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横自有凌云笔!于青海来说,这支笔最浓墨重彩的其中一划必定写在清洁能源发展上。

2016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青海考察时作出“使青海成为国家重要的新型能源产业基地”的重要指示,为我省清洁能源发展指明方向。2021年全国两会期间作出青海“打造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的重大要求,为我省清洁能源高质量发展锚定了新航标、擘画了新蓝图。

铿锵有力的声音萦绕耳边。我们看到,依托丰富的清洁能源资源优势,青海深入贯彻“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要求,不断加快新能源发展步伐,新能源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基础电站建设到产业集群发展,成为世界大规模并网光伏电站最集中地区,进而形成规模优势,青海清洁能源开发利用水平位居全国前列。

放眼“十四五”及未来一个时期,青海将继续以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服务全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己任,以新发展理念引领清洁能源集约化发展,以系统集成思维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以绿色共享促进经济社会低碳转型,以优化布局打造多元协同高效储能体系,以技术标准创新推动产业升级,以深化能源革命构建市场化发展体系,加快推动清洁能源向高比例、高质量、市场化、基地化、集约化发展。

践行国家战略,积极打造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

能源转型是一个时代命题,当前新能源革命方兴未艾,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人们生态环保意识的觉醒。

青海是中华水塔、三江之源,是国家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青海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责任在生态、最大的潜力也在生态;重要而特殊的生态地位决定了我省能源发展必须走绿色、清洁、低碳的路子。

除此之外,富光丰水风好,清洁能源资源灿若繁星,也是我省大力发展清洁能源的底气。

看家底——青海清洁能源资源品类齐全,太阳能、水能、风能资源位居全国前列。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2187万千瓦,位居全国第五,黄河上游是全国十三大水电基地之一,水电调节性能十分优越;全年日照时间达2500至3650小时,光伏资源理论可开发量35亿千瓦,位居全国第二,且光伏发电成本全国最低;风能技术可开发量7555万千瓦;地热能、天然气、页岩气储量丰富,盐湖锂资源和盐类资源优势显著,为电化学储能和光热发电产业发展提供优越支撑条件;同时,拥有10万平方公里以上的广袤荒漠化土地。

看发展——总体结构向好,发展态势强劲。建成青海至河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通道;两个基地——海南藏族自治州、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两个可再生能源基地迈上千万千瓦级台阶;三项指标——清洁能源装机占比、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非水可再生能源消纳比重位居全国前列;四项技术——百兆瓦级光伏发电实证基地技术、光伏电池效率转换技术、大规模水光互补关键技术、塔式光热发电技术实现突破。储能锂电池、光伏组件两项产业在我省实现规模化发展;光伏扶贫、清洁取暖两项民生工程凝聚民心;光伏治沙、减排减碳两项生态措施成效显著。

看成效——截至今年10月25日,青海清洁能源装机达到4070万千瓦。其中,光伏1601万千瓦,光热21万千瓦、风电863万千瓦、水电1193万千瓦、火电393万千瓦,全省清洁能源装机占比达到90.36%,新能源装机占比达到61.06%。截至9月底,青海电网发电量745.2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18%。预计到年底,全省发电量965亿千瓦时。

积极打造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不仅是青海以能源革命推动绿色转型的高质量发展的具体探索,更是青海站在能源革命舞台的中央,承担起绿色转型发展之“大国重器”的责任担当和构建青海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强有力的绿色支撑。

用好科技变量,构建清洁能源发展现代产业体系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在打造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中,用足用好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非常重要。以科技创新为驱动,把着力点放在技术攻关和技术进步上,用技术领先来引领产业发展,青海发展清洁能源为如期实现“双碳”目标作出青海贡献。

塔拉滩上,当昔日的不毛之地变身新能源蓝色海洋,土地荒漠化得到有效遏制,羊群回归,我们探索出目前全球运行最大的“水光互补”项目——“青海省海南州共和县塔拉滩85万千瓦龙羊峡水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填补了国内外大规模水光互补关键技术的空白,为清洁能源提供了新型的能源互补发展模式。

