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歌里的养羊致富经——水城县“生态畜牧富民模式”开启农村同步小康新路径水城县小康服务中心 张周虎(发表于《贵州调研》2013 年第二期,本文标题上有修改, 数据上有更新)由于历史、自然条件等方面的原因,县域经济建设起步较晚,经济总量小,是国家 级贫困县,全县83 万人口中,农业人口占98%,贫困人口22.2 万人。如何实现后发赶 超,如何实现2014 年“减贫摘帽”,如何实现2020 年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农村 发展慢、群众致富难问题如何破解,群众靠什么脱贫致富奔小康,县委县政府作了大量 的探索和实践,成功走出了一条生态畜牧富民的路子。水城县在探索实践“生态畜牧富 民模式”的过程中,取得了什么样的成效,有哪些成功的经验做法,我们经过深入调研 总结和分,对如何何实现生态畜牧业科学发展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成效:听听农家的养羊致富歌男:哥家住在山里边,种草养羊能赚钱;妹妹你若嫁给我,小康生活甜心间。女:不嫌哥家住深山,勤劳何愁赚大钱;妹愿今生跟着你,养羊致富心里甜。男:正月里来去放羊,放在河边羊儿壮;妻子在家把饭煮,四菜一汤奔小康。女:二月里来郎放羊,妻在家中思念郎;白天想你喂羊子,晚上想你在身旁。

……绿绿的草山,黑色的羊群,嘹亮的歌声,描绘出水城县发展黑山羊养殖的一幅幅壮 锦,“风吹草低见牛羊”美丽画景衬托着农家养羊户的牧羊乐趣。36 首爱情山歌,男女 对唱,唱出了农村青年男女之间的纯朴爱情,唱出了农村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信心和 决心,唱出了水城县生态畜牧富民模式的丰硕成果。水城县自2007 年实施生态畜牧业以来,大力争取省市项目资金,县级财政积极为 项目配套资金,累计投入达9376.296 万元,种草养羊项目覆盖全县14 个乡(镇)67 个村,参与实施农户3925 户,建成良种繁育场17 个,养羊农户靠养羊增加收入2.4 亿 元,每户年均增加收入8000 元。通过种草养羊项目的实施,全县畜牧业迅速发展,不 断迈上产业化发展的轨道,2013 年全县羊存栏达到11.6 万只,共培育养羊大户1232 户+20,全县有近5000 多户20000 余人通过种草养羊项目实施脱贫致富。在实施种草养羊项目的过程中,各级各部门认真落实政策,加大扶持力度,在推动1 项目的同时,培育了一大批先进典型。营盘乡罗多的吴朝兵,初中毕业外出打工,2010 年回到罗多村岩脚组创办亚宏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自筹资金178 万元,申请上级财 政补助资金82.37 万元,办起了水城县营盘乡罗多良种羊繁育场,带动周边群众种草养 羊致富,现该良种羊繁育场已有羊舍2026 平方米,硬化运动场地1896 平方米,管理用 房450 平方米,消毒室45 平方米,饲草加工车间160 平方米,青贮窑160 立方米,蓄 水池500 平方米,钢丝网围栏12000 米,存栏羊681 只,累计出栏羊1128 只,年利润 35 万元。

猴场乡小田坝村雷勇在煤矿打工多年,曾经两次被瓦斯烧伤,就想到回家发展 绿色产业,在县的政策扶持和引导下,雷勇自筹资金6 万多元,争取财政扶贫资金4 万 元,修建了160 平方米圈舍,养了102 只羊,雇了2 名放牧工人,自己负责管理,年出 栏羊80 只,增加收入3.2 万元,不仅自己致富了,还带动了村里的群众脱贫致富。做法:五种运作模式确保成功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水城县结合实际,从强化组织领导、加强政策研究、创新管理 方式等方面入手,积极探索部门协作等“五种模式”,全方位保障项目的成功率、见效 率。——产业化的政策扶持模式。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生态畜牧业发展,将种草养羊作 为保障2014 年实现“减贫摘帽”、2020 年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目标的重点项目,列 入“十二五”期间全县“农业产业化”战略的总体规划,并纳入全县“十大农业特色产 业”进行扶持,出台了 《关于扶持重点农业产业发展的意见》和《水城县乡镇发展农产 品深加工企业奖励办法》,积极采取政策支持、资金扶持、项目扶持、产业扶持、技术 扶持、信息引导等一系列优惠措施,大力扶持种草养羊产业的发展。特别是在资金扶持 方面,采取“1+1”的资金配套措施,县级财政累计配套投入2060.896 万元,带动了养 羊农户自筹投入资金7000 多万元。

