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皋教育 • 优质丨均衡丨特色丨和谐

雉水科学教育—集粹

如皋小学科学(STEM)工作室

南通优秀课评比观摩活动心得体会(二)

优质回答的经验和感受_优质回答经验感受的句子_优质回答经验感受怎么写

优质回答的经验和感受_优质回答经验感受怎么写_优质回答经验感受的句子

优质回答经验感受怎么写_优质回答经验感受的句子_优质回答的经验和感受

江安实验学校小学部谢昕

张梅老师执教的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四季循环》,首先课堂导入以自己名字的梅这个字眼,带来诗句“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让学生猜猜自己的姓名,进而猜测自己出生的季节,南通的四季这一课题被巧妙的引出。

本课侧重于了解地球公转引起的四季循环现象,从南通的四季变化导入,引导学生分析四季循环产生的原因,通过实验探究活动寻找答案,从而理解地球四季循环产生的原因。

实验一:直射、斜射对温度的影响

通过巧妙的实验教具将太阳利用聚光灯来代替,进而比较温度传感器的示数来判断直射和斜射获得的热量多少。光源直射处的温度明显高于光源斜射处的温度。也就解释南通四季气温变化的原因,当太阳直射北半球时,南通温度高;反之温度就低。所以照射角度的变化带来了南通四季地表温度的变化。

实验二:地球的倾斜与直射、斜射的关系

通过实验前的讨论与交流让学生明白地轴这个假想轴应该始终指向北极星,在做实验时地轴的方向始终不变。这其中设计最为精妙的地方是有一组绕着手电筒旋转一周后,南通小棒的影长几乎没有发生改变,同一经度赤道的小棒一样没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后来通过讨论分析时,仔细观察发现问题:这一小组的地轴是竖直的。这个现象也就说明由于地轴倾斜,地球公转,太阳照射的角度发生改变,从而带来了四季变化。

当阳光直射北半球时,北半球温度高,南通就是夏季了,当阳光斜射北半球时,北半球的温度就低,此时的南通就是冬季。当直射点在赤道上时,南北半球温度差不多,南通就是春季或者秋季。

这节课从学生的年龄结构和心理特征来看,五年级的小学生对一切事物都充满好奇心,他们有很强的求知欲,并且基于已有的经验和所学的知识进行科学实验探究,本课重点通过模拟实验和建构模型等活动,帮助学生探究地球公转引起了四季循环,以及四季循环带来的影响。

搬经小学 朱赟玥

《风的形成》这节课通过游戏“转动小风轮”导入,简单直接有趣,学生错误的回答,老师发挥了教育机智以传说故事里的风婆婆巧妙化解。一共设计了两个实验“探究热空气的流动”和“探究大自然中风的成因”,第一个实验提供材料,学生自主讨论设计实验方案,把自主权教给学生,老师提问让学生思考从而完善实验。第二个实验一开始学生思路上遇到困难,老师耐心引导“怎么让风更明显”,学生发言后提供实验道具塑料瓶,“还有谁能帮助我们清楚地看到风的方向?”逐渐完善实验方案,学生积极思考,主动上前演示,老师的引导非常到位。课堂结构清晰,问题链串联了整个课堂,老师的每句话都是问题,引发学生不断地思考,整节课给人感觉非常有趣,教具简单实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南通的四季》这节课导入用诗歌猜名字“梅”又通过梅联想到课题四季,很自然巧妙。提出问题:四季可能跟哪些因素有关?学生根据以往认知提出猜想,再根据一些信息排除其中一些因素,剩余的通过实验验证,符合探究新知的过程。直射斜射光斑区别的实验简单直观,与影子长短的关系也通过做实验显而易见。接下来直射斜射产生的温度不同的实验,课前准备充足,不仅有新颖的教具,现场用表格做柱状图很直观,可以学习借鉴。

通过这次的观摩学习,我看到了很多优秀的课堂,也深知自身水平的不足,今后我将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努力:

1.认真研读课标。课标是老师的指导书,一定要读,拿到一节课,先去找课标上相符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不低估孩子的能力也不过分拔高打击学习热情。

2.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首先我要做的就是先熟悉小学阶段的科学教材,好的教学设计一定是在反复研读教材、研究课标、吃透教材基础上进行设计的。

