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来,在学校党委、行政的领导下,继续教育学院、网络教育学院按照学校的整体工作部署,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围绕我校十三五规划和 “双一流” 建设方案,按照胡金波书记提出的把握“九个第一”建设“第一个南大”的指示要求,以“积极发展、调整结构、规范管理、提高质量”为方针,开展“学历教育质量工程建设和非学历教育活力工程建设”,倡导全体工作人员敢担当、能作为,将我校的继续教育工作推向一个新的台阶,助力学校“双一流”建设。

一、以内涵建设为着力点,提高学历继续教育办学质量

人才培养

南京大学继续教育依托学校学科优势、师资优势和智力优势,坚持“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的办学方针,定位于培养“应用型、职业性、高层次”人才,以“四个结合、四个为主”为办学思路,形成了“立足应用、兼顾基础”的办学特色,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了大批实用型人才。

学历继续教育目前主要包括成人高等教育(业余)、自学考试、现代远程教育三种类型,截止到目前累计毕业学生27万余人。成人高等教育2015-2019年累计招生6271人,毕业9299人,授予学士学位3982人。目前在籍学生3491人。现有专升本、高起本、专科三个层次,涉及18个院系;自学考试面向社会开考的自学考试专业开设7个专业,在籍考生总数约50万人,毕业生约8000人/年,考生规模位居全省第一。2015-2019年,截止目前累计授予学士学位28272人;自学考试“专接本”开设两个专业,至今共招生9398人。2015-2019年,招生4238人。2019年对接18所高职院校,目前在校生1797人;现代远程教育2015-2019年累计招生30924人,毕业18789人,授予学士学位7341人。目前在读学生21694人。有专升本、高起专两个层次。共计开设“专升本”专业12个,“高起专”专业2个。

“三名工程”建设

加强办学内涵建设,开展以“名师、名课、名教材”为内容的“三名工程”建设,以名师为支柱,以名课为资源,以名教材为载体,促进教师团队建设,优化教师结构,推进学历继续教育特色专业和精品课程建设。南京大学现有教师中有国家级教学名师4人、长江学者7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为继续教育授课或担任专业负责人。学校先后投入专项建设资金1500万元,重点加强网络教学课程和课件、基础设施及支撑系统建设,2016年,6门课程入选“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位于全国68所网络教育试点高校的前列。组织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骨干教师,结合近年来教学研究的新成果,针对远程教育以网络学习、业余学习、自主学习为主要形式的特点,编著出版了一批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优秀教材,目前已出版15种,其中,《商务英语口语》被高等教育出版社列为国家“十一五”规划重点出版教材。

“两大平台、三维融合、六重内涵”的特色专业建设模式

在专业教学计划中努力搭建两大平台:强调知识性、基础性、共享性的“基础平台”和强化专业性、职业性和个体性的“专业平台”;

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注重三维融合:科学精神与职业素养培养相融合,综合素质与专业技能培养相融合,创新意识与创业能力培养相融合;

在专业建设过程中强化六重内涵建设:科学定位培养目标,优化专业教学计划与课程体系,切实提高师资队伍建设水平,加强优质教学资源建设,加大专业建设投入改善教学条件,完善规范教学管理。

2017年和2019年,法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行政管理学及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等4个专业获评江苏省成人高等教育重点专业。

“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设

学校先后投入专项建设资金1500万元用于加强网络教学课程和课件、基础设施及支撑系统建设。由网络教育学院承担建设的“985工程”二期重点项目“数字化教学资源库”,投入360万元,整合网络课程、学术讲座、精品课程、研究性教学资源等各类教学资源近千个,开通名师大讲堂、数字图书馆和数字博物馆,构建了共享和可持续利用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库,目前全部资源使用访问量900多万人次

课程资源建设

成人高等教育:自建网络辅助教学公共基础课程8门、江苏省重点专业精品资源共享课2门,采购文化素质选修课8门。近五年来,上述课程对我院成教学生、社会大自考学生累计开放使用近十万人次,另外部分网络课程对东南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河海大学、苏州大学等高校以及我校网络教育学院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起到了良好的辐射示范作用。

现代远程教育:自主研发优质网络课程226门。现有课程中,有5门“国家级精品课程”,6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是试点院校中最多的学校。4项案例入选“中国高校远程与继续教育优秀案例”;“参与性技术”、“房地产心理学”等6集微课分获江苏省教育厅举办的高等学校微课教学比赛2017年度和2019年度一二三等奖;“资源经济学”慕课在2019年度的“MOOC中国杯”比赛中获得优秀教学组织奖。