——多部门配合的运作模式。着力整合部门资源,采取多部门协作配合的运作模式, 有效保证了项目的顺利实施。县委组织部充分发挥组织资源和组织优势,大力实施“党 员创业带富”工程,全面创建“富民型”基层党组织,将种草养羊列为“党员创业带富” 工程的重点项目,将生态畜牧业作为创建“富民型”基层党组织的重要产业支撑,广泛 发动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积极参与和支持生态畜牧业发展;县草地中心将技术指标及 服务目标量化到每个技术干部,抓好项目跟踪管理;县畜牧局负责对外购羊进行动物疫 情监测,保证引种安全,做好动物防疫和管理指导;县农村信用社积极主动发放小额扶 贫贷款,帮助农户解决圈舍建设等启动资金;县交通、水利、供电等部门积极帮助解决 项目点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保障项目顺利实施。——草畜圈配套的发展模式。注重在配套发展上做文章,紧密结合退耕还草项目, 实行“种草与养羊配套”,推动生态建设与养羊富民双赢;“养羊与圈舍改造配套”,推 动科技养羊,提高养殖效益;保护利用自然草地与人工草地建设相结合,充分利用养殖2 资源,创造养殖条件。切实加强圈舍改造和建设,推进人畜饮水等基础设施的完善,夯 实种草养羊项目的发展基础,帮助项目农户解决实际困难,既有效降低了项目成本,又 缩短了项目见成效的周期,更推动了项目的滚动发展,让人民群众持续增收致富。

自项 目实施以来,全县共种草83120 亩,配套圈舍建设和改造139725平方米,配套养羊100676 只。——协会加农户的带动模式。坚持把种草养羊与其它农业产业统筹起来抓,积极探 索“政府扶持,协会运作,农户参与”方式,采取“协会+农户”、“合作社+农户”、“基 地+农户”等多种模式,让群众组织群众,通过群众带动群众,变政府被动安排为农户 主动要求实施,培养群众自我发展、自力更生的能力。同时,通过“协会+农户”模式, 进一步整合民间资本和资源,走产业化、市场化的发展路子,提高抵御风险的能力,把 各种风险降到最低,确保项目实施农户稳定受益、稳步致富。截止目前,全县共成立与 种草养羊相关的专业协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15 个,参与农户达200 多户,带动农户5000 余户。——网络化的管理服务模式。科学有效的管理,是确保项目成功的关键。县委县政 府着力在建立健全管理网络上下功夫,于2007 年成立了“水城县草地生态畜牧业发展 中心”,专抓草地生态畜牧业产业化科技扶贫种草养羊产业,明确有编制20 名,采取 公开招考等方式,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现中心共有职工17 人,其中高级畜牧师1 人,有硕士1 人、本科学历6 人、大专学历9 人。

切实加强各乡镇畜牧兽医站建设,每 个乡镇配备了3 至4 名技术人员,负责抓好本乡镇辖区内的畜牧养殖疫情监测、动物防 疫、技术指导、信息服务等工作,各乡镇还将每年的春秋季防疫列入中心工作,由包村 工作组负责协助技术人员搞好防疫工作。各乡镇结合实际,直接将管理服务网络延伸到 村民组和项目点,每个村、项目点均配备了1 至2 名兽医服务员,随时为项目点和农户 提供及时有效的服务,形成了县、乡、村“三级联动”,覆盖到村民组和项目点的管理 服务体系,切实为农户解决了技术和管理上的后顾之忧。启示:敢向规模和品牌要效益产业化、规模化发展,是有效抵御自然风险,增强市场竞争力的关键,是实现农 民增收的主要途径。通过对水城县“生态畜牧富民模式”的认真总结和分析,我们得到 了以下四个方面的经验和启示。——“壮大老户”是滚动发展的基础。种草养羊项目在水城县实施已达6 年之久, 形成了一些养羊老户,这些养殖老户有较高的积极性和丰富的经验,并创造了一定的项 目实施基础。在新一轮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水城县就是注重扶持老户滚动发展,不断扩 大规模,注重把老户培养为良种繁殖基地,切实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的购羊难、成本高 等问题。