3.以生为本,注重实验。实验方案放手让学生去设计,适时点拨,完善方案。实验是学生最喜欢的环节,每节课都要基本保证他们有实验可做,激发兴趣才有利于长期学习。

4.巧设情境。科学课的导入要精心设计,让做的实验有意义而不是为做而做,要让学生清楚实验的目的,知道自己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开发区实验小学 王艺桦

郭老师执教《撬重物的窍门》一课,环节一创设真实情境,让学生体会没用工具和用工具撬动重物时的不同感受,驱动学生自主探究用撬棍是否真的能轻松省力。环节二中,老师出示器材,让学生设计模拟实验来验证撬棍省力验证猜测。环节三学生猜测省力可能与支点的位置有关。学生设计实验,全班交流补充方案。教师随机选几名同学担任实验员、记录员、读数员。实验中,实验员调好实验装置,使用拉压测力计撬起同一个重物,读数员读出准确数据,记录员及时记录数据和支点的位置。示范小组,分工有序,实验过程清晰明了。教师还将过程总结为5步,接下来分组的实验验证有条不紊。孩子们在课堂上仔细观察、动脑思考、小组合作、动手实验。经过一次次的实验,结合数据,学生又发现有一些省力,一些不省力。整节课教学设计层层推进,课堂调控收放自如,关注细节,注重学生评价,课堂气氛活跃。

杨老师执教《晾衣服的学问》,一开始提问怎么使湿衣服上的水干得快?学生结合生活现象,回答有太阳、有风、铺开晒。在教师追问中,学生猜测到增加温度、加快空气流速、扩大面积可能与水蒸发的快慢有关,接下来模拟实验验证猜测。学生设计实验,根据学生的方案,教师适时出示器材,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如何做实验,在学生的回答中,教师出示实验过程,不同于一般的文字描述,杨老师使用的流程图,简洁清晰。在对加速空气流速的设计过程中,杨老师给每组一块白板,让学生使用流程图设计实验,学生思维清晰,描述清楚。科学是从生活中来,回生活中去。梅雨季节如何让衣服变干?整节课杨老师以学生为主体,重在提升学生的思维发展,落实了学生核心素养的达成。

每一次经历都是成长。接下来我将继续学习信息技术,使其更好地服务于课堂。继续研读新课标和教材,助力高效课堂。执行课程标准是规范动作,教材的多层面、多方位研读,可以实现课堂的多种样态。教材无言却有情,深研文本意无穷。抓住每次学习和锻炼的机会,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安定小学 何晓霞

2023年5月18-19日在南通开发区实验小学、藏真楼,我有幸倾听了9位小学科学教师的优质课,也对科学课的课型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参与讲课的老师都能紧扣教学策略设计教学环节,教学策略得到充分的体现和运用。他们都精心准备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尽显各自的风采,都讲出了自己的特色,形成了独到的教风。让听课的我耳目一新、受益匪浅。为了更好的提高教学工作,现将我在活动中的感受总结如下:

一、课前准备充分,资料收集齐全。参加讲课的老师都善于运用网络资料,以开阔学生的视野;自己动手制作精美实用的教学课件,使教学直观,训练到位;善于汲取先进的教学思想。在实验课的教学中,按照提出问题——猜想、假设——设计实验——实验探索——汇报交流——拓展创新的教学思路进行教学,使课堂教学活泼新颖,趣味无穷。

二、吃透教材,精心备课 老师们在本次讲课活动中讲得各有千秋,有一种百花齐放的感觉。不难看出他们课前作了精心备课。老师们不但精心地备教法、学法,还精心地选择制作切实可行的教具。周密考虑如何开拓学生的思路,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

三、自身优势明显,特色突出。在这次活动中,每位教师教学思路新颖,在教学中,注重了自身的形体语言的运用,使自己的一举一动,都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他们思路清晰,语言亲切。善于组织和调控课堂。善于开拓思路,激发创新。教师讲得生动,学生学得有趣。老师们在课堂上力求语言精当,学生能在教师的引导点拨下,拓宽思路,发现规律,从而掌握方法。特别是通州区通州小学的张梅老师执教的《南通的四季》,张老师的自制教具可谓是十分惊艳,通过自制的温度传感器,让学生准确记录了阳光直射和斜射下的温度变化,手电筒支架完美弥补了学生手持光源的不稳定性,她课堂驾驭成熟,环节环环相扣,语言设计精巧。还有如皋市实验小学王晓记老师执教的《建高塔》,学生在王老师的课堂上“玩中学”,在轻松的氛围下习得高塔的秘密——“上轻下重,上小下大”。她精炼幽默的语言,娴熟的驾驭课堂能力,把课堂气氛一次又一次推向高潮。

