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翁人羽杨王平
黝黑的皮肤,憨厚的笑容,身上的衣服和裤子、包括白色球鞋都沾满了泥土,在稻虾田埂上走起路来带着风……这是陆海滨给我们的第一印象。陆海滨是海盐经济开发区(西塘桥街道)绿优家庭农场的农场主,与很多奔向大城市的90后年轻人不一样,他是一个爱在田里“折腾”的90后“年轻老农民”。
第一批“吃螃蟹”的稻虾种养人
早上六点半,当很多人还在酣睡的时候,陆海滨已经沿着田边转了一圈。“农业是碗辛苦饭,这几年早起晚睡我都习惯了。”说话间,他手脚麻利地拔除了田边的几根杂草。
学校毕业后,陆海滨也曾去往大城市闯荡并找到了一份稳定的工作。时间一久,他开始怀念起家乡的生活。2017年,听说海盐开始推广“稻虾种养”的消息,陆海滨毅然辞去城里的工作踏上返乡创业路,做起了村里最年轻的农民。“当时也算是豁出去了,很多东西都是要尝试,才有机会去致富。”陆海滨说。
作为第一批“吃螃蟹的人”,陆海滨也曾遇到过困难。“起初周边没有养殖小龙虾的农户,也没有学习的机会,我在养殖技术环节遇到了很多困难,每年都要损失1200斤左右的虾。”陆海滨说,“遇到困难就去解决,这几年我也是一边养殖一边学习。搞农业不能异想天开,要脚踏实地去积累知识和经验。”
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五年时间的辛勤付出,陆海滨的“水稻—小龙虾”综合种养示范基地从30亩扩大到270亩,2021年水稻亩产550余公斤,水稻亩产值1600余元,小龙虾平均亩产140余公斤,龙虾亩产值4760余元,亩均产值6500多元。
敢于跑在别人前面去尝试
从一名养虾“小白”到养虾大户,陆海滨经常在虾池里一呆就是一整天,观察小龙虾的点滴变化。为了更好地掌握养虾技术,他经常半夜还在网上学习相关知识,每次县里组织的小龙虾养殖技术以及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等培训,他也一次不落下。陆海滨虽然仅有高中文化,但他肯学习,善于钻研新技术。5年时间摸爬滚打,他深切感受到“科技就是生产力”,也让他更加坚定了进一步发展的信念。
2021年,陆海滨建造了嘉兴市首个小龙虾育苗温棚,面积将近3000平方米。“一开始建造育苗温棚的时候没有把握,家里人也担心这么大的投入万一失败得不偿失。但是我觉得,我们这一代总该有人冲在前面,利用科技的力量做可持续发展的农业。”一年的时间里,陆海滨证明了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小龙虾育苗温棚的使用不仅扩大了龙虾产量,并且大大提前了龙虾上市时间。“正常龙虾上市是在4月底到5月初,现在提前到了3月15日之前,每亩可以增收1200元左右。”看着稻田里高产的虾,陆海滨憨憨的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带动周边农户走上共富路
先富起来的陆海滨没有忘记帮助周边农户走上致富之路。农场每年都要为周边农户及种植大户提供龙虾养殖技术指导、机械插种和粮食烘干等服务。
“不要把技术捏在手里。”这是陆海滨常说的一句话。在他的带动下,永宁村已经有12户“稻虾共养”大户,农事服务辐射周边农户70余户。村民傅藤福就是其中之一。“小陆是个热心肠,一开始我什么都不会,他毫无保留地把技术传授给我。去年我田里得了病虾,他听说这个消息第一时间就赶过来帮助我一起解决问题。”说起陆海滨,傅藤福不由得竖起大拇指。
“我把技术教给身边的农户,他们学会之后也可以继续带动身边的人。”陆海滨说,“自己富了不算富,大家富才是真的富。”在他的帮助下,农户的生产安全、品质得到了提升,许多人也逐渐地走上了富裕道路。
此外,陆海滨还成立了绿优农场飞防植保队,为周边农户及种植大户做好飞防植保服务。在2020年新冠疫情影响下组织飞防植保队积极为不能返乡农户做好植保防治工作,防治面积达17000余亩,2020年总飞防面积达70000余亩。
陆海滨先后被评为2018年海盐种养植能手,2019年优秀农民代表,2020年“肥药双减”能手,2021年“农业双强”示范等荣誉。面对荣誉,他从不满足,积极探索农业标准化生产,建立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推广水稻标准化栽培技术及病虫草无公害综合防控模式,稳定粮食生产,提高粮食产量,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在“稻虾共养”创业致富、共富之路上越走越宽广。