昆仑山下,我国首个大型商业化光热示范电站——中广核50兆瓦光热项目,一排排巨大的槽式集热器在柴达木戈壁滩静静伫立,25万片玻璃镜子像向日葵一样正对着太阳。项目利用熔盐实现光热储能,可连续稳定发电;年发电量近2亿千瓦时,与火电比,每年可节约6万吨标煤,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0万吨。

草原深处,走进有着“风车故乡”美誉的共和县切吉乡,一台台“三叶草”高大风机,巍然矗立,它们日夜转动,让源源不断的绿色能源点亮千家万户。

清洁能源强劲发展也带动我省上游光伏制造业和储能制造业等配套产业链不断发展。在西宁(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东川工业园区,一个个能源界的科技型和高新技术企业不断向着青海这片热土聚拢,一项项领跑全国、赶超世界的新能源产业发展技术在这里突破瓶颈,促进了整个产业的结构优化,辐射带动了园区经济,培植发展了产业集群,打造出了属于青海的光伏品牌。

积极融入国家发展战略,分享绿色发展成果,助力“一带一路”,我省建成世界首条专供清洁能源外送的特高压通道——青海—河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构筑起“西电东送”的高速路,实现了更大范围优化清洁能源配置。

……

当下,虽然我省清洁能源发展还面临着市场空间不足、多能协同不强、多元互补不够、产业链现代化水平不高、体制机制不完善等短板问题,但通过加大科技创新投入,破瓶颈、补短板、强弱项,以新理念引领产业转型升级,逐步实现了发展动能上的新转换,技术、模式、发展方式上的新突破。细数我省清洁能源发展的一个个由量到质的跨越,科技创新是关键,科技让绿色发展底色更浓,让高质量发展脚步更坚定。

绿电涌动江源,绿色共享促进经济社会转型

今年是青海连续第五年开展绿电活动,从7日、9日、15日、“绿电三江源”百日暨青海省绿电31日活动,到“绿电7月在青海”,青海绿电征程不断刷新并保持着全清洁能源供电的世界纪录。

5年来,青海绿电实践不仅在内容和形式上更加丰富多样,更不断创新探索,构建了能源发展新的格局,青海电网迈入特高压新时代;实现了能源体制新跨越,以“市场之手”推动能源改革,加快构建机制健全、功能完善的市场化交易平台,打造高品质、多种类的青海能源市场品牌,促进新能源消纳;逐步形成源网荷储协同发展、互惠共赢新局面,上线国内首个“绿电感知平台”,实现全省清洁能源生产、传输、消费全链条的动态感知……“绿电”已成为青海清洁能源转型的“金色名片”。

绿电潮涌,带来发展新气象;绿电惠民,增添生活幸福滋味。一年一度的绿电征程也在加速改变群众生活和消费方式。

2017年,国家电网捐资对玛多县寄宿制中学实施清洁取暖改造,由此拉开了三江源地区清洁取暖的序幕。目前我省已在曲麻莱县、泽库县、班玛县等三江源地区16个县大力推广实施电能替代。截至2021年5月底,三江源地区共计推广安装电锅炉38万千瓦,“煤改电”取暖面积416万平方米,惠及约13万人。在生态环境脆弱的三江源地区推广实施电能替代,其环保价值和意义不言而喻。

不仅做好绿电共享,我省在绿电扶贫方面也创新“光伏+生态+扶贫”模式,打造了全国质量最优、管理最好、效益最佳、成本最低的光伏扶贫“青海典范”。在刚刚结束征程的脱贫攻坚战中,我省全力推进39个贫困县光伏扶贫工程实现全覆盖,扶贫收益达5.7亿元,实现7.7万户、28.3万人口脱贫,并建成国内首个新能源大数据平台和首套省级光伏扶贫管理系统。

绿色低碳转型已经成为时代潮流,发展清洁能源不是生产消耗能源,而是在做大自然绿色能源的搬运工。今天,肩负“保护生态国之大者”重任的青海,正奋进在高质量的清洁能源发展之路上,乘风破浪,一往无前。(李庆玲)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