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恩·弗莱明不仅创造了詹姆斯·邦德这一风靡全球的虚构人物,还刺激了电影产业、音乐产业以及席卷世界的间谍文化的发展。邦德系列故事俘获了一代人的想象力,并持续激发着读者和电影人的遐想。实际上,“007”仍是当今世界最为知名的数字符号之一。
伊恩·弗莱明(Ian Fleming)1908年出生于英国,父母都是贵族,父亲在他9岁时就去世了。年幼的弗莱明和三个兄弟一起长大,一个大他1岁,另外两个分别小他3岁和5岁。他还有一个同母异父的妹妹①,比他小17岁。弗莱明精通外语,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曾在英国军情六处服役。他1952年结婚,有多次外遇,并在这些风流韵事中有施虐的倾向。奢侈的生活对他来说极为重要,即便在临终前,他仍不听医生劝告,烟酒不离。②
弗莱明的书之所以大获成功,一定程度上要归功于其作品中的悬念和刺激的剧情,但弗莱明另一大极容易被忽视的写作特征是他所钟情的奢华细节。弗莱明对细节的拿捏不仅精准,往往还能够刺激读者的感官,并折射出一种“为了享乐而享乐”的生活态度。而事实上,弗莱明本人就是纨绔子弟,是一位喜好奢侈、耽于享乐的作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他隐居在牙买加北海岸的别墅里,写下了成名之作詹姆斯·邦德系列。《皇家赌场》(Casino Royale,1953年)是他的第一部小说,之后他又相继写了11部邦德系列小说。在牙买加时,弗莱明用的是镀金的皇家豪华打字机,一直抽 “特制莫兰(Morland Special)”牌香烟,还经常酗酒。他对生活的享乐态度也反映在其文学风格上,他的作品里充满了奢华的细节描写、具有异国情调的地域背景和丰富多彩的人物角色。简而言之,弗莱明的风格包括了运用刺激读者感官的细节,给予读者奢侈的享受和愉快的体验。
倾心于弗莱明风格的现代作家试图复刻他的成功,但如果他们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原因通常很简单:他们没有花时间去客观地分析弗莱明的写作为何如此吸引读者。只有花时间去研究,才能找到更为深层的答案。很多时候,一个想要成为作家的人由于过于喜欢另一位作家的作品,反而“不识庐山真面目”,不能客观地看待偶像的作品。遇到这种情况时可以试着读一些评论文章,这些文章经常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作品并准确地点明作家文体中那些读者试图剥离出的亮点。例如,一位评论家认为弗莱明的风格“以近乎枯燥的条理和效率为特征。有时,人物和悬念让位于术语列表、定义、报道等专业知识的教科书式展示”③。另一位评论家则指出,弗莱明的书“完全是为了刺激读者的感官而写的,他怂恿读者一同享受邦德遇到的桃花和奢侈的生活”④。这些评论家为写作者揭露了一个重要的秘密:一旦你意识到弗莱明风格中的这些元素,你会突然发现它们无处不在。你甚至可能会问自己:“我怎么错过了这些亮点呢?”答案很简单,当置身于所有的悬念和情节之中时,这些微妙的手法就不知不觉从你眼前溜走了。一旦你意识到这一点,你就会认同带有感官刺激的细节无疑是弗莱明的魅力的关键元素。否则,我们无法解释邦德系列的第二本小说《你死我活》(Live and Let Die,1954年)中的这段开场白:“作为特勤局特工的生活也有着穷奢极侈的时候。有些任务要求他去伪装成一个非常有钱的富人,这种奢侈的生活使得他在危险和死亡的阴影中获得慰藉。”⑤这本书开篇就探讨生命和奢侈关系的主题,将读者立马拉进一个雍容华贵的生活与死亡暴力、邪恶对手并存的间谍世界。
注意细节
为了让小说对读者散发出同样的魅力,可以尝试使用一些弗莱明认为非常有效的小技巧:
● 描述美食的细节。
● 让美酒与人物常相伴。
● 涵盖衣服中的性感细节。
● 让角色花点时间放松并享受生活。
● 增添一些性感的暗示。
● 提及特定的品牌、昂贵的汽车和富有异国情调的场所。
