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苑]水上蔬菜种到北方之后(2010.11.26)视频转自:CCTV7央视七套科技苑官网

徐洪全的烦恼就是,放鱼种的时候,他家的鱼苗总是迟迟不能下塘。因为富营养化的水体比较厉害,这样严重的影响到养殖的经济效益。于是他引进了一种南方的水上蔬菜-竹叶菜,也叫空心菜,试验的结果是光水上蔬菜种植的利润可以支付鱼塘的承包费和人工费,池塘再收上来的鱼虾就是纯收益了,这样大大降低了养殖的风险。徐洪全还发现这水上蔬菜特别受欢迎。于是他大批量推广,不过由于北方与南方的情况不同,在种植的过程中,他发现了一些问题,并一一根据北方的具体情况进行改良:

中央台致富节目有哪些_中央7套致富经_中央致富经在哪个频道

首先他把竹筏换成了竹框,这样每张浮床可以省下来3根竹竿,最后精简工序,现在的成本相当于原来成本的四分之一。

其次,原来跟着南方采用土地育苗。可这在南方用的好的方法,到北方就不行了,于是徐洪全开始采用温室大棚进行工厂化基质育苗。

他还发现水上蔬菜种植的最佳密度:十亩的鱼塘里蔬菜种一亩,虾塘种半亩就行了。不过,这一亩半亩的可不能都挤在一起栽,菜均匀的栽在池塘上,营养一均衡,就能鱼肥虾美菜丰收了。

经过了两三年的摸索,徐洪全在学习别人经验的基础上,进行了一系列的改进与创新,最终成功的把种在南方水面的蔬菜搬到了北方并发展壮大,不仅能给农民创造经济效益,还带来了一定的社会效益,我国人多地少,如果把一部分陆地的蔬菜种进水里,耕地就省出来了,这可以更好的保障粮食生产的安全。

■科技苑视频同步解说词:

(主持人)说起水上种蔬菜啊,也不是什么新鲜事了,我们前段时间就曾介绍过杭州塘栖的吴洪伟水上种菜的事情。以前水上种菜大都是在南方,2008年的时候,天津市武清区的徐洪全把这项技术引进到了北方。不过当初徐洪全引进这项技术,是为了解决一个困扰他很久的烦恼。

徐洪全的烦恼就是,放鱼种的时候,他家的鱼苗总是迟迟不能下塘。

(采访)在我们天津地区富营养化的水体比较厉害。。放鱼种的时候总会迟于其他地方一个月左右。

别看迟放这一个月,那可不是小事。每年中秋前后是卖鱼最好的时候,别人都赶在这个时候捞鱼,可徐洪全他们的鱼还没长成,错过了市场,只能眼睁睁看着沉甸甸的钞票流入别人的口袋干着急。

(采访)价格很高的时候赶不上价格,等鱼全长成的时候价格也上不去了,严重的影响到养殖的经济效益。

要减少这个损失,让鱼苗提早下塘,唯一的办法就是把肥水变痩。徐洪全为此动了不少心思,也走了不少弯路,可始终没解决好这个问题。(撒菌和石液那段过程加快)一个偶然的机会,徐洪全听说浙江的吴洪伟在水上种菜能处理水质问题,于是他特意跑去学习考察了一番,回来后借鉴吴洪伟的做法,在小范围池塘内做起了试验。

