廿三目录社区卫生机构实行首诊负责制和双向转诊制广州市推动产业优化升级的主要做法值得借鉴第一,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实现就业增长。广州在产业优化升级过程中,一方面适应产业发展新要求,由政府为主体出资加大职业培训力度,帮助劳动者实现技能提升;另一方面,积极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就业增长。以汽车制造业为例,一个汽车工人的就业约可以带来8个相关就业岗位的增加。目前,当地从事汽车制造业的人员有约4.5万人,在积极发展汽车工业的同时,为扩大就业注入了巨大活力。第二,积极倡导全民创业,扩大就业容量。广州市委市政府特别重视鼓励创业,制定出台了“广州市进一步加快民营经济工作发展方案”,使当地民营经济得到更快速发展,就业增长明显加速。数据显示,广州民营个体企业和在民营个体企业就业的人数分别由2002年的24.6万户和71.1万人增长到2006年的30.9万户和151.5万人。第三,加大人力资本投资,提升就业水平。广州市坚持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城乡劳动力“定向培训”和“定单式”培训,形成了以需定培、以培供需、以培训促就业的良性机制。当地失业人员和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所需经费,由市、区两级就业再就业专项资金给予资助。
2003-2007年10月,当地共培训下岗失业人员42.19万人次。仅2006年就培训了“农转居”人员5.09万人,帮扶10.6万人实现就业。第四,关注就业困难群体,挖掘就业潜力。广州市是在全国率先开展“零就业家庭”就业援助活动的城市之一。长期以来,当地在就业援助工作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做到“零就业家庭”出现一户,及时帮扶解决一户。同时,当地还积极挖掘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潜力,打响了“春林苑”和“零就业家庭”就业援助公共就业服务品牌。第五,打造就业服务平台,创新就业方式。为进一步促进就业,当地还构筑了就业服务三大体系:一是以政府投入为主体,构筑就业专项资金投入体系;二是以“政府购买成果”形式,构筑促进就业的激励体系;三是以民为本,构筑促进就业的服务及培训体系。目前全市已建成了“四有”(有组织机构保障、有舒适服务场所、有现代服务手段、有规范服务制度)和“八统一”(即统一的工作职责、业务流程、资料台账、服务规范、管理制度、信息系统、设施标识、人员配备)和“三级管理四级服务”的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并全部实现计算机网上运作。第六,完善政府服务职能,建立长效机制。从1998年开始,广州市就着手构建积极的就业服务体系,着力消除就业中的各种限制性和歧视性规定,着重建立促进就业工作的长效机制。
突出表现在“三个坚持”,即:坚持把就业再就业工作放在经济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把促进就业再就业摆在各级政府工作的优先位置,坚持在公共财政支出中优先安排促进就业资金。广州市今年经济社会工作要切实做到“七个坚持”一是坚持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根本途径,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坚持好字优先、稳中求进,从实际出发贯彻落实“控总量、稳物价、调结构、促平衡”的宏观调控政策,紧紧依靠自主创新增强核心竞争力,紧紧依靠结构调整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紧紧依靠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推动新农村建设,紧紧依靠产业合理布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紧紧依靠节能减排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着力优化需求结构、产业结构、要素结构,切实增强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和稳健性,不断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在又好又快发展中争当排头兵。二是坚持以城市综合承载力和生态文明建设为支撑,提高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着眼于城市永续发展,积极应对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综合承载力尤其是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面临的挑战,切实加强规划引导,着力提升城市基础设施现代化、系统化、信息化水平,全面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稳步向“适宜创业发展,适宜生活居住”的城市建设和发展目标迈进,在可持续发展中争当排头兵。
三是坚持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为动力,增创科学发展新优势。紧紧围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完善开放型经济体系,加快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步伐,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加快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中争当排头兵。四是坚持以人民当家做主为根本,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充分发挥各级党委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扩大人民民主,壮大统一战线,推进依法治市,切实保障人民当家做主的权利,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中争当排头兵。五是坚持以提高人的素质为核心,增强城市文化软实力。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思想道德建设,以群众满意度为标准全面推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协调发展,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增强文化凝聚力,激发文化创造力,发展文化生产力,在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争当排头兵。六是坚持以改善民生为重点,推进和谐广州建设。把关注民生、情系民生、服务民生、改善民生作为最重要的执政使命、政策取向和政绩追求,大力促进教育协调发展和教育公平,促进充分就业、改革分配制度,加快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发展公共医疗卫生事业,全面推进平安广州建设,不折不扣地把66条惠民措施落到实处,努力使全市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争当排头兵。
