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结束一个多月了,这期间日子过得甚为惬意,更重要的是心里那份踏实、轻松的感觉――这是一种久违了一年的感觉。
三年前我考入五中,入学成绩平平,基础也并不出色,记得在五中的第一次大考,我
是第88名。然而第二次考试我就进入了前10名,以后就几乎保持住了这个定位并有所前进。我现在回想当时为什么会有这么一个飞跃,大概是各方面原因综合的结果吧:首先,我还算是个热爱学习的人;其次,入了高中长大了一些,不像原来只知道玩;对家长的付出与苦心有了初步理解;形成了适当的学习方法;在学习中发现了更多的乐趣。提这些旧事,是想说说潜力。我相信潜力的存在具有普遍性,每个人都具有潜力。通过自我调整,或是受人点拔,再加用功,不知不觉即会将潜力发挥出来,有所进步。当然这主要还得发挥主观能动性,其次是不能拘泥于以往的定位,肯下功夫。
我入学时进的是普通班,说实在话,开始还是多少有些羡慕重点班的师资和学习气氛。但三年过了再回头看,倒觉得分在了我们班真是本人的幸运。我发现普通班有不少优势:1、普通班尖子生少,易给后进者培养自信。2、普通班的老师讲课较缓慢仔细,给学生夯实基础,适应当前高考的要求和发展趋势。3、普通班学生多元化,气氛活跃,很多同学都能在参加活动和班级工作的过程中得到锻炼。其实在什么班学习都没有绝对的好与不好,自身是关键的因素。
由于我的基础并不是特扎实,经过自我剖析,发现脑子也不是很聪明,再加上从未参加过奥校或竞赛培训,我的成绩还是有限的。我们年级有些同学,不但课内成绩好,在各种学科竞赛中还总拿一等奖,我打心眼里佩服。我深知自己与他们的差距,也知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差距是在多年中慢慢形成的。我自己要做的,是在自己的基础上有最好的发挥。所以我不热衷于竞赛,一心一意弄好课内那点东西,也能获得学习的乐趣。针对个人特点,要有抓、有放。
高中三年,我自认为学习有些特点。我属于"匀速学习"类,即高一高二没有松散得一塌糊涂,高三也没有紧张得焦头烂额,每天不少学也不多学,一点一滴积累成绩。我听讲很专心,老师布置的作业认真完成,自己基本上不再找题做。因为听讲比做题省力气,且效果更实在。自我标榜一下:我踏踏实实、孜孜不倦地学了三年。
很多同学都说学习缺少动力,而我的动力来源很广。《SK状元榜》是我很爱看的一个电视节目,节目的片尾曲有句歌词:今天努力为了世界的明天。我很喜欢这句话,因为这种动力有豪气,不狭隘,人有了这种动力才能热爱学习,学进去。因此我把它写在班里的板报上和现在的文章里,与同学们共勉。
学习当然要严格要求,但这不是我三年高中乐章的唯一旋律。我在不同的年级时承担不同的班级工作:高一时我是口才课代表,协助老师办好这一特色课,工作不少,我是不亦乐乎。高二则当了团委宣传委员,高三担任团支书工作。虽然我的工作能力有限,但在老师的鼓励和同学的支持下,我总是尽心尽力地完成任务,从中得到了不少锻炼,提高了自身素质,增强了对集体的责任心。我的兴趣爱好也十分广泛,平时经常弹钢琴,听歌唱歌,看各类的书,参加体育运动。虽然每个爱好都涉足不深,谈不上"特长",但也让我放松身心,得到享受,成为高中乐章的装饰音。
我很走运,中学阶段的老师们全都业务过硬且师德高尚。我在171中学初中的班主任王老师,在5中高中的班主任庄老师,不但教我基础课,也教给我做人的原则,在我不安分的时候适时"点"我一下,让我看清自己的路。我真心感谢我的老师们。
本来觉得这么多字的总结不好攒,但可能确实三年有太多可谈的东西,不知不觉也就写够了字数。就要开学了。进入大学,我将更深入地学习知识,接触更多出色的人,迎接新的挑战;我也可能会遇到困难和挫折。但无论顺境或逆境,我都会微笑地面对,用自己的乐观和汗水,编织新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