(采访)第一年我们做项小规模的试验,特别好。

蔬菜种进水里以后,它的根系就充当了清理工,鱼虾排泄的物质以及多余的饵料分解后,统统被根系当成养分给吸收了,把这些富营养物质一清除,肥水自然变瘦了。

(采访)于站长:尤其是氮磷还有些硫化物之类降除的比例非常大,像氮磷可以降到25%50%左右,它的降解是非常到位的。

(采访)徐洪全:再放鱼种成活率特别高。

原来水质差时,鱼虾生长过程中很容易生病,水好了之后,鱼虾少得病了,这也为徐洪全省了一笔买鱼药的钱。更让徐洪全喜出望外的是,这菜还能带来不小的收益呐。

(采访)收了四茬,每茬的产量有两千斤到三千斤的量,四茬的产量就有八千斤以上,每斤按批发的价格两块钱计算,那就一万多元的利润。

这笔额外的利润可以支付鱼塘的承包费和人工费,池塘再收上来的鱼虾就是纯收益了,这样大大降低了养殖的风险。徐洪全还发现这水上蔬菜特别受欢迎。

(采访)农技推广研究员 刘万华:不用化肥,也不用农药,没有污染了,完全符合绿色食品的生产标准。

消费者:而且吃的口感也特别好。

消费者:我觉得还可以放心的。

消费者:两元一把便宜的 喜欢的人很多。

(主持人)水质一好,徐洪全的鱼虾苗就可以和别的地方一样准时下塘了,也就不会错过中秋卖鱼的市场了,这困扰他很久的烦恼总算得到了解决。而且徐洪全觉得,这水上种菜不光处理了水质,还带来了其他好处,于是决定由原来的小面积试验改为大面积推广。可没想到,这摊子刚铺开,问题就一个接一个的来了。

2008年,踌躇满志的徐洪全准备把武清和临近几个区上万亩的水面都种上蔬菜。

(采访)我们组织了大批量的毛竹,为了就是一次性的把这产业做开,结果出现了一个问题。

问题出在了成本上。水上种菜必须借助一个工具,菜才有着落,这个工具就是浮床。2007年,徐洪全去浙江考察时,吴宏伟是用竹筏来栽种水上蔬菜的,就是先将两根竹子绑在一起,菜苗插在竹竿之间的缝隙里,然后再将几组竹子绑成竹筏。徐洪全回来之后也参照着用毛竹来做浮床,却忽略了南北之间成本的差异。在南方,很多地方都产毛竹,所以竹子的成本相对便宜,而将南方的竹子运到北方之后,这竹子的成本就涨两三倍了。

(采访)(浮床)用了7根竹竿,每根竹竿三块多成本,还没算人工成本。

再加上人工的费用,一张浮床的造价就得近三十元。刚开始做试验的时候,因为浮床做的少,花钱总量不多,徐洪全没觉得这是个负担。可为了扩大规模,徐洪全一下制作了两万多张浮床,算下来花了近百万,这把徐洪全前一年养鱼挣的钱全搭了进去。

赔了本钱的徐洪全意识到,要想把这个产业做下来,首先就得把成本降下来,得有自己的创新才行。

徐洪全种的蔬菜和浙江的吴宏伟一样,都是竹叶菜,也叫空心菜,这种菜本身就能浮在水面上,竹筏只是起固定作用。徐洪全就从竹子的用量上动起了脑筋,首先他把竹筏换成了竹框,这样每张浮床可以省下来3根竹竿。因为北方水面不象南方那样风浪大,所以浮床虽然轻了很多,但不会影响固定效果,还方便了运输。此外,原来的浮床是用铅丝把托管绑在竹竿上来固定菜苗,徐洪全把它们换成了尼龙绳,不仅便宜,还耐用。

(采访)铅丝在很短的时间里就会锈蚀掉,所以很容易脱落,这个是用尼龙绳串联起来这些材料都很经久耐用,五六七年的时间都不会坏掉,可以循环使用,这样很大的降低了成本。

材料只占成本的一部分,还有一部分是人工费。原来的竹筏制作繁琐,无法批量生产,所以很。

第一步骤可以把这些托管串联起来,可以一部分人首先做这项工作,这个竹架也可以单独先生产出来 。

竹架和托网再放到徐洪全设计的模具上一串联就成了一张轻便的浮床,一周可以生产出几千张浮床。工期短了,材料少了,还可以反复使用,这浮床的成本自然就低了。

(采访)相当于原来成本的四分之一。

(主持人)经过徐洪全的改进,浮床不仅轻巧耐用,成本也大大降低了。不过徐洪全制作的大量浮床当年却没能派上用场。而且,不仅很多浮床闲置着,就是种下去了的菜,在南方能收四五茬,到了徐洪全这,也只收了两三茬。这到底又是怎么回事呢?