七是坚持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关于党的建设的新要求,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切实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积极推进党内民主建设,扎实推进固本强基工程,着力加强反腐倡廉建设,不断提高各级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在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争当排头兵。广东省“一调两化”创新经贸工作2008年,广东省经贸工作的主要任务是“一调两化”,即经济运行调节和新型工业化、流通现代化,着力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和加快流通现代化。在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方面,一是要推进工业化与信息化相融合,集中力量开展信息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突破制约全省产业发展的关键瓶颈,优化提升电子信息产业,强化信息技术和产品对制造业的渗透和引导;二是要调整优化工业九大产业发展规划,着重发展既有广东特色又符合现代产业体系发展要求的装备制造业、现代中药、新能源、节能环保等产业;三是要增强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完善产业技术创新体系,抓好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和节能降耗、资源综合利用、安全生产、环保等技术创新,加大企业技术改造力度,大力推动管理创新;四是要统筹协调优化产业布局,珠三角地区要按照优化提升、增强区域产业竞争力的思路,在全省率先谋划推进现代产业体系;东西北地区要积极实施“项目带动、产业带动”战略,通过省市共建先进制造业基地等方式,打造地区产业发展新增长点。
在加快发展现代流通业方面,一是要大力发展连锁经营、现代物流业、新型批发业、电子商务等四种现代流通方式;二是要建设现代流通信息平台、物流基础设施平台、技术标准服务平台、流通信用平台、名牌会展交易平台等五大流通基础设施平台;三是要实施龙头企业成长工程、社区商业示范工程、“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流通业名牌带动战略工程、流通管理基础工程、产业集群流通业发展示范工程等六大工程。 广东预计2007年全部工业增加值增长17%左右,高于近十年年均增速(15.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06万亿元,首次迈上1万亿元新台阶;据初步统计,在2006年全国领先的基础上,2007年前三季度,全省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4.13%.2008年全省工业商贸经济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单位GDP能耗下降3.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5%;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技术改造投资增长15%左右。2008年沿海主要省市经济社会发展展望 沿海主要省市对今年的发展环境总体上持乐观态度,初步预计今年经济将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地区生产总值增速预计将略低于去年的实际增速。江苏、山东、广东、上海的GDP增长预期目标初步考虑分别为11%、10-11%、9%以上、9%以上。
今年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是遏制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国家将进一步控制高耗能、高排放和产能过剩行业的盲目扩张,财政政策将加大对结构调整支持力度,货币政策要稳中适度从紧,努力缓解投资增长过快、信贷投放过多、外贸顺差过大的矛盾,控制价格总水平过快上涨。同时,着力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着力推进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着力加快社会发展和改善民生,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在此大背景下,沿海主要省市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思路,重点侧重于以下几点: 一、正确处理经济增长和节能减排的关系 目前我国经济增长有较好的支撑条件,但也面临资源和环境承载能力的约束问题。2006年我国多项经济指标都超额完成了计划,惟有节能降耗4%的目标没有实现,全国除北京外,29个省市均未完成能耗下降任务。2007年沿海主要省市六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增长也高于工业总体增速,能源消耗增长较多。这种趋势如不能及时扭转,将加剧完成节能减排任务的困难,也将使"十一五"规划要求2010年实现节能降耗20%、污染排放减少10%的目标难度加大。 因此,沿海主要省市在保持经济较快增长的同时,进一步加大节能降耗减排的力度。一方面要不断调整产业结构、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大量进口国外先进、低耗能的技术设备,努力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不走"边发展、边治理"的弯路。
另一方面,目前沿海主要省市经济高速增长、商品供应充裕,在不致于造成经济大起大落和影响人民生活水平改善的前提下,逐步降低高耗能的制造业的增长速度,降低第二产业的比重和速度,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换取资源消耗最少、环境污染最小、为子孙后代造福最大的良好自然和谐环境。2006年北京市之所以能成为唯一完成节能减排目标的省市,就是因为二产比重低,三产比重达到70%以上。 坚持把节能减排作为调整结构和转变增长方式的重要抓手,依靠优化结构、科技进步、加强管理、完善机制、强化法制和全民参与,力争节能减排取得更加明显的成效。抓紧建立和完善科学、完整、统一的节能减排统计指标体系、监测体系和考核体系,严格落实节能减排责任制和问责制,发挥科技在节能减排中的重要作用,推进重点节能工程、重点企业节能技术改造,积极运用价格手段和财税、金融政策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促进节能减排。 加快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完善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差别电价和水价政策,健全排污收费制度。同时,加大财税政策的支持,设立节能专项资金,支持高效节能产品推广、重大节能项目建设和重大节能技术示范。实施节能产品政府强制性采购政策,加大工业结构调整力度,坚决淘汰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的落后生产能力、工艺装置和技术设备。
二、推动资本市场稳定发展,引导社会资金更多支持科技创新和发展中的薄弱环节 针对当前国内资金充裕的状况,抓住市场人气较旺的时机,加快具有技术创新能力的企业上市步伐,同时鼓励原来在境外市场上市的国内资质良好的企业回到国内市场发行股票,为证券市场进一步扩容,化解市场价格上涨的压力,为企业科技创新建立健全融资渠道。积极发展技术产权交易市场,使其成为企业创业的融资场所。积极发展面向科技型企业的债券市场,为优质中小企业开拓融资渠道。 引导投资资金投向急需发展的薄弱环节。把发展的积极性、充裕的资金、宝贵的资源更多地引导到加强经济社会薄弱环节上来。控制新开工项目,严格执行市场准入标准,切实控制对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建设项目的供地和贷款,严肃查处各种违法违规用地行为。投资调控实行"有保有压",引导资金投向铁路、公路、港口、城市轨道交通、节能减排、新能源、新农村等项目。调整住房供应结构,加快廉租住房制度建设,搞好房地产市场调控,遏制房价过快上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