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2018年,中央政治局会议在审议《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时指出,要抓紧编制乡村振兴地方规划和专项规划。近日,浙江大学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首席策划张扬在接受佛山日报记者专访时表示,乡村振兴规划的关键在于解决乡村秩序重构的问题,要站在农民和乡村的角度做规划,而不是把城市那一套硬搬到乡村。张扬结合十多年来深入调研全国数百条村庄的经验,剖析乡村振兴规划的要旨以及存在的误区,为佛山乡村振兴规划支招。

专家简介

借鉴优质村庄规划经验_借鉴优质村庄规划经验_借鉴优质村庄规划经验

张扬,浙江大学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首席策划。长期从事城市和建设乡村振兴规划工作,特别致力于对乡村秩序的研究,倡导对乡村整治要从全面构建秩序开始。1997年参与了浙江省安吉县的发展战略研究,提出了关于生态发展的战略对策,并由此开始了对安吉县一系列乡村的规划,包括余村,也就是后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金句的诞生地。2015年,张扬团队在江西省横峰县率先实施全国第一个乡村振兴全域规划。经张扬团队打造后的浙江省湖州市上泗安村,于2017年登上了央视春节联欢晚会的“中国特色乡村”栏目。经过十几年的时间,张扬及其团队参与的乡村规划项目高达几百个,积累了丰富的乡村振兴规划经验,并逐步形成了理论体系。

1、“乡村振兴,规划先行,关键是要解决乡村秩序重构的问题。乡村需要一套完整的适合时代发展需要的新的秩序,以求与现代文明与社会整体发展取得平衡。”

记者:如何理解乡村振兴规划?规划需要解决乡村振兴中的什么问题?

张扬:乡村发展到今天,所要解决的问题,不仅仅是怎样让农民富起来,更重要的是如何整体提升乡村社会的文明程度,能与城市发展处于同一个水平。尽管我们的乡村在不断发展,但是与整个国家的发展水平形成了明显的落差——乡村社会的整体结构基本还是延续了传统、固有的模式和机制。由此导致的,是乡村遭遇困境:在工业化、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乡村传统的价值观念、社会制度、管理模式被打破了,但与之相适应的新的管理机制以及各种价值观和文化体系都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历史上,乡村有着强大的逻辑、道德、美学等一系列完整的运营体系,是有自己的逻辑稳定性的,有着自己的“秩序”。因此,当下重新建构秩序就是问题的关键。我们不但需要建构经济体系,我们还需要建构新的价值观,建构文化和文明,我们还需要建构起符合乡村这种特定的社会与自然相融的,有着浓浓乡愁情绪的乡村美学关系。

乡村振兴,规划先行,规划的核心是秩序重构。乡村需要一套完整的新秩序,以求与现代社会整体发展取得平衡。规划就是要建立新的乡村秩序关系。而一个好的规划应该要全面把控生产、生活、环境和环境美学等关键要素,同时还要注重重新构建起人的尊严,指导乡村有效有序发展。当前很多地方在乡村整治过程中没有站在乡村固有的社会文化大背景下来看待乡村,把乡村整治理解成了一种简单的美化和装饰过程,做与农民利益不相符合的表面工程,严重违背了乡村的社会属性和特有的环境美学本质。更有甚者把乡村当作了建筑师的艺术实验场所,不但破坏了乡村发展的社会属性和美学原则,也把同质化的城市发展问题带到了乡村。

2、“做规划需要立场,做规划需要原则,做规划需要良心。我们不能不懂农民乱做规划,我们不能用城市的经验来做乡村,我们更不能用个人的喜好来做实验。”

记者:全国乡村振兴规划的现状如何?如何分析佛山乡村振兴规划的方向和侧重点?

张扬:目前全国乡村振兴规划的理念还是存在很大的认识差异的,很多规划深度不够,仅从环境整治这点看,很多乡村是在做稀里糊涂的表面工程,人们把装饰作为重点,而没有针对村庄特有的自然地理环境、人文生活的文化背景、农业和生产的特色进行全面的美学评价思考。这很容易导致“千村一面”结局,造成新一轮的环境失序。在信息时代,信息的交互性是即时发生的,因此,设计师对信息的了解是泛视野和全球化的,如果规划和设计不考虑环境和文化背景的因素,那么乡村改造过程中很可能会造成“千村一面”结局。

乡村是一个以农业经济为核心的人的聚落的社会,它与城市的人口众多、经济多样、文化活跃是有本质区别的。乡村的经济活动相对简单,人口少且相互亲近熟悉,建筑体量小且多呈现统一性,文化稳定且执拗。在乡村振兴规划中,我们要站在农民和乡村的角度做规划,了解他们想要发展什么、应该发展什么,而不是把城市那一套硬搬到乡村,更不是在乡村搞迎合城里人居住需求的生活环境改造。最常见的误区是,用工业化的建筑材料来建设乡村。大量应用不锈钢、琉璃瓦、沥青瓦、高反光材料材质、罗马柱等,大面积的地面硬化等,这些都造成了破坏性的建设。

