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件制定的背景
我市义务教育学校共557所,其中初中144所,小学413所,义务教育在校生约80万人。义务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广大家长最为关心、最为直接的教育民生事业。一直以来,我市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义务教育发展,把义务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中之重,从全市“一盘棋”角度,强化市级统筹,落实“以区为主”管理体制,推进实施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打破城乡“二元”结构,统筹城乡义务教育资源配置,优化学校布局,加大财政投入,推进城乡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实现城乡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全面达标,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差异系数进一步缩小。2013年全市五区首批全部通过全国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县省级督导评估,2014年五区全部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督导评估,在省内率先实现“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全覆盖,2016年南海和顺德两区作为先进典型接受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推进会代表实地观摩。
但是,我市义务教育发展仍然存在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突出表现在学位供给总体不够,学校布局还不够合理,区域内城乡间和校际间学校仍存在一定差异,市民对提升义务教育教育教学质量的期盼还有差距。根据《国务院关于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增加幼儿园中小学学位和优质教育资源供给的意见》《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东省促进学前教育普惠健康发展行动方案和广东省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行动方案的通知》和《佛山市全面提升教育现代化发展水平实施方案(2017—2020年)》等文件精神,下一阶段将按照乡村振兴发展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要求,把义务教育的工作重心从基本均衡发展转移到优质均衡发展上来,进一步补齐义务教育发展短板,缩小城乡和校际间学校差距,着力破解义务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整体提升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水平,使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从去年开始,我局着手研究起草制定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行动方案,开展深入调研,摸清、摸准全市义务教育发展现状和面临现实问题,对照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验收方案,查找短板和不足,广泛借鉴先进城市和区域的经验和做法,厘清发展思路和解决对策,广泛征求和吸收采纳各方面意见,反复研究制定了《佛山市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行动方案》。
二、《行动方案》的主要内容
《行动方案》共分三个部分,包括总体要求、主要任务措施和组织保障。按照十九大提出的总体要求,以办高品质义务教育为目标,以全省率先创建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为抓手,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全面提升教育现代化水平,办好老百姓家门口的学校,构建数量充足、布局合理、特色鲜明、管理规范、质量领先、充满活力的义务教育发展新格局。以目标和问题为导向,从增加学位供给、促进教育公平、改善办学条件、创新体制机制、实施强师工程、深化课程改革、健全学校治理体系7个方面提出22条具体任务和措施,整体推进我市义务教育下一轮改革发展。
1.增加学位供给。我市从2016年开始实施义务教育基础设施五年提升行动计划,实施三年来(2016-2018年)全市已完成或基本完成新改扩建学校93所,新增学位约8.5万个。经中期评估,到2020年预计全市完成新改扩建学校187所,新增学位近19万个,将超额完成任务。但随着户籍制度改革和城镇化发展进程进一步加快,我市义务教育整体仍然存在学位需求总量不足和区域分布不合理问题,必须提前谋划学位供给,重点强调:一是编制建设规划。要求各区整合已制定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基础设施五年提升行动计划年度建设目标,科学测算入学需求,编制2018-2022年义务教育建设专项规划,纳入控制性详细规划,保障学校规划与人口增长、城镇建设同步发展。二是优先解决育用地。针对学校建设用地问题,结合上级有关文件指导精神,提出新建住宅区、老城区以及盘活学校周边长期闲置或待开发土地等一系列解决学校建设用地具体办法,实行教育用地储备制度和教育用地联审联批制度,确保学校建设规划落实。三是加快推进学校建设,实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基础设施五年提升行动计划2年再延伸。四是切实消除大班额。落实我市消除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大班额专项规划,确保到2020年全市各学校班级规模全面符合省定标准班额,逐步解决“大校额”问题。
