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致富经_致富农民事迹登报纸_致富农民李文龙

同安在奋力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上走在前、作表率,打造农业农村现代化示范区、乡村振兴厦门样板区。图为同安军营村。夏海滨摄

又是一年好春光,不误农时不负春。站在新的历史节点上,同安区吹响农业强区进军号——2月10日,同安区委农村工作会议召开。

斗志昂扬开新局,扬鞭奋蹄谱新篇。会议传达学习中央和省委、市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分析当前形势,深刻分析农业农村工作中存在的短板和不足,部署安排2023年全区“三农”工作。

同时,会议要求全区上下全面凝聚“抓三农、促振兴”的强大合力,更加扎实推进乡村振兴,在奋力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上走在前、作表率,全力打造农业农村现代化示范区、乡村振兴厦门样板区。

念好农业“产业经” 激活发展新动能

风吹芳草绿,又到春耕时。试验田里,刚刚长出来的蔬菜幼苗生机勃勃;育苗棚里,技术专家正在指导工人进行种苗嫁接……一幅幅田间劳作的忙碌景象正在同安闽台农业融合发展产业园生动演绎。

当前,同安区正依托闽台农业融合发展产业园,大力发展现代设施农业,做强做优做大现代种苗业、智能设施农业等都市现代农业。目前,同安闽台农业融合发展产业园入驻台资农业企业共21家,年均引资500万美元以上,园区常年创业就业台胞近100人;累计引进台湾农业优良品种300多个,台湾先进种植、养殖技术50多项。园区连续两年在省农业农村厅的考核中位列前二。

一项项成绩的取得,是同安加快产业突破升级的生动缩影,去年,同安区修订印发《同安区扶持“一村一品”特色农业发展以奖代补资金管理办法》,加大品牌培育、设施建设等扶持力度。全年都市现代农业产业集群产值360亿元,同比增长10.8%。

产业兴、百业兴。新的一年,同安区将继续大力发展现代都市农业。强化产业融合发展,探索乡村产业新业态,做精做优休闲观光、果园采摘等城郊农业。强化龙头引领带动,大力引进优质现代农业项目,加力推进现代农业招商引资,全面提升百利种苗、古龙、银祥等龙头企业辐射能力,加快推动天亿未来生态城等项目建设、同安龙眼加工中心等项目落地。强化农业科技创新,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念好农民“致富经” 走出增收新路子

近日,厦门同安军营村的“卖碳经”获央媒点赞。报道详细描述了同安区军营村在厦门产权交易中心农业碳汇交易平台撮合下,在去年完成两单碳汇交易。全村茶树碳汇被打包出售给厦门一家企业,村集体共实现增收9万余元。

农业“碳票”变“钞票”,是同安区的全新尝试。同安区首创碳汇新模式,全国首个农业碳汇交易平台在同安区军营村、白交祠村落地,并发放首批农业碳票,为增加农民收入开辟新途径。

这是同安区积极发展集体经济,走出村民致富新路的积极探索。去年,同安区成立区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领导小组,一镇(街)一案分类施策,指导推进各村(居)策划生成因地制宜、各具特色的集体经济项目,探索“国企+村集体”发展模式,拓宽集体经济发展新途径。积极盘活资源,发展现代农业、乡村研学、生态旅游、碳汇交易等特色产业。

多措并举,方能促农增收。会议指出,新的一年,同安区将全力推动农民增收致富,加快推进集体经济发展。探索开展“市直部门+市属国企+村集体”合作开发建设试点。着力推进就业创业,深化科技特派员制度,建立健全教育培训、规范管理和政策扶持“三位一体”的高素质农民培育体系。持续深化村企合作,深化推广“订单收购+分红”“村集体合作社+企业”等合作模式,探索更多村企合作、农商合作模式,扩大持股农民队伍,大力推行跨村联建、强村带弱村、村企抱团共建等模式,加快推动共同富裕。

念好环境“整治经”

增强生活幸福感

房屋披上了靓丽的“外衣”,道路变宽敞,村庄旧貌换新颜……美丽蜕变的背后,是同安区驰而不息地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的丰硕成果。

过去一年,同安区接续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生活垃圾实现日产日清,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加强农业残膜“白色污染”治理,开展城东片区试点工作,推动残膜变废为宝、变害为利、变弃为用,彻底消除农业农村生态环境的“牛皮癣”。同安区汀溪镇、莲花镇白交祠村等7个村镇入选省级乡村治理示范村镇,汀溪镇顶村村获评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

农村人居环境关系着农民生活的幸福指数。同安区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当头炮”。下一步,同安区将持续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强化规划引领,坚持城乡功能互补、融合发展。注重提升人居环境,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把2023年作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关键年,统筹推进农污治理、农村垃圾转运、农房风貌管控等工作。持续优化公共服务供给,深化推进农村道路畅通、农村供水、乡村清洁能源建设、数字乡村建设等专项工程,全力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再上新台阶。(记者 卢漳华 通讯员 韩超)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