同时,注重把老户培育成为示范基地,并充分发挥其辐射带动作用,带动更多 的农户自觉、自主地发展种草养羊项目,实现了全县生态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3——“大户优先”是有效带动的关键。水城县群众一直以来就有养殖黑山羊的习惯, 各乡镇均有一些自主发展起的的养羊大户和专业户。这些大户虽有一定的养殖经验和基 础,但由于缺乏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一直是采取传统的养殖方式进行养殖,难以形成 规模,效益一直不理想。在项目落实过程中,县草地生态畜牧业发展中心认真进行了摸 底,有针对性地动员大户积极带头实施种草养羊项目,并通过政策引导和扶持措施,把 大户进一步做大做强,做成基地、做成规模,带动更多的群众养羊致富。—— “年年扶持”是持续发展的动力。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一些农户因资金跟不 上,在项目验收后,便陆续将羊卖掉,难以实现生态畜牧业的持续发展。针对这一情况, 水城县积极探索“年年扶持”的措施,对在项目未见效之前,相关部门结合党建扶贫工 作,继续采取技术、资金、项目、信息等方式进行扶持,一方面切实帮助项目农户解决 了后续资金紧缺问题,另一方面用连续扶持的政策吸引农户把种草养羊项目连续不断地 发展下去,培养更多的种草养羊专业户,使种草养羊成为农民群众脱贫致富的主要产业 和家庭经济收入来源。

—— “市场导向”是形成品牌的钥匙。种草养羊,要形成规模并不难,难在难以形 成受市场欢迎的品牌。水城县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结合县内适宜的海拔气候、丰富的草 场资源和土地资源,大力推广黑山羊养殖,成功推出了响誉省内外的水城黑山羊品牌。 水城黑山羊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富含蛋白质,膻味小,脂肪和胆固醇含量低,不但广 受本地人的喜爱,也倍受外地人的青睐,黑山羊肉粉、羊汤锅、烤全羊等已成为独具地 域特色和文化特色的“水城美食”,形成了一条以黑山羊养殖为龙头,“养殖——加工 ——销售”一体化的产业链,既发展壮大了生态畜牧业,又带动了餐饮业的发展,加快 了生态畜牧业的产业化发展步伐。问题:四大制约瓶颈亟待破解产业化发展是转变农业产业发展方式的主要路径,水城县“生态养羊富民”模式从 探索到实践,从起步到不断发展,最终成为农村群众发展致富的一种产业,取得了可喜 的成绩,但要真正的实现产业化,还存在着许多亟需解决的问题和难题,主要体现在以 下四个方面。——“大养殖”的扶持力度不够。水城县是国家级贫困县,县域经济总量小,属“保 运转型”、“吃饭型”财政,对种草养羊等项目的县级资金配套十分困难,上级的扶持力 度也明显不够,省、市、县、乡多级联动、多部门整合的“大养殖”扶持格局还未形成, 在生态畜牧业发展中,规模扩大难、项目覆盖难、成果巩固难、持续发展难等问题不同 程度地存在,一些养殖农户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将就资金办事,甚至节省资金办事的现象, 科学化、规范化水平不够,抵御自然风险的能力不强,降低了项目效益,影响了农户的 养殖积极性。

另外,一些农户认为单户养殖20 至30 只基础母羊规模小,效益低不划算, 不愿意养殖。4—— “大市场”的环境仍不完善。发展养殖业,市场风险是最大的风险。近年来, 各地都在大力扶持生态畜牧业的发展,群众普遍担心随着规模的不断扩大,市场将不断 饱和,市场风险不断增加,市场风险防范机制不够完善,造成养殖农户利益受损。另外, 目前生态畜牧业生产、加工、销售各环境的关联度不够紧密,甚至处于自发的、脱节的 现象,加之对市场的监管措施缺乏,导致一些环节在牟取暴利,养殖环节则成本高利润 微薄,不利于生态畜牧业的科学发展。—— “大产业”的格局还未形成。目前,水城县虽然探索出了“协会+农户”的发 展模式,但组织化程度仍然不够高,受农民群众科学文化素质、技能水平的影响,对先 进生产方式接受能力不高,先进的养殖技术、管理技术得不到全面推广,对传统养殖的 方式改变不大,一些合作社和协会只有几户十几户农户简单地邀约在一起,组织结构松 散,管理水平低下,运转不灵、稳定性差,草地生态畜牧业的产业化仍然处于低水平的 起步阶段,还不能与大市场之间形成有效对接。另外,在养殖领域和加工领域均缺乏龙 头企业的带动,单户养殖仍然占有一定的比例,产业链不够紧密,影响了生态畜牧业“大 产业”格局的形成。

