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养就是在外海把木桩一个个打到水底下,然后在水面上拉出一条条的绳子,在绳子上挂上养殖鲍鱼的筐。
林绍坤:我们这边的鲍鱼是用绳子养殖,这个就是绳子,然后用浮球作为浮力,我们的鲍鱼就是挂在这个绳子上面,一米多深的水位,鲍鱼就是养在这个笼子里面。
记者:这一笼里面能够养殖多少鲍鱼?
林绍坤:这一笼子里面50粒苗,一个大概在1两左右,我们的鲍鱼就在这边养到成品。
记者:像帽子一样盖着不让它跑掉?
林绍坤:对。
记者:这里面海带是干什么用?
林绍坤:这个海带是喂鲍鱼用的。
记者:多远的距离会吊一串这个鲍鱼?
林绍坤:大概一米多吧,一米多。
记者:这一片面积底下,全部都吊着这个鲍鱼是吗?
林绍坤:这一片全部都是吊养鲍鱼的,我们这一片吊养有几百万粒鲍鱼。
这种吊养的方式,不管是喂鲍鱼还是捕捞鲍鱼都非常麻烦。因为间距很窄只能用小船操作。
林绍坤:因为我们这个都有规格,每一个规格刚好都是,一条小船进来进行操作的,按照船的规格来设计,要养这个鲍鱼。
记者:喂鲍鱼麻烦吗?
鲍鱼养殖户陈贵平:一般是非常麻烦,这样拉起来喂下去,十五天需要喂一次。
记者:这有几万筐你怎么来操作?
鲍鱼养殖户陈贵平:轮流操作,今天一千匡明天一千匡,轮流起来十五天就可以轮流到了。
外海养殖,水流大,间距宽,鲍鱼不容易生病且口感比较好。林绍坤跟养殖户签订合同,只要能养出他规定的规格范围的鲍鱼,收回价一公斤比市场高出5元,这让不少养殖户很心动。
鲍鱼养殖户林贵添:我们对鲍鱼不怎么了解,怕产品要卖销路不怎么稳定,然后他过来跟我们签订合同,对我们比较有保证。
第一年,就有8个农户跟林绍坤签订了养殖合同,共投放了3000万粒的鲍鱼苗,养殖户们对收购价格很满意,但他们对收购的规格都觉得很奇怪。
记者:今天这个鲍鱼符合你们收购的标准吗?
林绍坤:这个刚好符合我们收购的标准,我们要12头左右的,8到12头左右这种鲍鱼,我们5头3头的就不收购了,最大收购到7头。
林绍坤只要一斤8个到12个的鲍鱼,大了不要,小了也不要,这让很多人都非常好奇,因为国内的鲍鱼个头越大卖得越值钱,而他却偏偏不要大鲍鱼。
鲍鱼养殖户林贵添:是很奇怪,因为人家都要大的或者小的,他就大的不要。
林绍坤的女儿林真:其实它个头有的时候可以长得很大,市面上这一块的价值很高,我父亲居然不要这一块的东西,他要的是7头以下的,或者更小一些的到十几头的鲍鱼,我是很疑惑因为这一块,我觉得整个市场价值上不去。
而他做出这一系列的奇怪举动,就源于2007年底,为了拯救奄奄一息的鳗鱼产业,他到了香港,就是在香港,他发现了一个能让他起死回生的商机。
这里是全世界最集中的鲍鱼交易市场——香港的南北行,每天的鲍鱼销售量大得惊人,让林绍坤很震撼。
林绍坤:大部分都来自南非的纽西兰的,澳洲的还有墨西哥鲍,最贵的话一公斤鲍鱼都是几千元,最便宜的还有四五百元。
香港是个贸易港口,因为没有关税,全世界的鲍鱼都集中到这里中转,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它已经形成了全世界最大的鲍鱼集散地。在这里,林绍坤看到来自全世界的各种鲍鱼,其中以野生的鲍鱼居多,最大的有五六十年历史,批发价动不动就是上千元。
香港鲍鱼经销商程旺章:这个是墨西哥来的。
记者:还有呢?
香港鲍鱼经销商程旺章:还有这个是澳大利亚来的,还有这个就是南非来的。
记者:这么大一个鲍鱼生长了多少年时间?
香港鲍鱼经销商程旺章:这个差不多50年了。
记者:是纯野生的吗?
香港鲍鱼经销商程旺章:对,纯野生的。
记者:我看都挺像的,你怎么知道是哪个国家的?
香港鲍鱼经销商程旺章:不一样,这个裙边厚,很厚,这个薄一点,区别就是这样。
记者:现在这样的在香港批发价多少钱一斤?
香港鲍鱼经销商程旺章:这个批发价2100元一斤。
看到这里大鲍鱼居多,林绍坤心想自己如果能生产一种中小鲍鱼来填补中低端市场那也是一个不错的商机。
林绍坤:鲍鱼原来都是高层次的人在消费,所以这个消费群体比较少,所以我们做的产品过来以后,适应广大消费者的需求。
于是,林绍坤专门让养殖户们养殖一斤8个到12个的鲍鱼,原来就是用来专门出口香港市场。2008年,他把渔民的鲍鱼收购上来,加工成各种各样的鲍鱼罐头。
林绍坤:通过这个搅拌,第一目的是鲍鱼通过我们盐巴浸泡,人工搓盐,然后再通过拿到这边来搅拌的话,黑墨可以脱得更干净,鲍鱼的肉质会更好。
2009年,当林绍坤把这些鲍鱼出口到香港时,很受欢迎。
香港鲍鱼经销商程旺章:福建的新鲜度很好,以前差不多三四百元一瓶很贵了,现在福建的量也大了,所以我们销量很多,价钱比较便宜了。
香港鲍鱼经销商曾天宝:今天装船,明天就到香港,很快。
现在,林绍坤的鲍鱼每个月的销量就达到30多吨,短短两年时间,他让一个即将倒闭的企业起死回生。现在的他,鳗鱼和鲍鱼两个产业一起抓,虽然现在鳗鱼资源严重枯竭,但他在期待鳗鱼产业恢复的那一天。目前有多少鳗鱼他就生产多少烤鳗,车间也得到充分利用。
林绍坤:我们现在这个车间就是综合利用,有鳗鱼的时候,就把这些工具搬出来,作为杀鳗的工具,如果没有鳗鱼的时候,我们就把它收掉以后,做鲍鱼的工具拿出来,作为一个加工鲍鱼的加工场了,综合利用。
随着林绍坤的成功转型,他也带动在鳗鱼萧条时的鳗鱼养殖户们改养鲍鱼。
福建省东山检验检疫局局长李长顺:他原来是没有鲍鱼养殖正规的基地,目前已经有一个育苗场和5个养殖场,面积达到2000多亩,一年光做出口这一块就达到500多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