教学资源开放共享

校内开放。向全校及金陵学院师生开放226门专业基础课程或专业课程。

社会开放。6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在“爱课程”网上开放,20门网络课程通过第三方平台对部分有需求的高职院校的在校学生开放学习,“手把手教你心理咨询---谈话的艺术”在Coursera和“中国大学MOOC”平台上分别发布,在“中国大学MOOC”上线以来,总学习人数已近35万人。

共建共享联盟。2018年,网院联合全国各地39家单位发起成立“互联时代教育资源共建共享联盟”。通过建设“互联时代高等教育资源库”和“互联时代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平台”促进教育资源的全面交流、共享共建,向联盟会员和全社会提供教育资源及相关服务。

定制开放。55门名师名课等优质资源对西北大学、新疆伊犁师范大学等对口支援院校开放,30个名家学术讲座视频向校友开放。

继续教育立交桥。2013年起,我校和东南大学、南京师范大学进行学分银行、高校继续教育立交桥建设,开展成人高等教育课程互选、学分互认,陆续向河海大学、苏州大学、扬州大学等高校开放共享。目前已有8门成教公共基础网络课上线向合作高校继续教育学生开放,共逾4万多名学生上网学习。

考务管理创新工作

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发展正在不断重塑教育形态,除加强制度保障,坚持对考生进行诚信教育之外,学院坚持“人防”与“机防”并重,积极运用现代技术手段,于2018年起正式启用“考场巡检系统”。该系统由监考老师端的“考生人脸识别签到”,巡考老师端的“巡考抽检”以及学院“过程监控管理”三部分组成。利用人脸识别和GPS卫星定位系统,对考生进行身份和位置比对核实,有效杜绝替考现象的发生;同时通过监考、巡考等考场拍照图像上传,实时监控各考点考试情况,有效预防和及时应对考点各类突发事件的发生。净化考场风气、维护考试秩序,促进教育公平。

二、以创新为驱动,积极推动非学历继续教育发展

坚持规范管理,全校非学历培训教育取得长足进步

建设非学历办班OA审批程序。从2018年7月2日起,各院系各单位通过OA管理系统提交办班申请,管理部门在OA中审核,简化了审批手续,提高了审批效率。

规范非学历继续教育办学合同管理。按照学校相关规定,继续教育学院归口管理“南京大学继续教育合同专用章”,自2018年10月1日起执行。学院制定《关于加强我校非学历继续教育合同管理的通知》,对全校非学历继续教育合同管理和审核流程做了明确的规定。

严格涉外非学历培训管理。2017年,制定《南京大学涉外非学历教育培训管理办法》,按照严格把关、从严管理、提升层次的原则,做好涉外非学历教育培训的规范管理及稳步发展工作。

2015-2019年,全校累计举办1599个培训班次,培训学员11万余人次,相较2009年举办非学历培训以来,培训班次、人次均取得长足进步。

服务大局,按需办学,

中组部全国干部教育培训基地办公室非学历办学形成品牌特色

截至2019年12月,基地办公室累计为全国各地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举办培训300余个班次,培训学员24000余人次。

培训特色

明确办学方向、树立正确办学理念。服务大局,按需办学,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围绕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紧密结合江苏及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统筹学校及地区优质资源,充分运用教学科研的最新成果和现代信息手段,以社会和民众的实际需求为导向,以扩大影响力、提升美誉度为导向,着眼于社会效益和学校的战略发展。

围绕国家战略,加大西部培训支持。积极服务于党和国家在思想、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战略需求,依托我校的学科优势和师资优势,开发培训课程、建设培训项目,如为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做好军转安置工作的讲话精神,设计了军转干部创业能力提升培训班;围绕国家精准扶贫方略,与云南双柏县结对,因地制宜,为双柏县提供扶贫主题的免费干部教育培训。

打造专题模块,强化培训项目设计。以组织需求和个体需求双满足为目标,将培训项目的开发与组织事业发展和学员能力提升结合起来,注重品牌项目的设计和开发,建设具有前沿性、针对性和可行性的品牌项目和精品课程,向社会进行推广。同时还根据委托单位的培训需求和培训对象的特点,注重培训需求的事前调研,进行个性化定单设计。

严格师资标准,优化专业师资队伍。严把培训师资选聘关,坚持“双师型”(研究型和应用型)的标准,建设具有过硬思想政治素质,专业理论研究能力强,又能熟练运用案例教学、实践教学等手段提高课程应用效果的教师团队。在严把选聘关口的同时,还严格做好教师管理工作,加强对教师授课质量的考核评价,实行动态管理。

努力创新探索,改进教学方式方法。注重多种教学形式相结合,综合运用讲授式、研究式、案例式、模拟式、体验式等多种教学方法,强化教师与学员、学员与学员、理论与实践之间的互动,利用网络技术向培训班学员开放部分校内教学资源平台。此外,还根据需要积极开展现场教学点和实践考察基地的建设。