—— “大保障”的机制不够健全。生态畜牧业是传统畜牧业中的一项新兴产业,与 传统养殖方式不同,讲究一定的科技含量和技术含量,必须要有全方面的配套措施和保 障措施。种草养羊项目在水城县的实施虽有6 年的时间,但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和初级阶 段,在资金保障、技术保障、跟踪管理措施等方面还不够完善,项目成功率、见效率、 巩固率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如一些农户在养殖过程中因资金短缺,不得不卖羊以筹 资,导致项目不是越做越大而是越做越小。对策:四措并举打造畜牧强县发展草地生态畜牧业,特别是发展黑山羊养殖,水城县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可利用 草山草坡和灌木林资源达152.68 万亩,25 度以上坡耕地资源41.61 万亩,还有大量可 以利用的秸秆资源。如能得到各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和扶持,将水城县打造成为“畜牧 强县,必能进一步加快农村发展和群众致富,推进县级全面小康社会建设。重点应强化 以下“四个方面”的措施。——科学定位,着力打造畜牧强县。水城县发展种草养羊各方面的条件十分优越, 农民群众已初步得到实惠,积极性较高,建议省委省政府将水城县列为畜牧发展重点县, 整合党建扶贫、扶贫开发等各方面的资源和力量,大力支持水城县的草地生态畜牧业做 大做强,全力将水城县打造成为“畜牧强县”。

在积极争取上级支持的同时,县级各相 关部门要积极整合资源,科学规划,围绕玉马产业带和北盘江沿线,因地制宜地布局实 施一批“畜牧强乡”和“畜牧强村”,切实将种草养羊打造成为农民群众脱贫致富奔小 康的主要产业。——加大投入,着力加强重点扶持。国发2 号文件将草地畜牧业列入促进贵州经济5 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一项内容,市委市政府将畜牧业确定为全市“九大农业产业”。水 城县是全省43 个草地生态畜牧业产业化科技扶贫种草养羊项目县,县委县政府将种草 养羊纳入了“十大农业产业”。应加强省、市、县各级各部门的协调联动,抢抓各方面 的机遇,积极争取各方面的支持,采取逐级配套的措施,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加 强对种草养羊项目的重点扶持,积极鼓励有实力的企业投资发展生态畜牧业,加快推进 水城县生态畜牧业的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以点带面,着力扩大项目覆盖。加大对农村养殖协会、农民专业合作社、养羊 大户和专业户的扶持力度,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结合创建“富民型”党组织和实 施“党员创业带富”工程,重点培育一批辐射带动能力强的种草养羊基地和示范点,充 分发挥典型引路和示范带动作用,迅速提高农民群众发展生态畜牧业的积极性,加大良 种繁殖基地建设力度,扩大项目覆盖面和群众参与率,坚持基地养殖与单户养殖同步推 进,迅速扩大存栏数,努力实现到2015 年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达42%以上的目 标。

——夯实基础,着力巩固提升壮大。任何一项产业,要实现产业化发展,基础最重 要。水城县的生态畜牧业目前正处在起步阶段,夯实基础显得更加重要。要注重从场地 建设、圈舍建设、技术培训、科技创新、良种繁殖等方面下功夫,完善政策扶持体系, 健全各类保障机制,全方位夯实生态畜牧业发展基础,逐年持续投入、滚动发展,注重 把广大农村群众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调动起来,提升农户自我发展的能力,逐步把草种养 羊发展成为全县农村一家一户的致富产业,推动全县生态畜牧业的不断巩固提升和发展 壮大。 作者系水城县小康服务中心主任,电话邮箱:zhangzhouhu1983@126.com6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