四、小组合作学习,已经不是局限形式,逐步走向成熟。课堂上,老师们都特别注重学生的互动活动的相互配合,使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小组合作式学习已不在流于形式,他们为孩子们提供一个观察、操作、表达、思考、探究的平台。以小组合作为载体,引导学生探究,有效地扩大了学生的参与面,又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互相帮助、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共同提高,真正发挥了合作的作用。

总之,在本次活动中,参加讲课的老师得到了锻炼,听课的老师学到了许多先进的教法,对于我来说是一个难得的学习机会,为我今后的教学工作指明了方向,真是受益颇丰。

白蒲小学 杨玮琦

首先非常感谢夏主任能够给我这样一次机会,去聆听南通市级的优课比赛。两天的比赛也让我收获颇丰,下面我就浅谈一下本次让我印象颇深的两位老师的课。

让我印象最深的当数来自通州小学的张梅老师的课——《南通的四季》。首先课题就让孩子们很感兴趣,研究的是我们自己的家乡南通。其次,张老师的导入也很新颖,用自己的名字作为切入点,成功的导入了本节课将学习的内容。张老师的课有几点让我印象深刻,第一,两名学生手持两只手电筒以不同的角度照射在墙面上,使孩子们更加直观的感受到直射与斜射的区别。第二,张老师自制的实验装置也让我印象深刻,一块直射的板子和一块斜射的板子分别连接了两个传感器,这样更加方便孩子们读取温度。在孩子们汇报数据后直接让excel生成柱形图,让孩子们数形结合,更加直观的看出直射温度高于斜射温度。第三,张老师在研究地球倾斜与直射、斜射得关系时,巧妙的设置了一组地轴是竖直的,他们得出来的数据与其他组是不同的,从而引发了孩子们的思考并得出结论:只有地球倾斜才能形成四季。张老师的课注重实践操作和探究性学习,注重让学生亲身感受、实践操作,通过实验和观察等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学科知识和方法,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来自崇川小学的杨佳佳老师的课也同样让我印象深刻,杨老师通过让小风轮转起来的游戏激发了孩子们学习本节课的兴趣。杨老师通过一步步的引导孩子,让孩子在自己设计出了如何探究热空气的流动,也让我见证了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到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的转变。最让我欣赏的当属杨老师上课的状态,她自然亲切,循循善诱,孩子在她的引导下能够设计出符合要求的实验。杨老师的课堂教学善于培养学生的发现性思维、创新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能够主动去发现、分析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通过这两天的观摩学习,让我深刻的认识到科学课堂的教学要善于培养学生的发现性思维、创新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能够主动去发现、分析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科学的教学也要能够促进学生的交流和合作,培养学生的沟通、表达、团队合作等交际能力,将学生从孤立的个体转变为团队协作者和交际者。这些都是我要在今后的课堂中需要努力去做到的。

志颐小学 冯理

一个地区养育一方风土人情,教育风格也是各不相同,虽说有些课在家里也听了不少遍,其中内容早也熟记于心,可真正去听各位老师上课的时候,又别有一番风味,新奇之感让人目不暇接,每一位老师都似神仙打架,每一节课也都是凝聚着当地团体共同的智慧,细细品来,回味深渊悠长,值得在家常课中加以整合利用。

如皋人现如今的条件好了,建设也不差,定位为县城,发展得确实不错了。小孩子们也因此得到了不少好处,眼界提高了,胆子变大了,课堂上表现也更加积极了,越来越向大城市靠拢了。我们一线的老师,也要紧跟社会发展,对现有的实验教学进行更新换代。基础的、质量足够好的器材,我们可以一直使用之外,为达到某些课的效果,我们还要进行课外多重设备的引进,自我实验道具的改良与制作。

作为科学老师,我们最最朴实的目标应当就是教书育人,首先我们是个老师,其次我从事科学教学活动。因而,让学生感受到自我的气场,让学生投入到课堂艺术之中,我认为是我们每一个老师都需要去锤炼的基本功。昨天的《南通的四季》一课,充分展现了科学老师的人文一面,这样的课堂正好和如皋情智课堂的理念不谋而合。同时课堂上展现出来的还有不少自己对教具的思考,值得揣摩。