这些技巧散见于弗莱明小说的几乎每一页。在《来自俄罗斯的爱情》(From Russia With Love,1957年)中,邦德坐在达尔科·克里姆·贝(Darko Kerim Bey)在伊斯坦布尔的办公室里,此时“总管敲门进来,把一个装在嵌着金丝的器皿里的瓷器蛋壳放在每个人的面前,便离开了。邦德抿了一口咖啡,放下了杯子。这咖啡虽然不错,但颗粒感还是强了点⑥。黑体字部分展示了弗莱明著名的感官细节。这种小细节给每一幕都增添了一种真实感,但它不同于左拉或是辛克莱·刘易斯⑦那种把我们拖入生活泥潭中最糟糕一面的简单现实主义风格,弗莱明的感官细节挑逗着情绪,刺激着感官,让我们品尝了生活最美味的一面。你可以在小说和非小说文学中运用同样的技巧为作品增添活力。也许你的小说并非如詹姆斯·邦德般奢华,但你的人物当然也可以通过享受生活从感官上取悦读者。
从健康角度看詹姆斯·邦德在饮食上的癖好也许很有趣,但从作家角度进行审视将更具启发性。邦德经常饮酒、喝咖啡,他标志性的饮品是一杯“摇匀但不要搅拌”的马提尼。在《来自俄罗斯的爱情》里,他大口吃着鸡蛋并喝了大量的咖啡,两者对人体健康的作用大相径庭。在《金手指》(Goldfinger,1959年)的第二章中,他吃着螃蟹,蘸着黄油,喝着香槟。在《诺博士》(Doctor No,1958年)中,邦德一边思考着斯特兰韦斯中校(Strangways)的谋杀案,一边享受着“美味的早餐”。后来,当他终于见到了诺博士时,邦德和哈妮意识到他们可能将受到折磨,面临死亡威胁,但在此之前,他们仍和死对头坐下来一起享受着由三种浓汤、肉饼以及香槟组成的精致晚餐。所有这些美味佳肴都有着文学用意。弗莱明在第一本007系列小说中就让邦德享用着美味。在《皇家赌场》的第九章里,当邦德和维斯珀(Vesper)在餐馆讨论计划时,我们看到“鱼子酱堆在了他们的餐盘上”。弗莱明有意识地为他的主人公选择了高品质的奢侈生活是因为他知道如果邦德能享受自我,那么读者也会同样地感受到他豪华的生活方式。这种间接体验到的愉悦是畅游邦德世界的其中一大乐趣。当然,这种感官享受还包括了围绕在邦德身边的女人,包括《诺博士》里的哈妮齐勒·莱德(Honeychile Rider)、《来自俄罗斯的爱情》里的塔迪娜·罗曼诺娃(Tatiana Romanova)、《金手指》里的格劳尔(Pussy Galore)、《女王密使》里的特雷西(Tracy,和邦德结婚),以及《雷霆谷》中的薇琪·铃木(Kissy Suzuki)。
从弗莱明奢华的风格中学到的最显而易见的一课是让你的主角尽量吃好、喝好,并谈好恋爱。当然,你能学到的关于创作虚构小说的核心要素要远甚于此。正如约翰·加德纳⑧指出的那样,细节是创作虚构世界的生命力:“物质细节的重要性在于它为我们在脑海中构造出了一个丰富生动的世界。”⑨当创造你的虚拟世界时,你可以将从弗莱明身上学到的技巧运用到自己的作品中,用细节把故事描绘成一个栩栩如生的梦想世界。邦德的女人都很漂亮,他的豪车开得很快,他经常前往异国他乡冒险。当然,你不用完全照搬这些细节,一旦你明白读者是如何将自己投射到主人公的世界,你就会知道如何用合适的相关细节去装点这个虚拟的世界了。
在弗莱明的书中可以找到无数个使用感官细节的例子,你可以从中学习他的创作技巧并高效地提高自身的写作水平。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才华横溢的段落并非直接在弗莱明的笔下一次成形。许多段落都经过了细致的修改以便让细节更为精致,这是我在印弟安纳大学莉莉图书馆看《雷霆谷》的原稿时偶然发现的。在细读了原稿后,我发现弗莱明经常会回头看他之前写的东西,并增加了一些更为生动、更富观感的细节。例如,当邦德和他的老师兼向导老虎田中登上船前往岛屿时,弗莱明补充了邦德之后将在贝洛福(Blofeld)的城堡里遭遇到的自杀漩涡的细节。⑩有时,弗莱明增添的这些细节不是让人目瞪口呆就是让人感到性感非凡。例如,在第十一章中,老虎田中告诉邦德,日本武士可以通过训练他们的肌肉将睾丸收缩到腹部,这样他们就不怕被踢裆了。⑪而在其他时候,这些细节的增加不仅创造了更为生动的画面,更让情节与主题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例如,当邦德终于来到了贝洛福的城堡时,弗莱明在第一稿中写道:“靠近后,那高耸入云的黑金城堡让人心生敬畏。”之后他在原句上的手写修改改变了这一平淡的描述:“靠近后,那高耸入云的黑金城堡像个怪物似的睥睨着他。”⑫“怪物”一词不仅让这句描述更为生动,也与小说的主题完美地契合,表明了贝洛福就是个怪物,而击败他的邦德则是英勇的“怪物杀手”。⑬
