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济南。
去黄河岸边走一走、看一看吧!一定会有不一样的感受!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至今已经4年了!
4年来,这条大河变得更美。
美,来自良好的生态环境,沿河的“绿色廊道”陪伴大河向东流去,两岸的水系鱼翔浅底、波光粼粼。
美,来自大河的长久安澜,奔腾向东的河水安静地见证着城市长高、长大。
美,来自两岸的日新月异,黄河流域中心城市乘势而上,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加快崛起。
美,来自两岸人民日复一日接续奋斗,向着中国式现代化的方向!
看到黄河,总有一种自豪感!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华夏文明的摇篮,孕育了光辉灿烂的文化,以其百折不挠的磅礴气势构筑起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成为我们伟大民族精神的重要象征。
“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2019年9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着眼全国发展大局,作出了加强黄河治理保护、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重大部署。
由此,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同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一样,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
2021年10月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支持济南建设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2021年10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济南主持召开了深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对山东提出“三个走在前”的重要指示要求,其中之一就是“在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前”。
黄河重大国家战略,为济南发展带来了千载难逢的重大机遇,也赋予了济南重大历史使命。
2019年11月,成立了由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任双组长的全市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全面统筹推进黄河重大国家战略落实工作。
4年来,这座城市在谋划发展、策划项目时,时时刻刻牢记自己的站位,从大局出发、从全局审视,自觉扛起使命与担当。
去年召开的济南市第十二次党代会,锚定“勇当排头兵、建设强省会”,进一步明确了济南新的发展方位:在新发展格局中,打造国内大循环的战略节点、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枢纽;在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布局中,打造链接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核心节点、引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增长极;在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大局中,打造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的龙头、引领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的龙头。登高,方能望远;乘势,方可有为。
看到黄河,总能想到绿水青山!
如今,黄河两岸,流域内湿地、河湖水系等一体化生态保护治理,正催生出一场完美蝶变。
880多年历史的小清河,在经历污染之殇后实现治理之效——“出走”60年的中华鳑鲏家族再度归来,“清水绿岸,鱼翔浅底”令人陶醉。
城市的天更蓝了、水更清了、山更绿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深入践行“重在保护、要在治理”的要求,济南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要素和“山泉湖河城”独特禀赋,高标准打造济南黄河生态风貌带,强力实施污染防治攻坚战。
2022年我市空气优良天数达到239天,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同比改善4.9%,在全国168个重点城市中,排名较2019年前移26个位次,创有监测记录以来最好水平。
10个国控考核河流断面100%达标。建成500平方米以上公园1200多个。“蓝天白云、繁星闪烁”“推窗见绿、出门入园”成为市民生活新常态。
水,很重要。黄河边的济南,正在做深做好“四水”文章——
深入贯彻“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统筹抓好黄河两岸、流域内湿地、河湖水系等一体化综合治理,着力打造节水典范城市,全力保障黄河安澜;
累计整治中小防洪河道22条、总长度达264公里,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400平方公里;
2022年,全市万元GDP用水量15.6立方米,为全省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二,较2019年下降24.8%,连续21年保持国家节水城市称号;
广大市民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泉护泉,趵突泉泉群实现20年持续喷涌。
生活在这样一座大河之城,真是幸事!
看到黄河,总能感受到潮涌动能!
黄河重大国家战略的深入实施,只有能级足够强大,才能够扛起使命担当。
作为黄河流域中心城市,济南坚持把发展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坚定不移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加快打造现代化产业体系。
产业能级提升,冲在发展前列——
济南打造大数据与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与高端装备、精品钢与先进材料、生物医药与大健康四大主导产业,产业规模达1.4万亿元;集成电路、工程机械、新能源汽车、透明质酸、生物质材料、空天信息等六大产业共同体加速壮大;新增省“十强”产业“雁阵形”集群4个、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2个、省特色产业集群2个。今年1-8月份,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3.2%,分别高于全国、全省9.3、6.1个百分点;规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长13.9%,分别高于全国、全省29.4、33.3个百分点。
优化产业结构,新动能持续喷涌——
推动以济钢为代表的东部老工业区累计搬迁改造企业80余家;比亚迪动力电池项目顺利通线,新能源乘用车项目整车下线,吉利智慧新能源整车项目竣工投产,临工重机超大型挖掘机项目开工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占比达到58%,先进制造业占制造业比重达到60%以上。“四新”经济占比达到39%,数字经济占比达到47%,跃居2022全国数字经济城市排名第6位。“十四五”以来,全市万元GDP能耗累计降低19.7%、居全省前列。
强化项目支撑,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凸显——
抢抓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战略机遇,坚持以“项目突破年”为主要抓手,印发实施《济南市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动态谋划了1830个经济社会重点建设项目,总投资额达2.8万亿元,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支撑进一步增强。
乘势而上的济南,已经驶上加快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
看到黄河,总能联想到创新的朝气!