理智,是科学老师的底色。我们可以选择一个非常抢眼的方式营造课堂氛围,但不能离开课堂本质——思维。前两天吵得火热的一个话题就是人工智能chatgpt的各种运用,其中就有相关的教育工作者提出,未来可能人工智能也会涉及到教师行业,给教师的岗位带来不小的冲击。教书匠容易被代替,但是人类灵魂的塑造师可不是什么技术能轻而易举代替的。教师重要的一个工作内容就是一步一步带领着学生打开思维的大门,而不仅仅是浅显的,表面的,知识层面的教学活动。《晾衣服的学问》一课,老师带领学生一点点搭建思考问题的模式,一次性摆出了三个问题,也明确本节课的任务,但是三个活动设计中并不是简单重复流程,它们各有侧重。活动一最最完整,带领学生认识到流程图能帮我们把想的东西简洁明了展现出来,活动二不再提示,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模仿活动一的流程进行设计,活动三干脆留到了课后,只做点拨。实验活动方式也不一样,活动一用具体的,充分的实验器材进行活动,活动二只是视频带过,活动三更是啥都没有。这样的设计,让科学的意味浓厚,让思维的主线更加清晰,与前两年如皋注重于思维提升的课堂碰撞到了一起。不一样的是,这位老师各个活动之间差距明显,收放自如,是一节真正有意思的科学课。

科学的课堂总是新奇的,我们应当抓住思维的绳索,串联各个有趣的小活动,为基础教育保留一点好奇的影子,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提供一些熟悉的基础性知识。经过三个半天的学习,收获满满,今后我也将努力磨炼自己,让自己慢下来,从容不迫地讲课;让自己静下来,带给学生一种感觉;让自己语言丰富起来,充实课堂魅力。教师是玩儿艺术的。少一些匠气,多一点灵气,生动有趣的课堂,才能抓住孩子的心。

如皋市实验小学 王晓记

高山仰止,方知才疏;三人同行,左右为师。这次我有幸参加了南通市优课评比,聆听了许多优秀的课,对自己的科学教学有了许多启发。

这次优课比赛中,我收获的第一个字是“新”。这是比赛中,我看到了材料的“新”:比如《南通的四季》探究四季的成因中,老师使用了一种新仪器,方便了孩子探究四季的成因;《夜间行走的秘密》课中,老师为了使孩子明白蝙蝠在夜间行走的秘密,使用了超声波测距仪,使孩子能够亲身体会蝙蝠在夜间是如何利用超声波飞行的;《撬重物的窍门》一课中,研究如何撬重物才省力,老师没有使用课本上的工具——平衡尺,而是使用的压测力计,变下面挂重物为直接压,更符合“撬”这个字,更能孩子体会如何撬重物才省力;我还学到了课件的“新”,表达的“新”,《晾衣服的学问》中老师使用的擦除课件,还使用了流程图表示实验过程。这些“新”启发我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创新,学会对实验器具进行创新和改进,才能更好地为课堂服务。要学会使用一些新的教学软件,以便更好地服务于自己的教学。

收获的第二个字是“思”。一节好的设计需要很多的思考,比如《晾衣服的学问》一课知识点其实很简单就是水的蒸发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老师将这个知识点融入学生常见的生活现象:“怎么晾衣服容易干?”学生自然而然猜测三个因素1.有风(空气流速)、2.太阳(温度高)、3.铺开晒(扩大面积)。接着让孩子从材料到实验方案自主设计,教师用流程图总结实验方法,让孩子经历从现象到推测在经历探究过程。整个活动设计符合逻辑、层层递进孩子思维力能得到提升。再比如《撬重物的窍门》,教师由常见的撬箱子导入,接着用撬棍和压测力机让孩子尝试改变支点的位置并记录数据,通过数据分析得出支点距离用力点远近更省力,对实验器材的改进更符合孩子的认知规律。

收获的第三个字“言”。教师语言独具的魅力,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语言更是一门艺术,谁能将它演译得好,就能抓住学生的心。教师在重点地方的停顿或声调上的起伏,既烘托了课堂气氛,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对学生采用激励的评价语言也能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慢慢品味、细细揣摩,再将其拿到自己的课堂上实践印证 ,久而久之,自然会功力日进。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