弗莱明的这一写作秘诀鼓舞作家们在描述性和叙述性段落中加入更为生动的细节。这些细节可以包括奢华、高品质的生活,也可以和身体的舒适度相关,这样,当读者沉浸于小说中的虚构世界时,也能间接体验到乐趣。当然,这些细节也可以包括令人震惊或充满性感的描述,你可以用弗莱明描写邦德女郎的技巧塑造人物性感的一面。后期添加的细节应更为明确、更加艺术性地与主题紧密联系,巩固故事中的基本概念,并强化你想要传递的主要象征元素。
但毫无疑问,从弗莱明的写作方法中获取的最为重要的启示是要增加细节,而且与主题密切相关的生动细节并不需要在写第一稿时就立即从脑海中蹦出来,甚至不需要在第二稿里就补充上。当你重读自己的作品并发现有些段落读起来平淡无味或毫无生气时,你也无须绝望地举起双手,哭喊道“我不配当作家,因为我没法写出像弗莱明那样生动出彩的段落!”请记住,和大多数经验丰富的作家一样,弗莱明是在后期重新回顾作品的过程中补充了这些细节,让文章风格更为有力、更富活力,也更加奢华。自从海明威凭借其简练的文字横空出世后,现代作家就被告诫要重新审视自己的作品,去除多余的脂肪,把它精简到只剩骨架。毋庸置疑,对于那些臃肿的段落而言,这种方法有它的优点,但弗莱明用他出色的作品告诉我们,有意识地加入适当的细节也应被提倡,出彩的细节最终会让读者报以赞美之词、忠实之心和增长的销量。
像弗莱明一样运用原型
弗莱明风格中的另一个秘诀是牢固的原型,在此基础上构建故事中的冲突,并最终指向一个令人满意的结局。弗莱明的故事情节所赖以建立的原型基础与让读者产生强烈共鸣的方式,同童话、神话如出一辙;事实上,几乎所有的故事都利用了这些原型。⑭你将会发现同样的原型也可以融入你自己的写作中来提高写作的效率并增强作品的影响力。现在就让我们仔细看看弗莱明如何运用这些原型结构,以及如何将其融合到自己的创作之中。007系列主要依靠了四个原型。⑮首先最为重要的原型是超级英雄这一形象,即主人公詹姆斯·邦德。在19世纪以前,大多数小说中的主人公都经历了深刻的心理和情感变化,历经坎坷并逐渐走向成熟,但在现代小说中主人公往往是没有变化的。⑯例如,詹姆斯·邦德的内在从未产生过改变,他从未学到任何可以改变其自身命运的东西,也从未像正常男人或者人类那样成长成熟;尽管他经历了一系列刺激的冒险,但在每一本小说中他从头到尾都保持了一贯的作风。邦德这一人物原型的关键是要具备强而有力的力量、善恶分明的正义感以及对物质世界的掌控,这些使他能够在强大的对手面前获胜。
第二种原型是怪物,它是主人公必须战胜的反派角色。不论是面对厄恩斯特·斯塔夫罗·贝洛福(Ernst Stavro Blofeld)、金手指、诺博士、“大人物(Mr. Big)”、勒奇弗里(Le Chiffre)还是其他的对手,邦德的胜算总是很小。这个邪恶的敌人从里到外都坏透了,他极度自负,试图将一切都占为己有。他象征着主人公的反面,代表着人类堕落的阴暗面和最终的邪恶。在荣格体系中,这一原型与“阴影”相对应。它是我们内心潜藏着的阴暗面的投射,以自我为中心的人会试图扩大自我的存在并视他人为草芥。
女性意象〔又称“阿尼玛(Anima)”〕是第三种原型,它以优秀的女性角色为代表,这些角色在弗莱明的书中被称为“邦德女郎”。她们是人格中女性元素的化身,这种女性身上独有的温柔体贴是邦德身上占主导的男性元素所没有的。女性意象不仅极富性感的魅力,而且她们所象征着的正是主人公为了达到真正的成熟而必须与之结合的人性的另一面。⑰