近年来,济南因为多个“世界第一”“全国首创”频频登上新闻热搜——
全球首张确定性网络在济南发布并启动运行;国内首个超算互联网工程在济南上线;世界首颗量子微纳卫星“济南一号”发射升空;命名为“泉城一号”的快舟一号甲固体运载火箭点火升空,济南成为国内首个完成商业航天“通信、导航、遥感”3个重要领域全面布局的城市。
领先,需要实力。
这些年,济南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聚焦创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着力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强化创新策源功能,科技创新综合实力持续增强。
原始创新加速——11家国家重点实验室和3家省实验室作用更加凸显,植物基因编辑、碳化硅材料、高功率芯片等一批关键核心技术领跑国内、打破国际垄断,大科学装置实现“从0到1”的突破。
创新主体井喷——组建山东高研院、山东未来网络研究院等省级以上新型研发机构71家,打造省级创新创业共同体11家。全市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分别超过5700家、7600家;累计培育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85家,占全省11.24%;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918家,占全省19.84%。
要素集聚嬗变——全国首个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破题起势,山东产研院、超算中心、中国科学院济南科创城、山东大学等联动创新格局加速形成。作为“科创中国”首批试点城市,济南综合科技创新指数连续4年位居全省首位,在国家创新型城市中居第13位,跃居2022全球科研城市100强第36位。
朝气蓬勃的创新,带来的是领先一步的实力!
看到黄河,总会期盼未来希望之城崛起!
未来希望之城,就是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
山东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对济南在强省建设新征程中发挥省会作用寄予厚望:“省市一体推动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成形起势、打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引领示范区”“打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高地”。
2022年5月20日下午,省推进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召开第一次会议,明确指出,要进一步强化规划引领,科学有序推进,努力在起步区建设上见到更大成效。这次会议上,省委书记、省长“双组长”领导推进机制的构建,充分说明了山东省委、省政府对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规划建设的“高度重视”和“顶格推进”。
2022年8月22日上午,省政府常务会议研究支持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建设发展等工作时强调,“集中省市资源要素,扎实推动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高质量发展”。时隔不到1个月,9月18日召开的省政府常务会议,再次研究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建设发展等工作,强调“加强省市联动,高质量推进跨河通道、高端产业等规划建设”“推动起步区建设发展破题起势”。
省委书记、省长更是多次到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调研,研究推进起步区建设各项工作,足见省委、省政府对起步区的重视。
济南始终把起步区建设作为落实黄河重大国家战略的关键抓手,按照五年成形、十年成势、十五年成城“三步走”发展目标,加快打造新时代现代化新城区。
聘请国内外一流规划团队,学习借鉴雄安新区先进经验做法,加快编制“1+4+16+N”规划体系,目前《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发展规划》正式印发,起步区建设的顶层设计基本确立,“多规合一、互为支撑”的规划体系更趋成熟。
中科新经济科创园、数字经济产业园、国际标准地招商产业园等一批高能级创新平台启用运营。抢抓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风口,积极引入产业龙头比亚迪项目,去年实现当年开工、当年投产,今年以来项目产值突破160亿元,成为济南先进制造业又一重要支柱。目前,起步区累计入驻世界500强企业45个,签约优质项目162个、总投资近4000亿元。
全力加快跨河交通建设,除已建成投用的16座跨河设施外,在建7座,列入远期规划的跨河设施10座,未来将达到平均5.5公里河道一座跨河通道,为两岸拥河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同时,加快山大二院北院区、黄河体育中心场馆、省实验鹊华分校等一批优质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城市综合承载力持续提升。
一座“未来希望之城”正在黄河之畔拔地而起。
4年了,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更美了!随着你我的不懈奋斗,她会越来越美!(济南报业时政融媒工作室记者王端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