一位教师对学科教育教学现实问题的深入研究和有效破解,才能使我们的基础教育之基扎实,之能得以发展。我借用1963年叶圣陶先生到访福州实小时的题词来结束今天的主题沙龙,“小学植始基,并重德智体,自幼成良习,践之乃彻底”,与各位同仁共勉。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