第四种原型是助手角色,通常也称为智者。M是邦德的上司,Q是他的搭档,钱班霓(Miss Moneypenny)是对邦德抱有好感的军情六处秘书,菲利克斯·雷特(Felix Leiter)则是邦德在美国CIA(中央情报局)的特工搭档。这些角色都是邦德的朋友,并在故事中发挥了双重作用:他们倾听主人公遇到的难题(并在这个过程中帮助我们了解主人公),帮助他实现目标。上述这些帮手不止一次出现在007系列小说中,当然,部分小说中也出现了一些特定的帮手。例如,在《雷霆谷》中,神道教牧师就是智者的化身;而在小说开头,邦德受到了来自日本特勤局的老虎田中的帮助。
这四种荣格原型出现在大部分的世界文学作品里。我们可以进一步将这一组合简化,将大多数故事视作围绕前两个原型—主人公和怪物所分别代表的正义和邪恶的力量—之间的冲突展开。通常,这两股力量会在不同的人物身上体现出来,超级英雄在其朋友和女性角色的帮助下战胜了怪物(或邪恶的天才),冲突得到解决,最后主角和女性角色相结合,例如《诺博士》中的剧情就是如此。
你可以在作品中运用这些原型,但最好的方法并不是坐在书桌前嘀咕“我需要一个超级英雄,一个怪物,一个智者和一个女性角色”。相反,你应该先专注于故事本身的情节和基本要素,当你有了初稿或情节大纲时,再回头看看其中是否包含了这几类角色。你往往会发现故事中至少已经有一位英雄人物和一位女性意象角色。接着,你可能注意到主人公还有一个帮手或朋友(他/她可能是位年迈的智者,也有可能是位年轻的圣人或善意的帮手)。除此之外,你几乎总是能指出某个人或某个团体就是邪恶势力或怪物的代表。事实上在你的大纲或初稿中就刚好以这样或那样的形式包含了这些原型。如果你能识别出主要角色的原型,那你就可以在重写的过程中强化这些人物身上所代表的品质。例如,你可能需要增强帮手这一角色的参与感,让他们完成引导主人公及倾听主人公烦恼的角色任务。你有时还不得不修改结局,安排虚构小说中常有的完美结局,让主人公与女性意象可喜地结合在一起。总而言之,相较于从头开始塑造人物形象,了解已有的原型并在此基础上修改将更有可能帮助你创作。
视角
《诺博士》的第一章讲述了斯特兰韦斯中校和他的秘书玛丽·特鲁布拉德(Mary Trueblood)被神秘杀害的故事。这一章从客观的第三人称视角拉开了故事的帷幕,但我们并不知道主要人物的想法。小说的其他部分则从第三人称的主观视角出发,多数是以詹姆斯·邦德的视角展现故事,偶尔也会呈现其他人物的思考。通过将视角集中在邦德身上,弗莱明增加了读者与主人公的亲密感,让他们通过邦德的视角间接体验故事中的世界。而这就是读者打开007小说时想要的:他们想要成为詹姆斯·邦德,哪怕就一天。弗莱明给了读者这种间接的体验以及与之相伴的所有刺激。例如,邦德获得了开枪杀人的许可,他可以肆意飙车并和漂亮的女人调情。的确,有人想杀他,他也总是会遭遇一些困难,但这些经历都让邦德的故事变得更为刺激有趣,因为他最后总会获胜;事实上,他通常都能在最后一刻拯救世界。这也是成为詹姆斯·邦德的乐趣之一。
弗莱明在他大多数的小说中都采用了这一视角。但在《来自俄罗斯的爱情》中,他改变了这一叙述模式,在故事前半部分长时间脱离了邦德的视角。在小说的前十章我们置身于坏人的世界中,本书先是介绍了魔鬼党的头号杀手红·格兰特(Red Grant),接着通过进入他以及其他次要人物的思想中让读者得知他们正在策划一场谋害邦德的阴谋。到此为止,邦德还未在故事中出现。随后,故事转向俄罗斯美女塔迪娜·罗曼诺娃,她被人利用,负责去引诱并消灭邦德。弗莱明也让读者进入她的脑海中并同情她的遭遇:她年轻无辜,却被用作超级大国之间战争游戏的棋子。邦德到了小说的第十一章才姗姗来迟,此时的悬念已经累积到了高潮。在小说的后半部分,我们才从邦德的视角看到他和女主角一同与杀手红·格兰特搏斗的场景。
你不需要写惊悚片甚至是侦探小说来运用弗莱明把握视角的技巧。任何采用第三人称视角进行写作的作家都可以从弗莱明的技巧中获益。例如,弗莱明在《诺博士》和《来自俄罗斯的爱情》中并未在开篇直接跳进邦德的思维进行叙事,这种方式特别具有指导意义。这一点和《哈姆雷特》很类似。在莎士比亚的这一杰作中,主人公哈姆雷特并不是一开始就出现在舞台中央,他是在第一幕守夜卫兵看见老国王的幽魂出现后才登场的。当哈姆雷特出现时,焦点立即转移到他身上,这和邦德故事非常相似,最初设置的悬念让我们更想知道他接下来将会如何行动。
