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世纪70-80年代以来,中国几乎所有的未成年学生都要学习英语。
出现这样的局面,是因为中国对外开放的需要。当时,中国面临严重的技术落后局面,如果不培养大量精通英语的人才,就无法学习国外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同时,教育部门无法在较短时间内鉴别出什么样的学生能够适应英语学习要求,所以,所有未成年学生都增加了英语这门功课,他们被动地接受这样的教育模式。
几十年来,中国智商水平比较高的一部分人很快掌握了包括英语在内的大量知识,他们既精通理科知识,又熟练掌握英语知识。在向国外学习的过程中,他们驾轻就熟,在较短时间内学习和掌握了大量以英文为载体的国外科技理论知识。
这些人成为推动中国科技、生产、管理现代化的精英,为中国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但是,绝大部分人却因为英语学习能力欠缺,从而影响了自己的整体进步与发展。 在综合成绩优秀才能进一步升学和发展的评价考核机制下,英语成绩不理想,其他学科成绩不能填补因为英语成绩差而形成的亏空时,许多人折戟沉沙,痛失进一步发展的机会。
这种人才的损失或发展机遇的错失是无法估量与计算的。
时代发展到21世纪20年代,在各种语言互译软件能够全面翻译各种语言的情况下,是到了应该考虑究竟是要让全体未成年人学习英语与还是让部分未成年人学习英语的时候了。
未成年学生中许多人学习数、理、化的能力强,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超出一般人,但是对于需要记忆与反复诵读的英语他们却勉为其难。如果让这部分人不去学习英语,而是把学习英语的时间拿出来学习数学、物理、化学、生物或其他感兴趣的学科,是不是这部分人更可能成为相关学科领域内的出类拔萃者呢。
有人担心不精通英语的物理学家、化学家或其他科学家不能第一时间内掌握国际科技领域内最现代化的成就,道理是因为他们不掌握英语。这类担心是多余的。
一方面,充分掌握了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与理论精髓,他们更有可能进行更深层次的创新与发明,摆脱了知识窠臼,他们大胆创新的思维会更开阔,中国古代有大量科学家就是因为掌握了学科基础理论知识才发明创造出大量震古烁今的成就的。另一方面,这样的科学家在运用最现代化的语言翻译软件方面不会落伍于一般人。
那么,怎样选出适合学习英语的未成年学生呢?
1.在小学二年级下学期,县级教育主管部门对县域内所有学习成绩拔尖的学生,以学校为基本单位,组建英语基础知识学习训练班,进行两个月的英语语言感悟能力培训(教材由专家编写),在此基础上进行英语基础知识、听力、口语表达的基本测试。
2.选拔英语综合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在征得家长同意的基础上,组建英语学习班。英语班学习科目不减,既要学习理科知识,也要学习文科知识。
3.其余学生组建非英语学科学习班,这些学生可以把更多时间用在学习国文、科学等学科上。而且要突出科学学科的重要性,在课时安排、组织考查等方面加大力度。
4.以县域为基本单位,英语班学生集中到相关学校,集中学习。
5.中考和高考设立英语学科与非英语学科两大考试类别。
6.在人群中,学习能力超群的人总体占比较少,当这部分人经过若干年的努力学习后,他们完成有可能成长为精通英语、熟练掌握各门基础学科知识的人。这部分人就是学习国外先进理论、技术知识的高级人才。当然,没有掌握英语语言能力的人当中,出现各种专家、学者的可能性会更大。
经过若干年的发展,中国各类人才必将呈现井喷式出现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