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4月开始,我家开的农家乐菜谱上新添了芦笋这道菜,大伙儿对‘蔬菜之王’的评价很不错,现在是我们的招牌菜,每天能销售4~5盘,增加150元左右的收入……”近日,记者重访巴彦浩特镇扎海乌素嘎查农民李林善,在他的芦笋种植大棚里,记者看到,芦笋长势不错,足足有50~60厘米高,预计6月就可批量上市。

“可别小看这一棚芦笋,收入抵得上5座种植传统作物的温棚呢。”李林善领着记者走进一座温棚里,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李林善告诉记者,他曾当过兵,复员后种过黄瓜、西红柿等常见蔬菜,可周围种菜的人多,大家种的品种又差不多,竞争十分激烈。

后来,李林善注意到,种植特色蔬菜的人很少,比如说芦笋,是公认的“名菜”,富含多种氨基酸、蛋白质和维生素,有“蔬菜之王”的美称,可在本地几乎没有人种植,部分酒店宾馆所需也得从银川购进,而银川市场的缺口也很大,不如就试着种芦笋吧。

为了种好芦笋,李林善先后到北京、山东等地考察学习当地在小温棚里种植芦笋的成功经验。2012年9月,李林善投资180万元建起了25座蔬菜种植大棚,并将其中10座用来种芦笋。巴彦浩特镇政府也给予了他有力支持,不仅派遣科技特派员帮他解决技术难题,还提供75万元贴息贷款和5万元的农业科技贷款。

为了尽快掌握种植技术,李林善以6万年薪从山东请来了技术顾问,专门指导他种植芦笋。在闷热潮湿的大棚里,李林善一待就是一天,不是除草,就是施肥,总忙个不停。付出总有回报,半年多下来,李林善就掌握了芦笋种植要领。为了达到绿色无公害食品的标准,李林善还专门配置了芦笋生长过程中所需的黄豆发酵肥,从源头上保证了芦笋纯天然无污染。

李林善一边拨弄着新长出的芦笋幼苗,一边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种植芦笋成本低,种植一次可连续收获10~15年,一座棚每天能采15斤,就按最低市场价每斤20元计算,一个月回笼9000元,采10个月就能收回成本。

李林善告诉记者,周边村民也逐渐认识到种植芦笋效益可观,不断有人向他打听种植技术,而他已带动了周围6个农民实现就业。谈到今后的发展,李林善说:“我想要进一步扩大芦笋种植面积,形成规模,逐步实现产销一条龙。再告诉你一个好消息:银川方面的销售商有意向等到6月大批量芦笋上市后签订销售合同,这样一来,我的芦笋销售就有保障了。”言语间他对种植芦笋的前景充满信心。(敖云那生)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