通过研究邦德登上舞台后弗莱明展现其想法的频率,你也会从中有所收获。当然,也有许多段落并未揭示邦德的想法,这些段落通常是解释性段落,例如在《雷霆谷》中邦德从老虎田中那儿了解日本。而在其他时候,读者通过邦德的视角获知发生的一切,这让读者能够密切感知主人公的行动并沉浸在虚构的世界中。比如在《诺博士》的结尾,这位超级间谍从被关押密室的通气孔逃出时,读者就透过邦德的视角和他同呼吸,感受故事的走向。
熟练掌握写作视角是成为职业作家的标志之一。弗莱明的作品甚至可以帮助小说家中的老手更好地运用这一重要技巧。尤其是你准备用当下流行的第三人称视角进行写作并将焦点集中于某个中心人物时,你将会受到弗莱明作品的启发。可以采用同样的平衡方法,时而驻留在主人公的思维中,时而为了更为客观的陈述而脱离。通过像这样改变心理距离(参见玛格丽特·米切尔那一章的论述),你也可以在“远距离的客观描述”和“近距离的个人视角”间来回切换,在远镜头中给予读者喘息机会,并在镜头拉近时让他们感到悸动和兴奋。⑱通过这种方式,你在运用视角时就不仅仅是在讲述故事。这种对心理距离的艺术操控,可以提升故事高潮来临时的兴奋感。
以弗莱明的风格进行写作要求作家们娴熟地掌握多种行之有效的技巧,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对细节以及生动奢华描写的运用。原型的使用也同样重要,因为它为故事提供了框架和圆满的结局。最后,通过对视角的操控来制造悬念并激发读者对中心角色的兴趣是所有作家在成为故事叙述高手的路上所必须掌握的。因此,也难怪弗莱明的作品能享誉全球。无论你决定要写什么样的故事,一旦你使用了他的一些创作技巧,你的作品肯定会拥有更多的影响力和魅力。
注:
①她是画家奥古斯都·约翰(Augustus John)和伊恩·弗莱明母亲的私生女,在生下她之前,弗莱明的父亲早在几年前就去世了。(莱西特,1995年,第19—20页)
②莱西特,1995年,第441页。
③科门塔莱,2005年,第20页。
④查普曼,2000年,第37页。
⑤弗莱明,1954年,第7页。
⑥弗莱明,1957年,第96页。
⑦辛克莱·刘易斯(Sinclair Lewis,1885—1951),美国作家,1930年作品《巴比特》获诺贝尔文学奖,成为美国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译者注
⑧约翰·加德纳是小说家和评论家,不要把他和惊悚片小说作家约翰·加德纳混为一谈,后者在弗莱明死后写了许多詹姆斯·邦德的小说。
⑨加德纳,1985年,第30页。在《小说的艺术》(The Art of Fiction)这本书中,加德纳提出了这样的观点:小说通过生动的细节在读者的脑海中创造了一个梦境。
⑩弗莱明,原稿,第80页。
⑪弗莱明,原稿,第82页。
⑫弗莱明,原稿,第119页。
⑬感谢克里斯托弗·布克提供的这一见解。“伊恩·弗莱明007系列的成功及电影的经久不衰,取决于他成功地用细节塑造了一位活在现代却像极了古代怪物杀手的主人公。”(布克,2004年,第380页)
⑭“每当我们中的任何一人试图靠自己的想象创造一个新故事时,我们就会发现这些都是业已成型的基本形象和情节。我们无法摆脱它们,因为它们是所有故事的原型。”(布克,2004年,第215—216页)
⑮可以参考对《雷霆谷》的讨论,这本小说中运用到了四个原型:超级英雄(邦德)、怪物(贝洛福)、女性意象(薇琪·铃木)、睿智的老人(神道教牧师)。(布克,2004年,第410—411页)
⑯主人公在心理层面基本没有发生变化的作品还包括《麦田里的守望者》《高老头》《白鲸》《红与黑》。
⑰布克,2004年,第298—299页。
⑱约翰·加德纳在《小说的艺术》中对心理距离进行了富有意义的探讨。他告诫作家不要过快地从远镜头切换到近镜头,而应慢慢地从一个长镜头逐渐拉近到人物的特写。(加德纳,1985年,第1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