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政务服务管理局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着力提升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水平,不断增强群众和企业的满意度、获得感,在2021年全市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提质提标及2021年县区优化营商环境评价考核中均排全市第一,在2022年赛迪营商环境百强区中城关区排全国第83名。
一、持续深化简政放权,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一是推进政务服务事项标准化。按照省上“4级46同”要求,完成1202项事项的认领和编制,时限缩减比例达到81.96%,实现98.46%的事项“一网通办”(除涉密不能进行网上办理之外),其它事项全部开通网上办理。2022年上半年,“四办四清单”办结24.90万件。二是推进政务服务集成化。做好“一件事一次办”试点区建设,全面推行“一键联办”“一站通办”,目前已上线45个“一件事一次办”主题服务。三是持续深化跨区域通办。按期实现所有省市要求的事项通办,同时,推进“应需跨区域服务”。在政务服务中心设置“通办专窗”15个,与17省47县(市、区)签订政务服务《省际联盟“跨省通办”合作协议》,实施政务服务异地通办。四是巩固商事制度改革成果。压缩市场主体开办时间至2个工作日。开展“政银”合作模式,为企业首次开办提供免费刻章服务。简并税费申报,企业开办涉税事项实现一套资料、一窗受理、一次提交、一次办结,全力推行“非接触式”办税缴费服务。五是推进建设项目“三减一优”。简化项目登记表审批为登记表备案,简化人工填报申请为网上一站式填报申请,切实做到“减流程”。在政务服务网开通申请窗口附加提交、审核流程,大幅减少申请企业的等待时间。
二、持续健全监管体系,强化政务服务领域监管。一是“互联网+监管”到位。加快推进“互联网+监管”系统建设,依据权责事项清单,按照“谁产生、谁提供、谁负责”的原则,督促区级相关部门将行政许可信息、行政处罚信息归集到“互联网+监管”平台,发挥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甘肃)“一网归集”“多方使用”的作用。二是事项办理监管到位。印发《城关区政务服务“好差评”工作管理制度》,完善以“好差评”制度为重点的多维度政务服务评价监测体系,每日监督、通报进驻各单位“好差评”办件量,构建“全域式”监管模式。三是窗口服务监管到位。运用网络、视频等科技手段进行电子监控,坚持每日不定时巡查,切实做到线上线下全领域监管到位。设立监督电话、征求意见簿、投诉意见箱,做好群众来访、投诉及回复工作,广泛接受社会监督评价。
三、持续优化政务服务,加快推进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一是做好全省数字政府建设综合应用试点区工作。对区数字政府运营指挥中心进行阶梯式内部改造和系统建设,在全市率先完成信息资源目录的挂接和系统的割接、调试工作,数据的归集、汇总和填报率100%,全市排名第一。配置26台政务服务一体机并开展工作人员培训,实现463项政务事项的就近信息查询和自助办理。二是审批事项进驻实体大厅规范化。按照“行政权力进清单、清单之外无权力”的要求,协调督促33家单位775项事项同步进驻区级政务中心和政务服务网,实现“应进必进”“中心之外无审批”,满足企业和群众只进一扇门多样化办事需求。三是健全暖心便民服务机制。严格执行首问负责、一次性告知和限时办结等制度,规范审批服务行为。以企业、群众需求为导向,开通“预约服务”“延时服务”“适老服务”,设立“办不成事”窗口。针对特殊群体及行动不便的老人,“一对一”上门入户服务。四是推进业务培训规范化常态化。将基层政务服务机构业务及服务培训、街道政务服务工作例会制度化、常态化,全面提升干部的业务水平和履职能力。五是全面推行“小兰帮办”服务模式。打造“小兰办帮您办”服务专区和职业化、专业化工作队伍,为重点项目提供“管家式”帮办代办服务。按照“先行试点、全面推开”的思路,开展“小兰帮办”平台试点县区工作,优化各板块功能,组建“帮办小分队”,目前,已在全区顺利推广运用。打造“小兰帮办”热线服务平台,构架扁平化派单、回访式跟踪、一对一监督的快捷办理模式,目前运行良好。六是创新打造“政务小课堂”。精心打造“政务小课堂”服务专题,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场景化模拟形式,向办事企业和群众进行详细讲解和演示办事所需要件、办理流程、注意事项等。利用互联网和新媒体等有效载体,采取生动灵活的形式,发布改革信息,解读改革政策,加强改革成效的宣传。
针对工作推进过程中存在的上下联动体制机制不畅、政务数据归集享方面仍存在壁垒等问题,建议:一是在下放事权的同时,给予一定比例的人、财、物支持。加强对基层工作的支持力度,充实基层人员力量,在工作指导、资金支持、信息化建设、业务能力培训、窗口人员关怀等方面向基层倾斜,着力实现治理重心下移,全面夯实服务群众基础,以“严管厚爱”充分激发广大基层干部投身服务群众事业的热情。二是建立健全政务数据共享协调机制。进一步打通部委层级的业务专网壁垒,完善全国一体化平台,同步解决政务信息业务专网系统对接难的问题,推进政务数据的归集、共享,便于各级政府有效运用政务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