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金秋时节,位于呼伦贝尔市牙克石的呼伦贝尔农垦免渡河农场的“白鹅戏水”风景线,吸引了大批摄影爱好者前来这里采风。这是农场灵活就业职工黄海阳夫妻俩饲养的2万羽“脱贫致富”大白鹅。

黄海阳是免渡河农场家喻户晓的致富能手,是率先放养白鹅脱贫奔小康的典型,被当地人称为“鹅司令”。

2008年以前,黄海阳是农场的救济户,家里一贫如洗。在农场的帮扶下,他用农场贴息贷款的5万元开始养猪。4年下来,黄海阳还清了所有贷款。这段经历,为他放养白鹅积累了信心和经验。

2013年,农场鼓励职工发展白鹅养殖等灵活就业,帮助选择适合养殖白鹅的场地,并且成活一只鹅雏农场给补贴5元。黄海阳心动了,经过市场调查,他了解到鹅不易生病,只需3个月就能出栏,鹅饲料在农场随处可见,饲养成本低,经济价值高,见效快。说干就干。从购买鹅苗、打防疫针,到拌料喂食,他不放过任何一个细小环节。不懂就看书学习,通过网络查阅资料;学不会,就请教专家和技术人员。第一次听到鹅苗欢快的叫声,黄海阳激动地一宿没睡着觉,憧憬着未来的幸福生活。

“当年养的6000羽大鹅成活率90%以上,100天卖了5450羽,纯收入20多万元!”提起养鹅经历,身材瘦削、皮肤黝黑的黄海阳打开了话匣子。

“万事开头难,干啥都得吃苦!”黄海阳说,小鹅苗夜晚会挤在一起取暖,容易被压死,那段时间,他从来不敢深睡,打个盹就得起来到鹅圈转一圈,驱散簇拥在一起的小鹅苗。

“人踏实,勤快,爱学习,是个能人!”是当地人对黄海阳的评价。黄海阳成了当地远近闻名的特色养殖能手,8年下来,白鹅数量发展到2万羽,年收入超过30万元。

看到黄海阳通过养鹅脱了贫、致了富,大家都来参观学习。无论谁来,黄海阳都会毫无保留地为他们讲解养鹅“致富经”。慢慢地,“鹅司令”就成了黄海阳的雅号。在他的带动下,当地和他一样的养殖户已发展到6户,免渡河地区养鹅业也小有名气。如今,日常检查鹅圈、按比例调制饲料、定量定点喂鹅,上山、下水遛鹅是黄海阳最快乐的事。

“好日子是干出来的。”黄海阳自家的日子奔了小康。现在,他在城里买了楼房,有了私家车,每年忙过4个月的养殖时间后,还可以外出旅游。他说:“日子想要过得越来越红火,就必须撸起袖子加油干!”

随着免渡河地区养鹅业的发展,黄海阳计划在5年内筹建鹅雏繁殖场和大鹅屠宰冷冻厂,形成白鹅经济产业链,吸收、带动更多的灵活就业人员脱贫致富奔小康。(记者 李新军 实习生 周德发)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