2.促进教育公平。教育公平是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重要体现,结合本市实际,提出两方面措施。一是完善随迁子女入学政策。我市现行随迁子女入学政策分政策性借读生和普通借读生两类。为优化我市随迁子女入学政策,结合我市近期实施的新市民入户、入学政策调整,将修订完善相关入学政策。二是提高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质量。结合我市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优化整合市、区两级特殊教育资源,实行错位发展,全面解决实名登记的未入学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加快推进特殊教育信息化和教学资源建设力度,贯彻落实国家特殊教育学校课程标准,全面提高特殊教育质量和水平。
3.改善办学条件。目前我市部分学校硬件设备设施仍然存在不足,尤其是农村学校。一是全面提升办学标准。对照相关办学指标要求,加强每所学校的软硬件建设,重点整治生均教育教学资源不达标的学校和“2 0条底线”不达标学校。二是倾斜相对薄弱学校资源配置。从人、财、物等方面重点倾斜相对薄弱学校资源配置,补足发展短板,推进城乡学校协同发展。
4.创新体制机制。为破解办学体制机制导致的资源共建共享问题,我们提出了“打破学段限制”和“打破校际界限”解决思路。一是优化办学体制。鼓励支持各区逐步实现义务教育区一级办学,提升办学层次。推进多元办学体制改革,实行六年一贯制、九年一贯制、十二年一贯制等多种办学模式,鼓励公民办学校合作办学,主动融入和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扩大对外合作交流,鼓励和支持探索建立港澳籍人员子女学校。二是推进学区化和集团化办学。以小学、初中为主体,组建学区与集团,形成合作共建机制,实现以强带弱,整体提升办学质量。
5. 实施强师工程。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是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发展的着力点,提出4个方面措施。一是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开展师德建设主题教育月活动,加强师德教育培训培养,推行师德考核负面清单制度,严肃惩处师德违规行为。二是配足配齐专任教师。按省定城市编制标准核定中小学校教职员工编制总额,重点配齐紧缺学科、新增课程所需专任教师,多种方式解决教师队伍结构性矛盾。三是加大教师培训培养。落实全员培训,加大名师引进培育,鼓励优秀青年教师成长成才。四是深化教师管理制度改革。完善“县管校聘”制度,完善校长教师定期轮岗交流机制,明确教师职称、待遇、社会保障等相关措施。
6.深化课程改革。提出了4项工作思路:一是加强教育教学研究。充分借助信息化技术手段,组织和推进互联网+教研。二是构建特色课程教学体系。开发本土特色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整合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资源,为学生提供既全面又有个性发展的课程体系。三是打造特色育人品牌。加大国防教育特色学校和示范学校创建力度,树立一批教育品牌和体艺育人品牌,建设一批特色学校,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四是健全学生成长支持体系。健全学生发展指导制度,重视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完善学生心理危机预防和监控体系,重视学习困难学生个别辅导。
7. 健全学校治理体系。一是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普遍建立党组织,实现党组织全覆盖,发挥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确保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意识形态管理。二是健全学校治理体系。推进学校依法治校,建立现代学校制度,落实校长负责制。三是完善学生评价机制。完善佛山市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公平科学、规范有序、监督有力的管理评价机制。四是规范学校办学行为。严格执行招生工作“十项严禁”和规范办学行为“六项规定”。
为保障相关目标、任务、措施能推进落实,提出3条组织保障意见,包括:一是强化政府主体责任,建立健全“党政主导、市级统筹、以区为主、部门联动、各司其职”的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责任机制。二是加大财政投入,确保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减,确保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减,经费投入要倾斜薄弱学校。三是加强督导评估,明确把创建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纳入对区政府及主要负责人考核的重要内容。
三、主要亮点与创新
《行动方案》的主要亮点与创新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建立健全学位供给保障机制。实践证明,实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基础设施五年提升行动计划极大缓解了我市义务教育学位供给压力,2020年后要继续实施计划的2年再延伸,并给予市级财政补助。初步预计全市2021-2022年再实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新改扩建项目32个,新增学位约4.2万个,新增市级财政补助资金近1亿元。二是结合本市实际明确了优先保障教育用地的措施。包括:规定对单独配建中小学的城镇新建住宅区建设项目,要实行教育用地联审联批制度,新建配套学校建设方案应征得同级教育行政部门同意;规划新建住宅区现有中小学学位无法满足入学需求的,由教育部门研究制定入学统筹方案,仍无法解决入学需求的,应当暂缓土地出让或者划拨。三是确保消除大班额问题不反弹。近年来,由于义务教育起始年级招生压力较大,各区均努力挖掘学位潜力,可能面临需要突破班额招生的压力。据统计,过去两年我市都超额完成省下达的消除大班额任务,并彻底消除了超大班额(66人以上班)现象。为确保除大班额问题不反弹,我们作出了严格要求。四是在办学体制方面提出了未来发展导向。鼓励支持各区逐步实现义务教育区一级办学,提升办学层次。推进多元办学体制改革,实行六年一贯制、九年一贯制、十二年一贯制等多种办学模式。鼓励和支持探索建立港澳籍人员子女学校。
政策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