导致徐洪全收菜少的原因,就是种得太晚了。空心菜是分茬采收的,一般是4月种下,到十月份收完,这中间能收4--5茬 。可徐洪全的很多菜苗是到了六七月份才种下去,结果只能收两三茬了。晚种的原因在于菜苗供应不及时://www.nczfj.com 农村致富经网//。徐洪全去浙江考察时,吴洪伟是在土壤里先育苗,然后移栽到水里。刚开始,徐洪全也跟着采用土地育苗。可这在南方用的好的方法,到北方就不行了。

首先是温度问题,竹叶菜发芽最适合的温度是16~28度,鱼虾苗一般4月初下塘,而蔬菜在鱼虾之前下塘,这就要求蔬菜得在三月份就要开始育苗。在南方,三月份的时候气温多在18度左右了,户外育苗没问题,而天津这时的气温一般在15度以下,种子即使能发芽,生长也缓慢。此外还有一个土地问题。

(采访)种一亩菜所产生的苗种,只能供应三至四亩水面。需要大量的土地来育秧苗,现在土地很稀缺,真正获得那么多的土地资源很困难。

土地少再加上苗长得慢,这就导致很多池塘的菜种得晚,甚至无苗可种,做好的浮床就只能闲置,成本白白浪费了。这可把徐洪全郁闷坏了。如何才能解决好苗的问题呢?徐洪全找到了专家,在一段时间的探讨和试验之后,徐洪全开始采用温室大棚进行工厂化育苗。

(采访)那边是一个燃油的锅炉,底下盘的供暖管,通过水的循环达到加热的目的。也就是说砌这个平台一方面是为了方便操作,另外一方面它下面的空间是用来加温的。

加温后的平台可以从二月份就开始育苗,比户外足足提前了近两个月。而且温度一高,苗的生长速度也加快了。

(采访)这就是栽了一个礼拜下去了,不到一个星期今天是到第六天的时间,这些秧苗生长得很快。

原来户外要20多天才能移苗,大棚内只要长到15天左右就可以了。原来能育两茬的时间现在可以育四茬了。不过,光靠提早时间和缩短周期,还不能完全解决菜苗供应不足的问题,徐洪全还采取了一个措施,就是加大了种植密度。

一般来说,密度一大,苗就容易因为营养缺乏长得瘦弱,可在徐洪全的大棚里,同样的面积比户外多种了近一半的菜苗,却依然长得很好。

(采访)这些都是基质,这种基质很特别的,是生物发酵的一个产物。

密植的秘密就在这栽种菜苗的基质。这些基质里含有蔬菜生长所需的氮磷钾等各种营养物质,平时只要浇灌清水,就可以获得足够的营养,而且还可以循环利用一两年。

(采访)很短的时间可以走一茬,而且不用再翻地除草。立马可以播种下去。

种得多,收得快,苗供应不足的问题得到了缓解。而且这育苗方法一改变,菜苗移栽后的成活率也高了。为什么用基质育苗移栽后的成活率会比用土壤育苗高呢?这和菜苗的根有很大关系。

以前,土壤育苗时,经常会出现苗移栽后没过几天就蔫黄死掉的现象。反复观察试验后,徐洪全认为,原因主要来自两个方面,首先是用土育苗容易伤根。

(采访)土地稍微有一点板结,就会出现在取苗的过程中断苗,这种秧苗都很嫩的,稍微掌握不好就会断掉。

根断了,移栽到水里肯定活不了了。为了保证取苗时不断根,徐洪全就采取过连土块一起拔出来的措施,然后再把根清洗一下,不然土会挡住根的呼吸。

(采访)带着泥下到池塘中以后很容易根就烂了,这苗就报废掉了。

即使清洗干净,苗移栽后成活率还是不高,其中的原因,就是用土育出来的苗都是土生根,移栽到水里之后存在着换根的问题

(采访)移栽到水面上以后它还要脱落重新再长出水根系来,所以这个过程需要至少三五天的过程,秧苗的恢复就很困难了。

在换根的三五天里,菜苗只能靠水上部分的叶片来提供养分。一旦遇上大太阳,就很容易枯萎掉。可是采用基质育苗后,这些问题都得到了缓解。首先基质很疏松,所以拔苗的时候就不容易伤根。

再者,要让搬家后的苗迅速恢复生气,就得让菜苗在移栽前就长出水生根,这就需要在育苗就有个水环境,以激发苗长出水生根,这在土壤育苗很难做到,而基质却能达到这效果。因为基质的结构类似海绵,能够充分的吸收水分并保存住,根在里面始终被水包围着。