坚持规范管理,完善培训过程监督。完善非学历培训的过程管理,制定了规范的过程管理流程,明确了班主任的配备要求和工作职责,与委托培训单位密切配合,严格考勤,确保实现培训目标;主动沟通教与学两个方面,组织学员对主讲教师、班级服务进行测评,了解学员的需求和建议,及时反馈改进。

培训品牌项目

伊犁州乡镇党政正职培训班。2018年举办3期,培训学员265人次。

江苏省自主择业军转干部创业能力提升培训班。自2017年开始累计举办9期,培训学员580人次。

双柏扶贫培训班。自2013年开始累计举办14期,培训学员1224人次。

南京市领导干部高校专题培训班。自2009年开始累计举办39期,培训学员5530人次。

中国华能集团公司干部进修班。自2010年开始累计举办16期,培训学员637人次。

三、以党建为引领,持续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工作

继续教育学院和网络教育学院党支部目前共有党员32人,正式党员32人,其中退休党员5人,另有入党积极分子5名。

两院党支部工作抓政治学习——支部学习常态化(两院办公会固定加入学习讨论环节);抓组织生活——支部建设规范化(与办学业务单位合作长期开展共建活动);抓“七个有力”——支部作风模范化(党员示范岗和挂牌上岗);抓团队工作——支部文化多样化(专设一间办公室作为党员读书角);抓党建工作——党支部书记认真履行主体职责(带头上党课)。

两院党支部在2016年机关党委组织的“两学一做”知识竞赛中获优胜支部,其中我支部一名党员获优胜个人一等奖,两名党员获优胜个人二等奖;两院党支部2018年组织的“缅怀革命先烈、锤炼坚定信仰”校校企三方党支部共建主题党日活动获评南京大学2018年最佳党日活动;在2019年10月机关党委、机关团委举办的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知识竞赛暨党史、新中国史专题学习活动中,我支部获评优胜党支部,其中1人获二等奖,2人获三等奖,1人获鼓励奖。

四、服务学习型社会建设,助推经济社会发展

服务学习型社会建设。立足江苏省教育环境和教育形势的实际情况,适应社会民众的教育需求,以社会效益优先为原则,学校继续教育保留了成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网络教育等学历教育类型,在此基础上,优化结构,稳步发展学历教育,大力发展非学历教育,满足民众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提升国民文化素质,服务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建设。

服务行业及经济社会发展。响应社会需求,自2013年开始,成人高等教育积极开展面向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等相关企业职工的招生工作。至今,累计与23家单位合作举办18个专业的学历继续教育培养工作,共录取2347人。现代远程教育积极推进校企合作办学,实现校企资源的有机结合和优化配置,精准对接企业人才培养需求。目前共建立了19家企业的生源基地,累计招生1952人。校企合作提升了企业员工的综合素养和专业能力,积极服务行业及经济社会发展。

服务军队人才培养,开设“东部战区直属教学班”。网络教育学院依托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陆军政工网,开设“东部战区直属教学班”,搭建现代远程教育平台,开展以业余在线学习为主要形式的高等学历教育,“网上南大”深受广大官兵好评。截至目前共计招收学生2038人(本科465人、专科1573人),在籍学生1721人,(本科398人、专科1323人,专科比例76.9%)。

服务国家干部培养战略需求和社会需求。学校非学历教育主要办学内容为干部培训和企业培训。为各类政府和企事业单位举办综合性的干部培训项目,将理论知识培训与贯彻落实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相结合,提升党员干部政治素质、综合素质和履职能力,服务国家干部培养战略需求;为各地企业举办的管理、营销、创新能力等提升班以及各类企业家专题培训班,开设贴合企业和企业家实际情况的有针对性、实践性强的课程,切实提升企业家能力,促进企业发展,服务社会需求。

服务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和人才培养。围绕国家精准扶贫方略,结合当地实际,为西部贫困地区提供优质培训资源。举办“双柏培训班”、“伊犁州乡镇(街道)党政正职培训班”、“南京大学对口支援西藏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专题培训班”等培训班,专题方面丰富多样,有民宿管家、电子商务、产销对接技能、城乡规划建设、医疗扶贫党建等内容。既有综合素质能力提升和视野拓展,又有所属工作领域的专题课程和专业技能,切实提升西部地区党政干部、工商业主等受训学员的综合素养和行业技能,助力西部地区经济文化建设。

面向未来,继续教育学院、网络教育学院将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从推进“双一流”建设的战略高度,以“停、保、稳、活,融合发展”为目标,着力质量发展、内涵发展,办好、办活继续教育,为创建“第一个南大”作出更大的贡献!(继续教育学院、网络教育学院)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