分析佛山乡村振兴规划的方向和侧重点,要从佛山所处的地理区位去认识这里的乡村特点。佛山位于中国经济最发达地区,这里的乡村与全国其它地区有很大的区别和不同。这里的农民基本不再是单纯从事农业经济的农民,更多是名义上的农民,因为他们的主要结构性收入是工资。另外,这里是全国乃至世界城市化率最高地区之一,因此自然生态环境和乡村资源一定是会成为稀缺资源。如三水区,未来三水的乡村一定会成为一种附加值极高的城市品质发展和都市人追求的热点区域。三水区的乡村发展要注重全域概念,要注重度假养生产业,要注重服务城市的意识,同时农副产品要注重品质和品牌。

3、借鉴浙江比较成熟的经验,今天的规划更应该注重从全域,从整体出发。以更大的格局和发展的视角去思考一个地区的整体发展对策。

记者:近期,全国各地纷纷到浙江学习考察乡村振兴经验。就长三角和珠三角的乡村振兴作对比,您认为哪些是珠三角可以借鉴或复制的经验?珠三角乡村需要注意哪些差异性,因地制宜做出特色?

张扬:在浙江乡村,过度注重表面形式的现象越来越少了。浙江的乡村振兴是一个长时间、梯次化的发展过程,近20年来经历了从粗放的打扫卫生、整治环境,逐步上升到提出乡村规划理念进而注重制度和管理的过程。尤其是从点逐步转化到面,从面逐步深入到高质量发展和管理,这是非常值得借鉴的。而这样的发展过程是一个摸着石头过河的经验积累,是一次漫长的实践。因此,借鉴浙江比较成熟的经验,今天的规划更应该注重从全域,从整体出发。以更大的格局和发展的视角去思考一个地区的整体发展对策。

从空间形态上讲,珠三角乡村的基础条件比浙江好多了。村庄空间关系、环境地理关系,以及有关传统村落记忆的东西很多,而且基本都保存得比较完整。以提出“祠堂+文化”的三水区为例,一个地方能有四百多座祠堂,是不可多得的财富。而恰恰祠堂是中国乡村文化根本和基础,是中国乡村文化发育的温床和基因库;过去祠堂是认知社会、解释社会最权威的场所,是维系村庄和宗族的法律和权威,还是生产经营和土地管理的机构,它带有原始合作经济的影子;祠堂是乡村文化的根和基因库,因此祠堂在,文化的发展就相对稳定和缓慢。岭南祠堂文化源远流长,宗祠数量众多,这是其它地区所无法比拟的优势。因此我们在规划中,要尽量让村庄有历史感、有仪式感,还要尽量让文化线索和各种要素保留下来。在做规划的时候还要特别关注祠堂、桥梁等公共空间中的环境关系。因为这些地方大都是村民开展社会活动最重要的场域,也是保持传统村庄社会属性的重要焦点。

4、“未来大湾区发展一定会高度关注人本概念和生活品质,因此佛山的乡村振兴要为人的大湾区创造条件。”

记者:在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背景下,佛山要如何将两者有机联系、融合?

张扬:佛山作为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级市之一,地处粤港澳大湾区,它的乡村相对于全国其他地方的乡村是有本质区别的,因此,应该用不同的视角去解读佛山的乡村振兴。

首先,珠江三角洲可以说是中国工业和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地区,人们对农业农村的重视程度和关注会相对比较少。但是,我们必须看到,正是由于城市化和经济的高度发展,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发展的过程中,农村和农业作为一种资源,会显得越来越弥足珍贵。它必将成为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的一种生态和生活评价的资源体系。第二,随着城市化和现代化的发展,特别是5G时代的到来和大交通网络的搭建,城市近郊乡村必将成为城市最重要的休闲和度假养生目的地,这种情况在世界上很多发达国家都出现过。

在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背景下,佛山应该更注重品牌和品质的发展。品牌和品质代表的是农业现代化水平,代表的是文明程度。为此,在乡村振兴中,佛山需要重视乡村文化本质的保持和发扬,尤其是要注重对以宗祠文化为特色的乡村文化体系的保护和发展。通过让传统的村落与城市的休闲度假需求、养生养老产业结合起来,对传统建筑进行保护性的改造,在保护的同时注重创新,让这种既珍贵但又显得有点机械的村落建筑能创造出自己的个性和特色来,使这些非常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能成为一种新的生产资料和吸引市场的新资源。目前,三水区芦苞镇正在对独树岗村和长岐古村进行这方面的改造实践。其主要思路是在保持基本的村庄规制和建筑风貌的前提下,对建筑内部设施进行改造,形成乡村度假和养老地产,以此激活古老乡村,让人重新回到建筑中来,感受乡村底蕴。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