当然,这就要求基质育苗时浇水要比土壤育苗时勤快。

(采访)最大程度的让它饱和水,能够浇到什么程度就浇到什么程度。用这种条件培育的秧苗,就是要尽可能的多浇水,让它水根系尽量的滋生。

不过,这给基质浇水也是有讲究的,尤其是在种子刚播下去的那几天,既要给基质浇饱水,又要不伤了种子。为此,徐洪全就专门琢磨了一个浇水器。

(采访)怎么跟淋浴的喷头差不多,这就是淋浴喷头很简单,基质很松散的,如果水太大会把种子冲出来,尤其在刚播完种的平台上,必须用这个来浇灌。

莲蓬头喷出的细流可以慢慢的把水浸润在基质中,达到最饱和的状态,促进种子发芽并长出水根。除了工具,这浇水的时间也得注意。

(采访)在移栽之前每天都要浇,以保证它最大的含水量,可是在临移栽,在秧苗十五到二十公分的时候,要停下三四天不要浇水了。

咦,按道理临拔前应该浇更多的水保持湿润才对,原来在户外育苗为了拔苗时不伤根,徐洪全在拔前还特意漫灌水把土壤泡软,用基质育苗时怎么反而要停止三四天不浇了呢?

(采访)停个三五天之后,基质很松散,很容易秧苗就能拔起来,这样根系保存得很好,如果水分高,像后面这个,就很难拔起来,而且拔起来也很容易伤根,哎还真是没这么好拔。

原来基质里面有草炭、蛭石、岩棉等物质,干燥的时候很松散,一旦吸饱了水就紧了,所以必须控水三到五天,让基质干透。这样把苗移栽的时候,就不会出现断根的现象了,由于菜苗有了水生根,移栽到水面上后省去了换根的过程,成活率自然就高了,这可比用土来育苗科学多了。

(采访)一天最多不超过两天时间,秧苗就可以返秧了。

(主持人)苗栽下去后,活是活了,可徐洪全到各个池塘边巡查的时候又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同批苗同期栽下去,长势却不一样,有的能收四五茬,有的却只能收两三茬。

(采访)有的生长很慢,有的很稀松,产量也有很大差异。

徐洪全统计后发现,鱼塘里的蔬菜明显长得要比虾塘的好。找来专家一分析,才知道这和鱼虾饵料的投放量有关系。

(采访)于站长:投喂的饲料比较少,营养元素供不上,蔬菜生长也不会太好。

原来,鱼比虾吃的饵料要多,所以鱼塘里的养分比虾塘的充足,菜的长势自然更好。徐洪全还发现,蔬菜的采收量不仅和池塘的养殖种类有关,还和菜种的数量有关。

(采访)蔬菜种植密度过高的情况下,虽然密度高了,可它的产能下降,因为它的营养供应不足,它的成品率很低 。

栽多了不行,可如果栽得少了,菜的营养是充足了,但鱼虾排出来的污物处理不完,水质变肥,鱼虾又会闹病,这就达不到当初徐洪全水上种菜的目的了。要想获得最大的效益,蔬菜和鱼虾之间还得有个合适的比例。

(采访)于站长: 一般建议是放百分之十左右,像养虾的池塘因为它前期喂料少,中后期喂料多,就建议蔬菜的放养比例一般在百分之五左右。

也就是说,十亩的鱼塘里蔬菜种一亩,虾塘种半亩就行了。不过,这一亩半亩的可不能都挤在一起栽,否则,就是比例合适了,菜也可能长不好。

(采访)营养素不足,如果把它分布开,它营养吸收的比较均衡,放在一起这边的营养吸收完,那边的营养要溶解过来很慢的。

菜均匀的栽在池塘上,营养一均衡,就能鱼肥虾美菜丰收了。

(采访)鱼的产能比往年有所提高了,而且鱼卖得价格相对往年要提高很多。另外蔬菜也体现很好一个经济价值出来 。

(主持人)经过了两三年的摸索,徐洪全在学习别人经验的基础上,进行了一系列的改进与创新,最终成功的把种在南方水面的蔬菜搬到了北方并发展壮大,不仅能给农民创造经济效益,还带来了一定的社会效益,我国人多地少,如果把一部分陆地的蔬菜种进水里,耕地就省出来了,这可以更好的保障粮食生产的安全。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