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7日,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召开新闻通气会。今年以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粮食市场形势,国内粮食市场始终保持供应充足、运行平稳的良好态势。

预计全年收购粮食近8000亿斤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粮食储备司司长秦玉云27日在新闻通气会上表示,今年夏粮收购圆满结束,秋粮收购进展顺利。截至12月20日,主产区累计收购秋粮1761亿斤;其中,中晚稻946亿斤、玉米788亿斤。按日历年度,预计全年收购近8000亿斤,与常年水平相当。

秦玉云表示,在粮食收储调控,保障市场平稳运行方面,灵活把握政策性粮食投放时机、节奏和力度,适时完善交易规则,通过国家粮食交易平台累计销售成交政策性粮食3500万吨左右。

在加强粮食市场监测预警方面,结合新修订的《粮食流通管理条例》,修订粮食流通统计调查制度,完善粮食市场监测预警体系。秦玉云表示,充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创新数据采集方式,提升市场分析水平,旨在提高工作前瞻性和预见性。

“两节”粮油市场保供稳价工作

总体看,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库存处于较高水平,市场调控体系逐步完善,在保供稳价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我国粮食市场供应有充分保障。

日前已印发通知,“对做好2022年‘两节’、两会期间,粮油市场保供稳价工作作出安排部署,加强粮源组织调动,强化粮食产购储加销协同联动,做好加工、储备、配送、供应等各环节的有效衔接,确保市场粮源供应充足,确保成品粮油不脱销、不断档。

秦玉云表示,将通过加强粮源组织调度、用好用活粮食库存、深化粮食产销合作、持续抓好秋粮收购、强化市场监测预警多项措施,全力确保重大节日和重要时段粮油市场平稳运行。

全国1天的粮食应急加工能力可以满足14亿人2天的需要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应急物资储备司司长王宏透露,截至目前全国共有粮食应急加工企业5507家、粮食供应网点45939个、粮食应急配送中心2838个、粮食应急储运企业3788家,应急加工企业日加工能力141万吨,按照每人每天1斤粮消费计算,1天的应急加工能力可以满足全国14亿人2天的需要,总体上看,涵盖加工、供应、配送、储运的粮食应急保障体系基本建立。

优质粮食工程升级版全面启动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规划建设司司长钱毅表示,今年,财政部、粮食和储备局联合印发《关于深入推进优质粮食工程的意见》,配套印发“六大提升行动”方案,明确重点任务和政策措施,开启深入推进优质粮食工程新篇章。各地巩固拓展首轮建设成效,压茬推进新一轮,取得阶段性成效。

首轮优质粮食工程完成全面收尾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起步之年。优质粮食工程进入首轮全面收尾总结、新一轮抓紧谋划推进的重要一年。

钱毅介绍,优质粮食工程概括起来有三方面的成效。

一是推动粮食稳产提质增效,在更高水平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坚持增产与提质并重,实施产购储加销“五优联动”,带动粮食种植方式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粮食生产经营从粗放向集约的转变,粮食产业发展从链短低效向优质高效的转变,夯实粮食安全基础。河南省优质专用小麦种植面积发展到1533万亩,每斤价格较普通小麦高0.1元左右。安徽省优质专用小麦、水稻种植面积均超过2000万亩,占比均达到60%以上。

二是提高粮食产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加快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抓好“粮头食尾”和“农头工尾”,因地制宜推广全产业链经营,引导企业优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构建高效便捷的粮油供应网络,推动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三链协同”。河南省以粮食产业为主的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6304家,实现营业收入1.16万亿元,生产了全国1/3的方便面、1/4的馒头、3/5的汤圆、7/10的水饺。

三是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通过树立优粮优价导向,构建紧密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更多分享粮食产业增值收益,拓展农民增收空间,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助力乡村振兴。黑龙江省累计优质优价收购粮食1800万吨,带动农民增收17亿元。四川省优质稻谷、油菜籽收购价格提升15%左右,带动农民增收48亿元。

优质粮食工程升级版全面启动

2022年,是打造优质粮食工程升级版深化之年,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将召开第三次全国深入推进优质粮食工程加快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现场经验交流会,延续行之有效的做法,注重挖掘以优质粮食工程为抓手载体,立足在更大区域范围、更高发展水平推进“三链协同”和“五优联动”,更好保障粮食安全、促进乡村产业振兴、带动农民增收,实现集中连片集聚集约集群式发展的典型经验,持续放大成效。指导各地突出项目支撑和示范引领,落实谋划、储备、实施、建成“四个一批”梯次推进机制,确保各地优质粮食工程实施方案落地见实效。

钱毅指出,具体来看有以下三方面。

一是注重成果运用,做好有机衔接。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印发《粮食产后服务中心运营指南》,指导各地粮食产后服务中心夯实基础服务主业、拓宽增值服务业务、创新运营模式、建立长效运营机制。充分运用粮食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体系建设现有成果,鼓励结合定位延伸拓展功能,提高服务能力,积极开展粮食质量安全第三方检验监测。持续开展“中国好粮油”行动,推动“中国好粮油”产品分级遴选。

二是注重样板示范,放大实施成效。今年6月,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在安徽省阜南县召开第二次全国深入推进优质粮食工程加快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现场经验交流会,推广粮食产业助力乡村振兴的“阜南样板”经验,强化带动作用。截至目前,“阜南样板”经验做法已推广到140个县,其中全国产粮大县116个、国家级脱贫县69个,服务耕地500多万亩,订单收购优质粮食100多万吨,促农增收7亿多元。

三是注重因地制宜,推动稳步升级。各地聚焦升级版的路径和重点,深入推进优质粮食工程。部分省份全面推进,多点开花,河南省从商品粮大省奖励资金中安排3.1亿元,支持开展“六大提升行动”。部分省份重点突破,逐年推进,江西省分别从粮食风险基金和省级财政专项资金中安排2.41亿元,重点支持绿色仓储提升。

来源:人民网、财联社、中国商报、科技日报,中华粮网综合整理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